行星

记录片英国2019

主演:布莱恩·考克斯

导演:内详

 剧照

行星 剧照 NO.1行星 剧照 NO.2行星 剧照 NO.3行星 剧照 NO.4行星 剧照 NO.5行星 剧照 NO.6行星 剧照 NO.13行星 剧照 NO.14行星 剧照 NO.15行星 剧照 NO.16行星 剧照 NO.17行星 剧照 NO.18行星 剧照 NO.19行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6 17:02

详细剧情

138亿年前宇宙的故事有了开端,仅银河系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我们生活的太阳系行星渺小如尘埃,不为人知的行星故事在过去40亿年中华丽上演。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飞船带领我们探索各个行星,此部纪录片用独特的拟人化手法解构八大行星的故事,并结合最先进的科技视觉化呈现。

 长篇影评

 1 ) 无与伦比的行星之旅

观看《行星》就如乘坐NASA发射的太空探测器置身于一场无与伦比蔚为壮观的行星之旅。

首先,必须称赞它的科普性。

作为一个仅有些许天文知识的人来说,看完五集纪录片,对于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位置、基本特征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对于个别行星的突出特点更是印象深刻,如太阳系最大的巨型气态星木星,由于它强大的引力作用,且位于太阳系内圈外围,当在太阳系横冲直撞的岩石试图冲入内圈攻击地球及其他类地行星时,木星边扮演了拦截者的角色,以强大的引力让这些岩石撞向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木星便是地球及类地行星的安全卫士。

当然整个太阳系最瑰丽的景象莫过于土星闪亮的行星环,那是由众多固态冰组成的美丽行星环,任何人都会为之感到惊奇,我也不例外。

其次,每每学习宇宙知识时,作为一个渺小普通的个人,都会有一些很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宇宙如此广阔,地球以外的世界绚丽而又未知,目睹宇宙中那些波澜壮阔的景象似乎让我从这平凡乏味的生活中获得了解脱,哪怕这超越平凡的感觉只能持续那么一小会,但也显得极为珍贵,它让我感受到生活之美、科学之美。

在短视频横行的年代已经很少有这样让人意犹未尽的长视频了,感谢导演及解说,也再次向勇于探索未知宇宙的科学家们致敬!

 2 ) BBC纪录片《行星》,解锁太阳系姐妹花的小秘密

人类朋友大家好,我是地球君。听说最近BBC出了一部关于行星的纪录片,评分高达9.5分。

大家都说BBC出品,必属精品。其实,行星的故事不就是我和几个兄弟姐妹的日常生活?既然如此,那倒不如我来和大家唠唠嗑。

其实太阳最初诞生的时候,并没有我们这些行星什么事,它的周围只有无尽的尘埃和气体围绕。

上千万年后,尘埃开始慢慢结合凝聚,形成了最早的岩石。最终,这些岩石在引力作用下,创造出了行星的胚胎。

随后,催生出了距离太阳最近的4颗行星,那就是水星、金星、地球君本人我、火星,现在的人把我们这四个星球称为类地行星。

不过,在这些行星中,只有我拥有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也只有我赋予了宇宙的意义,那就是生命。

想想还真是有些小骄傲呢!毕竟我和这些姊妹星球一起出现,我们都是由相同物质构成的,包括碳、氮、氧、铁,但是目前只有我成为荒芜的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的行星。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就要从我们和太阳的“爱恨情仇”说起了。

火热荒原——水星

先说水星吧!它是类地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星球,5800万公里的距离使得它承受着太阳最狂暴的炙烤。

因为没有大气层,水星备受摧残。这里昼夜温差大,正午温度430度,炙热无比,晚上温度又会骤降至零下170摄氏度,寒冷刺骨。

水星不仅在科学家眼中是个谜,就连我,都觉得我的水星兄弟很神奇。

不知道它青春期是怎么发育的,内核竟然占据了从核心到地表大约85%的范围,它几乎就是一颗完全暴露的行星核心,我感觉它的岩石外衣肯定是被偷走了。

而且,它的身体表面还有浓度很高的硫和钾之类的化学元素,这让我很迷惑。

因为这两个元素是挥发性元素,很容易蒸发,一般只有远离太阳的寒冷区域才会达到非常高的含量,但为什么水星兄弟被太阳近距离暴晒还会这样呢?

这真是个谜,难道它经常偷偷涂防晒霜吗?

水星在诞生之初拥有形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如果它正常发育的话,没准和现在的我一样,但是造化弄人,它被戏剧性地抛入了现在的轨道,无法脱离太阳的掌控,因此也丧失了孕育生命的全部希望。

炼狱星球——金星

金星表面包裹着浓密的大气层,乍看之下,它的潜质和我很像,即便是大型望远镜,也依然看不清它的表面。

到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依然在猜测金星上存在生命,还有丛林、河流和海洋。

然而只有我们家族的星球知道,金星根本不是什么水光潋滟的海洋世界,它更像是炼狱,生命在那里是根本无法存活的。

金星表面的第一张全彩照片

虽然金星的大小和构成与我几乎相同,距离太阳也没有水星那么近,但是它的表面温度却远远高于水星,最低的时候都有457摄氏度。

44亿年前,金星的表面其实和现在的我一样繁荣。奔涌的河流浸没了它的表面,大小河流随处可见。

它的大气层也很厚,能够确保地表温度恒定和海洋的持续存在。

后来,金星就变了,表面温度开始升高,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层,温室效应也因此更加强烈,雨水还没有碰到地面就被蒸发干净了。

渐渐地,温室效应逐渐失控,我的好姐妹金星最终变成了一个干裂的星球。

它就像一个高温高压的大压力锅,苏联的探测器曾在它表面降落了127分钟,但还是被烤坏解体了,金星也成为了整个太阳系中最不适宜居住的地方。

姊妹行星——火星

接着我们再说说火星,我和火星算是亲姐妹行星了,我也已经把人类想要移民火星的事情告诉了它,不过它的反应好像也就一般,还担心人类无法在它那里生存呢!

我的这位火星邻居,非常寒冷贫瘠,它的表面覆盖着炙热的沙土,因而呈现出锈红色。

火星表面的首张彩色照片

别看它现在寸草不生,但在数十亿年前,它几乎和我无异,有厚厚的大气层,有深邃的海洋。这里雨水充沛,河流奔腾,地表的五分之一都被水浸润着。

而那时候的我,并不是现在的样子,比起火星来说,我很惨。

那会儿我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非常高,海水呈酸性,是一个混乱且有毒的世界,根本不适宜生物居住。

后来,我和火星都度过了青春期进入中年,这时候一场波及整个太阳系的灾难性事件给我俩带来了地震一般的中年危机。

这一事件被称为“晚期重大撞击事件”,不计其数的小行星铺天盖地般撞击了我和月球的表面,其它类地行星也深受影响,我和火星的命运从此就被改写了。

随着撞击尘埃的散去,火星兄弟涅槃重生。

它获得了数十亿吨水,重新变成了一个环境舒适、适宜居住的水世界,但是在火星的内核深处,一些金属正在快速熔化、冷却,最终用来保护火星大气层的“磁发电机”开始慢慢停止运转。

在丧失了磁场这个保护罩以后,火星的大气和液态水全部逃到了太空之中,渐渐变成了一个荒凉的沙漠星球。

我的火星兄弟“卒”了,但是我的命运却悄悄发生了改变。

我内部的磁场完好无损,它保护了大气不被太阳风破坏,这个保护盾的形成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得以在后来的日子里孕育生命。

每颗类地行星都有过酷似地球的环境,都有过诞生生命的机会,可惜数亿年的时间里,由于外力和内力互相作用影响,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只有我大小适当,与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为化学物质的转变和生命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这种情况并非永恒不变,因为太阳正在慢慢变老。

太阳的内核发生了核物理变化,氢燃料会逐渐耗尽,到时候外部边界会膨胀,并向外扩张大约数百万公里,进入红巨星阶段。

水星会首当其冲遭到吞噬,之后金星也将走向生命的终结,我或许能够勉强逃过前两位姐妹星球的惨烈命运。

但四颗类地行星的时代终将结束,昔日在类地行星上的繁荣生命届时也会随风而逝。

研究我们的科学家认为,当我们消亡之后,另一座绿洲会从沉睡中苏醒,它就是土星的卫星“泰坦”,也就是土卫六。

而曾经陪伴我们的太阳,它会不断坍缩变成白矮星,暗淡永恒地存在。

说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果然浩瀚如宇宙,也终究抵不过时间这把杀猪刀。就连地球君我本人,也不知道以后的宇宙是什么样子。

其实,人类对于太阳系拥有无尽的探索热情,数年来,你们向我和太阳系行星姐妹们发射了很多探测器,使得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亲近——

1961年,苏联向金星发射了一枚宇宙探测器,此后二十年来苏联不停探索着金星。1982年,苏联人用探测器拍到了金星表面的第一张全彩照片。

前苏联金星13号拍摄的金星地表,布满辉长岩

2004年,NASA发射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用它来扫描水星上的大气挥发物。2011年,NASA发射了“好奇”号火星探测车,火星样本分析仪(SAM)发现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水分。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2015年,NASA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靠近矮行星——冥王星。探测器证实冥王星上存在冰火山,沙丘,间歇泉,甚至还有次表层海洋。

2019年,NASA还给了我们一个让自己名字登陆火星的机会。只要进入NASA官网报名,你的名字就将会以文本形式蚀刻在微芯片上,并于明年7月随着MARS 2020探测车一起前往火星。

DOCO君的“火星船票”

整个浩瀚的宇宙,本来荒凉又寂静,我这个星球也很渺小,不过有了你们人类的存在后,宇宙开始热闹起来,我也变成了宇宙中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星球。

感谢你们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宇宙狂热的爱哟~

对了,听说纪录片《行星》每周三10点在腾讯视频独家播出,太阳系最大最古老的木星,“颜值”最高的行星土星,太阳系中神秘莫测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都会排着队和大家见面。等你们去看!

 3 )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

Why do we explore,some people ask?

Shouldn’t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s here on earth before we committing time and energy and resources to exploring the stars?

Well, I think focusing entirely on our motes of dust would be a profound mistake.

It would mean that we’d taken the decision to sit huddled in a tiny corner of the solar system wondering what we’re doing here.

It would mean that we’d taken the decision to fight amongst ourselves for ever more precious resources confined below a thin shell of air on a small rock rather than following the three dimensional path marked out by the lights in the night.

“登山是智慧生物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刘慈欣《山》

 4 ) 《行星》

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做壁纸的纪录片,制作精良非常震撼,茫茫星海唯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延续至今,深切感受到地球的脆弱渺小与神奇。

海报
冰质土星环
绝美
木星
木星

恒星· 靠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而自身能发热发光的星体

行星·自身不发光的星体,围绕恒星公转

卫星·围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彗星·是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不规则绕日运动的天体,彗星分为慧核、慧发、慧尾三部分。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脏雪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

太阳 |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冥王星(被除名降为矮行星) | 柯伊伯带

类地行星 &岩质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气态巨行星 |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冥天体 | 冥王星

印象最深的是“卡西尼号”“旅行者2号”“新视野号”

“卡西尼号”于1997年发射,两次飞越金星、地球和木星后,于2004年进入土星轨道。在太空旅行20年后,于2017年9月15日它一头扎进土星大气层,与这颗探测了13年的气态行星融为一体。

“旅行者2号”于1977年发射,抓住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阵而的独特时机,前往太阳系深处,成为第一颗造访天王星海王星的宇宙飞船,成功造访四颗气态巨行星。于9年后1986年经过天王星,12年后1989年经过海王星。

“新视野号”于2006年发射,造访了冥王星及它最大的卫星“冥卫一卡戎”,到达柯伊伯带,观测到了小行星“天涯海角星”。

渺小如人类,凭借知识与科技能够探索太空,这本身就是一项壮举,致敬每一位科学家。

🎻《the void》Muse

 5 ) 生命

看的时候,有种莫名的感动。生命,是如此的幸运;我们,是如此的幸运。

诞生生命,真可谓是宇宙最伟大的杰作。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发生的是多么偶然。这些行星,和地球出生环境类似,却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不具备孕育生命的能力,如今一片荒凉。我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一定存在星球也有生命。人类尚未在太空中寻找到自己的邻居,其也证实了一个星球诞生生命是多么的偶然。另外,人类才诞生了几千年,与太阳系的几十亿年相比不过电影画面中的一帧,又如何在航空航天技术起步几十年就发现宇宙几十亿年的成果结晶。

不得不说,这个纪录片能够诞生,还是要归功于NASA。美苏争霸,美国对航空探索可谓倾尽心血。现在看来,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技术虽然落后许多年,但选择平平稳稳的发展也是最正确的选择。有一句话很多人都推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考虑生存的意义。

在整个地球上,占主导的是人类。我们认为只有我们会思考,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大范围地来看,我们制定世界的规则,在确保自身利益的条件下再考虑其他生物的权益,或许其他生物只是维持人类发展的工具。我们大力发展人类文明,已经打破了这颗星球的生态平衡。我一直崇尚这一理论,万物都存在兴衰。我们繁荣昌盛了,同时也加速了地球的衰败,只是不知道多少年后达到那一个点。此点之后,《星际穿越》将要上演。人类依旧在大规模的繁衍,生命着实可贵,但人类文明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参与吗?假如整个人类文明灭亡,我们的存在无从得知,那我们存在还有意义吗?

我存在疑问。

等我来解答。

 6 ) 我们所生活的太阳系大家庭

1、行星的距离、公转、自转

天文单位是一个距离的单位,英文是Astronomical Unit,简称A.U.。为了方便太阳系的度量,我们把“太阳—地球”的距离作为1个天文单位。那么太阳到火星的距离是1.5个A.U.,太阳到木星是5个,土星10个,天王星20个,海王星30个,冥王星40个。

太阳是太阳系的质心,占据了太阳系99.99%以上的质量。因此太阳系的质心几乎就是太阳的质心。越靠近太阳系质心,行星越拥挤。越往外,越疏散。这像是一个数学规律,银河系,原子核外电子云、人类的大城市、奶奶做的蛋糕,似乎都遵循这个规律。

行星围绕太阳在公转。这也可以理解为,太阳系这个系统(从太阳到边缘的奥尔特云)在自转。就像银河也在自转。

而且,越靠近质心的行星,牺牲了引力势能,但公转速度更快。

理论上推导,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应该是一致的(自西向东),且旋转轴都是垂直于黄道面。但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每个行星的自转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移。比如地球是23°26′,天王星是97°77′(几乎是躺着打滚),进行是177°3′(反方向自转)

这是因为他们收到过无数次的撞击,看下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不计其数

2、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宇宙的基本作用力之一,万有引力是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必然发生的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可以无视任何物质的阻挡,直接越过空间,发挥作用。就算把我放到地球的核心中,太阳的万有引力也会作用于我。

宇宙中,强者说了算。谁更大(本质上是更重),就捕获其他物体变成自己系统的一部分。月球可能是地球捕获了路过的小行星(假说),土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卫星大部分是捕获而来。

3、潮汐力

潮汐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变种,本质是引力的力差。

当月球对地球产生引力时,地球庞大身躯的不同点因为距离月球的距离不等,因此受到引力大小也不同。从而产生引力差就是潮汐力。

这种引力差在赤道上表现最为强烈,当月球绕着地球转一圈时,地球海洋的浪潮也会循环一圈(就像体育场中的人浪)。

因为引力场是无视物质阻挡的,所以潮汐力还会产生一些额外作用。

比如当海王星刚刚捕获海卫一时(一个自由的小行星路过此路,被海王星抓住不放了,好可怜),海卫一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这就导致了潮汐力对海卫一躯体的不停变化和揉搓。这导致了海卫一的内核被加热,以至于喷出了岩浆。

同样,潮汐力也在反复拉伸土卫二,其内核被加热,引力能也转化为热能喷射而出。

当小天体绕着大天体运动时,距离大天体过近的话,潮汐力作用于小天体的每一个部位,这会把小天体拉扯得细长,直至扯成碎片。这个临界距离称作洛希极限,通常是大的天体直径的2.44倍。

行星环就位于洛希极限这里。土星有一个超美的大光环,最初光环其实是一颗卫星,被潮汐力扯为碎片,慢慢摊薄在洛希极限的边缘上,成为了土星光环,平均厚度仅有10米。

其实,土星光环就是土星引力场的一个表象。

4、吸积盘

太阳系最初是一片混沌的星云时,在漫长的万有引力和星体的混乱碰撞之后,逐渐形成了一颗太阳、八大行星、几十颗卫星、几十万个小行星。

这些星体几乎都在一个盘面上,即和太阳自转赤道一致的黄道面。

不仅太阳系,几乎所有的星体系统的运动稳态都如此。银河系、仙女星系、其他恒星系、木星光环、躺滚的天王星光环、伽马射线暴,类星体或大质量黑洞、都如此。

这在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称之为【吸积盘】。

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是万有引力和角动量经过一系列作用后的平衡态。

吸积盘的核心还会向垂直方向喷射出能量。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去查阅资料。

5、内核

岩石类行星——水金火星和地球——的内核很小,上面是地幔和地壳。顺便提一下,地球火山的能量就一部分来自于内核放射性物质。

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有一个很小的石质内核,内核之外被厚厚液态氢原子包覆着,再往外是厚厚的气体。

冰巨星—-天王海王星——中心也有石质内核,半径不到20%。内核之外是厚厚的地函,是由水和氨等组成的稠密流体。最外面是氢/氦组成的气体外壳,占有剩余20%的半径。

地球的内部是液体,外壳是薄薄的坚硬岩石。而气态行星和冰巨星正相反,内部是硬核,外边是液态,最外边是气态,但他们的卫星却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坚硬外壳。

6、小行星带和冥王星

太阳系有两个小行星带,一个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一般称为小行星带),另一个是海王星之外的小行星带(一般称为柯博伊带,厚厚的柯博伊带是太阳系的边缘)。

小行星带大约有50万颗小行星,他们本来可以一个大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但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他们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结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最可能是原因是木星的引力影响。

木星和小行星带处于一个公转轨道上。木星在用自己庞大的引力牵动着小行星带的转动。这也阻挡了这50万颗小行星撞向地球的数量。而且木星成功捕获了很多可能危害地球的天体。木星对地球的影响仅次于太阳和月球。

38亿年前,太阳系还处于陨石大冲撞时期。木星冲进小行星带,吸引走了大量物质。这导致形成期的火星缺少了质量,只有金星或地球的1/10。后来土星的出现,把木星又吸引回去了。

另外讲下柯博伊带。在柯博伊带中,最著名的就是冥王星。1930年代美国一个农场小伙子(天文爱好者)发现了冥王星,当时误以为是一颗行星。

后来发现在柯博伊带中,还有好几个和冥王星大小接近的行星,比如谷神星。于是他们都被归入了柯博伊带小行星。

7、磁场

地球上的极光,就是地球磁场产生的美景。

地球的内部是融化的铁水。地球的自转导致了铁水的回旋,从而形成巨大的磁场。磁场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了太阳风,从而地球上才得以出现生命。地球的生命又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海洋、生态。【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在浩瀚宇宙中的每个生命都值得珍惜】

火星本来也有磁场,有海洋,也发现了有机物,具有生命出现的特征。但不知为什么火星磁场被关闭了,剧烈的太阳风吹走了火星的大气,火星的海洋就挥发掉了。

8、生命

只要有物质存在,就会产生生命。

原子由于核聚变,形成大序号原子。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结合产生无机物。在海洋中的热量催化下,无机物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有机物。有机物继续化学反应,从而出现最原始的生命。生命产生于地球本身的化学变化。

原子—大原子—分子—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这是个必然的过程

金星和地球一样大。但金星的温度是475°,二氧化碳占96%,大气压是地球的89倍。这对生命来说是个地狱。为什么地球和金星,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答案就是他们和太阳的距离。在太阳早期,金星上也有海洋,也会下雨。下雨对一个行星的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气候,有水才能产生化学反应。

另外泰坦土卫六表面的液态甲烷,像流水一样,科学家在土卫六发现了被液体磨圆的石头。火星上也有被水磨平的石头,据推测火星曾经有占表面积1/5的巨大海洋。

40亿年前的地球却是个有毒的世界。随着太阳的成长,生命的接力棒由火星传给了地球。

9、大气圈

地球大气层包裹着大气圈,这就是人类的活动的空间。

人类生活在大气圈里,生活在大气压(头顶上100公里的气体圆柱)下,生活在地表之上。

而且人类文明和其所在的地球生态圈,也不仅仅属于地球,而是属于太阳系。因为太阳和行星们一起创造保护了地球生命的诞生。

为什么人类要花钱探索宇宙? 只需要看一个照片,在太空中看,地球的大气层非常薄薄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这个大气圈这薄薄一层里。相比宇宙来说,太小了,也太脆弱了。

而且你们相信吗,在我们的地球之外,还存在这美、知识、艺术、文化。

 短评

水星太惨了,简直想替它嘤嘤嘤

4分钟前
  • 淼大壮
  • 推荐

外星生物不一定就是我们所认知的形态存在

5分钟前
  • chu
  • 力荐

“8个岩质的、冰冻的以及气态的尘埃,以黑暗的宇宙空间为幕布,它们齐心协力,至少在其中一个世界创造出了生命。”“我认为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地球这个宇宙尘埃上是莫大的错误,那将意味着我们人类决定蜷缩在太阳系的一个小角落里,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迷惑不解,那将意味着我们人类决定为了越来越珍贵的资源而互相斗争,把自己限制在一层薄薄的大气之下、一块渺小的岩石之上,而不是去探索那条由夜晚星光勾勒出的立体的路径。”冰冷的宇宙,却能让人热泪盈眶。——2020年9月1日,宇宙无垠时空中的一隅一瞬。

6分钟前
  • 洛伦兹不变换
  • 力荐

关于宇宙的种种,不能多看也不能多想,看多想多就容易滋生虚无主义,感觉自己做为一坨碳水化合物,生有何欢、死亦何苦。算了不想了,周一还得跟单位领导斗心眼呢。

8分钟前
  • 冷兵器的残泽
  • 推荐

这节目有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借用人类发送的行星探测器之眼,但是全片最多的探测器镜头居然是火箭发射倒计时,就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知识点也都是早就知道的。还有个很棒的地方,教授(教授好温柔)会去地球上的与别的行星相类似的地貌做解说,都是各种人迹罕至的旖旎风光。越看越觉得生命的诞生实在太偶然了地球真是天堂。

11分钟前
  • Yavanna
  • 推荐

19世纪伟大过的英国人用20世纪伟大的美国人搜集的素材刺激了想要在21世纪再伟大一把的中国人

12分钟前
  • PorcoChan
  • 力荐

勉强四分。全长292分钟。邻居在装修,外边有军人操练,在噪音里打开这套纪录片,烦躁在宇宙的尺度上变渺小了。为什么要关注宇宙?主持人在片尾说:人类与其为有限的资源争夺,不如把眼光放在浩淼星空。你能感到他对任何一种形态和成分的海洋都怀着期待。两个星体之间不止造成潮汐,还有导致星体分解的潮汐加热效应。卡西尼坠落前避开了有渺小希望产生生命的土卫二,这是人类宛如神祗的温柔,天王星的牧羊卫星,躺着的海王星与捕获来的海卫一,恐龙的灭绝是木星给人类的赠礼,火星局促的身形是木星剥削的结果,土星的光环是分解的冰结晶卫星,这美丽奇观估计还能维持亿年,在宇宙的刻度上人类是幸运的……这是一套可以反复观看的纪录片,因为推出的足够晚,呈现了半个世纪中人类探测器搜集的丰富素材,唯一缺憾是用CG讲解的部分还是偏少

1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这片要是看IMAX一定爽翻了

21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力荐

旁白和BGM仿佛给每一个行星探测器赋予了生命,它们带着着人类的科技和勇气探索未知的世界,用微弱的电磁波向人类描述它们新发现的故事,然后耗尽生命坠入那颗行星,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23分钟前
  • 晨昏
  • 力荐

星空下的人类好渺小,渺小到我不在畏惧愁苦和死亡。#BGM好听到哭泣

28分钟前
  • 马特
  • 力荐

不论全人类以后的命运怎样,生存于世的短短几十年间,身为一个独立的可以思考的有机生物个体,到底要怎样生活?我们在宇宙中昙花一现的意义在哪里?

30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水星也太惨了吧,先是被撞飞了,然后又被烤干了,简直太阳系年度第一惨。

32分钟前
  • 罗严打vs李元芳
  • 力荐

晚上关上窗,拉下投影屏幕,感受宇宙之浩森,时空之无限,人类算什么,爱情算什么,不过是蚂蚁尘埃罢了。

33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力荐

不知不觉中,已然热泪盈眶。当金星的海洋蒸发殆尽,当火星关闭天堂之门,当木星呈现其壮美诡谲、向地球推出那一颗陨石,当土星环展示出冰晶倒影,当土卫二隐藏了深海热泉,当卡西尼坠落的瞬间,当老教授说出“we are not alone”... 百亿星系之中,45 亿年跨度之内,抬头,星空已不再只是夜空中的美丽亮点,它们是我们的所有过去与未来,是我们所有的宗教科技和文化,是我和你相遇的奇迹。

34分钟前
  • Jacky
  • 力荐

画面太美,虽然并不是真的,基本都是全凭想象,但依然震撼无比,内容深浅皆有,适合各类人群,挺好的,不过想念一下大卫

36分钟前
  • 乙小囧
  • 力荐

再次见到教授这张脸倍感亲切!对宇宙系列一直是毫无抵抗力的,唯有对无限的敬畏,对无垠的唏嘘,然后暗叹人类之微,渺如尘埃,仿佛毫不在意。#有盘M蓝光纪录片#9.2

4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BBC2019年年度力作之一,由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来讲解再好不过了,痴迷于教授的不老容颜

42分钟前
  • 最终兵器
  • 力荐

BBC真的是可以帮助大家成长一生、有情怀的机构,它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那些我们无法亲自前去的诗和远方,有巨型野生动物族群出没的纯野外,有只能靠思想遨游的外太空,不过我是个俗人,这部纪录片最打动我的部分是海王星随风暴飘落的雨,不是水而是钻石。

47分钟前
  • 紫微
  • 力荐

一个又一个的送探测器,花很多年才能看几眼,了解宇宙,真的是一个浪漫又孤独的事情

48分钟前
  • 吴异.nova
  • 力荐

看着那么多行星都错过了孕育生命的机会,突然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

50分钟前
  • 看看不是迅雷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