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杨家将

大陆剧大陆2007

主演:胡歌,彭于晏,何润东,陈龙,袁弘,林家宇,刘诗诗,翁家明,陈秀雯,赵梓存,魏小军,童瑶,李东学,王建福,宋洋,吴佳尼,李解,周浩东,陈廷嘉,李音凝,宗峰岩,邓立民,刘晓洁,陈洁,何建泽,巴音,张瑞珈

导演:卫翰韬,梁胜权,王少杰,李国立

播放地址

 剧照

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2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3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4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5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6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3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4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5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6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7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8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19少年杨家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6:09

详细剧情

  北汉被灭后,遗臣杨业(翁家明饰)为宋太宗器重赏识,杨业为了苍生福祉,以及报答太宗的知遇之恩,与七子杨四郎(何润东饰)、杨五郎(陈龙饰)、杨六郎(胡歌饰)、杨七郎(彭于晏饰)及“巾帼不让须眉”的佘太君(陈秀雯饰)效忠宋室,力抗辽军入侵,写下名扬天下的忠义史话。  由李国立执导的43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少年杨家将》,召集了内地、台湾、香港的众多明星,何润东、陈龙、胡歌、彭于晏在《少年杨家将》分别化身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兄弟情深。本剧集一改以前故事的悲壮色彩,结合现代电视轻松幽默的表现手法,讲述杨家鼎盛时期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不信你没被这版少年杨家将虐哭过

虽然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曾经多次被搬上荧屏,但是对于不少90后来说,2006年的《少年杨家将》大概都是他们接触到的第一部关于杨家将故事的电视剧了。十多年过去,如今再回忆起这部剧,我仍依稀记得天波府中少年们飞扬的笑脸,以及战场上立起的飘扬的旗帜。

这部电视剧的定位是,改变以往杨家将故事的悲壮色彩,意图以轻松幽默的手法,展现杨家七子的少年风采。同时,七子中的四五六七郎又各有一条爱情线。爱情线的加入,大大增加了这部以浓重历史作为背景的电视剧的可看性。正所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部剧的虐点也正在于此,意气风发的好儿女们,终究被踏碎在政治和战争的铁蹄之下,令人扼腕叹息。

有趣的是,历史上可考的杨家将只有杨业、杨延昭以及杨延昭之子。而且历史上的杨延昭,也并不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原名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中国通史《澶渊之盟》中讲述了“冰冻遂城”的典故:杨延昭驻守遂城时,十月里天寒地冻,辽大军压境,于是杨延昭命令士兵以水浇城墙结成冰冻,整座城仿佛铜墙铁壁,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这位杨家将,一直驻守北方20年,最后马革裹尸,也是极具悲壮色彩的一个大将了。

或许是我国人民向来对这种忠君报国的故事有着格外的偏爱,民间流传的杨家将虽然仍旧摆脱不了悲剧色彩,但是流传的故事不仅将孤零零的一个人扩展成既有家国大义又有脉脉温情的一家人,变得有血有肉,而且经历也更加传奇,也因此能够在千百年后依然打动今天的我们。

虽然和许多前作一样,《少年杨家将》这部剧在人物设置上也跟我们了解到的历史不相符合,但从剧名上就可以看得出,即便同是以杨家将抵抗大辽为背景,但是整部剧的基调还是建立在“少年”之上。于是,相较以往的多部杨家将题材的影视剧,这部剧将着眼点放在了“成长”这个有笑有泪、有关青春的主题上。

而这个主题精准地抓住了这部剧所针对的受众的心——当年痴迷胡歌的谁不是十几岁的少年少女呢?

这部剧是唐人早年和华谊兄弟合作投资的,演员方面,唐人推出自家小生胡歌出演杨家七子中的核心人物六郎杨延昭。 彼时才24岁的胡歌,因成功出演《仙剑奇侠传》里玩世不恭的“李逍遥”一角,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男星。凭借身上那种自内而外的阳光少年感,在剧里扮演具有典型成长意义的杨六郎也分外耀眼。起初,杨六郎从未涉足过战争和朝堂,生活在父亲和兄长们的庇护之下,过着无忧无虑甚至还有些叛逆的贵族生活。之后,金沙滩一役,七子去六子归,亲眼目睹兄弟惨死的杨六郎,决定扛起杨家忠君爱国的大旗,守护一方疆土。

杨家七子个个气宇轩昂,个性十足,如六郎七郎,少不更事、顽皮捣蛋,一朝披挂上阵、卫国杀敌,在经历变故中不断成长,收敛心性、承担重任,直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十几岁时的我们,看到七郎死时那一幕,手里攥着那条红丝带;看到六郎归来时,家人迎接到的只是白布下一具具尸体,谁不是一边哭红了双眼,一边夸着好儿郎?

无论是清一色年轻养眼的青年演员,如胡歌、彭于晏、刘诗诗等, 还是故事的剧情安排,如前期杨府中戏份多温馨诙谐,天波府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能轻易牵动我们的心。而早已知道了结局的我们,知道前期的他们笑得有多么灿烂,后期就会有多么虐心,因而格外珍惜那种不能持久的美好。聪颖洒脱个性张扬的六郎、善良单纯天资平平的七郎 、还有杨府团宠八妹,杨府里的剧情大多围绕他们三个展开,他们是天波府指向命定悲剧结局的路上最亮眼的风景线,也是观众情感的落脚点。

有人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少年杨家将》这部剧,或许它表达的悲剧性,不在于把一个几经演绎的悲壮故事用不同的人再表演一遍,而在于让观众足够领会到杨家少年郎的风采、感叹这种年少和热血的可贵后,再用死亡一举摧毁它,令人体会到一种凤凰涅槃的悲壮感。

金沙滩一役,杨业在李陵碑前以死明志,七郎遭敌军万箭穿心,而六郎满脸是血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呼喊哥哥们的画面,都只残忍地向观众传达了一件事:回不去了。

谁也都回不去了,都说七子去六子归,可是带着父亲兄弟尸体回去的第六子,还能继续做那个向往自由想当游侠的杨六郎吗?

也许你已经不记得这部剧的具体剧情了,但或许你还会哼唱它的主题曲《诀别诗》,胡彦斌在音乐方面无可指摘,他创作的《诀别诗》以中国风为元素,与电视剧主题和意境相辅相成。杨家七子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均像歌词里所唱的那样“诀别诗,两三行,谁来为我黄泉路上唱。”夫妻诀别、父子诀别、兄弟诀别,每一处诀别都令人肝肠寸断。甚至他们中有些人来不及说一声再见,杨家出殡时,白绫翻飞,还未过门的七郎媳妇金娥只能远远树林后,默默为七郎送行。

在那样的环境下,好儿郎一身是胆,儿女情长只能往一边放。歌词与意境完美相融,配以古典音乐风格,加上胡彦斌细腻的声色和唱法,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都是杨门女眷送夫出征的不舍与担忧,以及杨家将持枪杀敌、衣带翻飞的英勇和无畏。

如果说《诀别诗》唱出的是儿女情怀,那么《二十年》这首歌则无疑是慨叹男儿热血。如果结合这首歌去看杨延昭最终的结局,几乎忍不住要泪流满面——历史记载,杨延昭镇守北方正是20年。剧中杨延昭是从金沙滩一役后,一夜间完成了成长这一疼痛的历程,独自挑起了杨家尽忠报国的重担。

虽然电视剧戛然而止于杨家将前期故事,但看完大结局,听到《二十年》又响起,总会忍不住想起,杨延昭走向作为将军最后的归宿时,他会不会像歌词里所说的“有兄弟有烈酒就能取暖”那样,想起曾经喝烈酒谈理想不惧冬日寒的时光?

不过是,歌声回荡在耳边,徒留观众感叹罢了。

(微博/微信:天生这么红)

 2 ) 家有年少儿郞,只盼平安成长

杨家将的故事,怎么拍都逃不脱悲剧,所以即使早就知道胡歌还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可看,即使知道里面帅歌美女云集,也一直没有看。直到有一天发现评分居然不低,看了些评论,竟然产生了看的欲望。

发现大郞居然是十七王爷也是挺惊讶的,二郞三郞一直不知道是谁演的,但也是玉面可人的少年郞,四郞少年走失,花了15年时间才回到家,可惜没过几天好日子,又陷入敌军,失了记忆,不知道还要几个15年才能再次回到杨家。不过在四郞刚开始对杨家恨之入骨说他吃了多少苦的时候,我还以为他真的经历了各种辛酸坎坷,没想到他是被母亲的师兄救了还收他为徒,怎么可能让他吃很多苦呢?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何润东,但是四郞演得真好。我特别喜欢他刚融入杨家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放下芥蒂,可是又忍不住去汲取温暖,常常被逗乐,又偷偷地笑。特别是跟八妹一起的时候。他开始时对杨家所有人都带着刺,唯独对着八妹,似乎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怜爱。不过八妹也确实可爱。

五郞其实我不太喜欢,有点傻不说,还不知道转弯。四郞让七郞逃跑,他一直责怪四郞,说什么人不是七郞杀的皇上一定会还他公道怕什么,我真晕,不怕才怪。金沙滩一战杨家损失惨痛,连一向无法无天的六郞都懂得克制了,他却还是那么冲动。最后,杨家已经困难重重,他居然出家了,没错,他把一切都怪责在自己身上,背负了太多,所以就可以一走了之吗,把所有的重担压在六郞一人身上,算什么大丈夫。

六郞吧,身为主角,只有金沙滩一役后才开始有存在感。之前并不怎么待见他。而且胡歌在这里的配音总觉得不太适合,有点飘。虽然六郞本就是个活泼好动的性子,但是景天也是啊,景天的声音就挺好的,六郞的声音有时候让人出戏。

七郞,我必须说,七郞真是抢了主角的风头啊!!!太太太可爱了!!!特别是刚开始见到四郞,他说要感化他,然后又生气,又继续感化,最后发现是自己哥哥,那股劲儿真是太可爱了。一般剧中那种傻傻的角色我都不待见,可是七郞不同,他虽然各种耍宝,但是有收有放恰到好处。彭于宴的作品我就看过两部,一个仙一一个就是这个,两个都是没法让人讨厌的角色,真不错。

耶律斜,真帅啊!!!一般我都不喜欢男人有胡子,可是袁宏本身底子就好,再加上耶律斜这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角色,对他好感备增啊!不过受红白友谊的影响太深,每次看到六郞和耶律斜对战的场面,都忍不住脑补拍摄时这对好兄弟是什么样的,放点花絮出来嘛!

大娘二娘三娘,也没记住长什么样,但都很漂亮,四娘罗氏女,柔柔弱弱又勇敢,喜欢四郞就敢直接承认,一点不扭捏,还挺喜欢的。五娘关虹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喜欢不起来。郡主跟六郞一样,身为女一可是不讨厌也不喜欢,存在感有点低。杜金娥,漂亮却可怜的姑娘,一日夫妻,孤独一生,太心疼他了。更惨的是,七郞到死都没来得及跟家人提起她,如果不是六郞恰好遇到,杨家都没人知道还有她这样一个人存在。八妹,可爱的小姑娘,印象最深的是她对五郞说:我们家的男孩子是不是都喜欢拿妹妹当当箭牌啊。哈哈。

金沙滩一战,因为知道这是最大的悲剧点,我都不敢认真看。可是当将士向皇帝报说杨业死了的时候皇帝的眼神,杨门儿郎遗体运回天波府时皇帝留下的眼泪,我瞬间泪崩。皇帝虽说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在那一刻,我相信他是追悔莫及的。

 3 ) 意外的惊喜。。。

从来没想到第二篇影评居然是为这个而写,主要是刚刚看完心绪难平。
其实本来只是每天吃饭时无聊,想看帅哥的,意外的是真心好看,属于最近看的国产古装电视剧中的佼佼者了。。。

之前对故事背景其实不大了解,又因为杨家儿子媳妇实在是多怕闹不清所以专门查了百度,才对整个故事有了了解,对必然会来的悲情有了心理准备。
百度百科上说
““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 ”
当时看到的时候觉得未免有些夸张,不过现在不知为何就突然想到了这个,觉得自己也再也不想再看一遍了,承受不住的悲壮。
从老七对她说说 等我回来 开始就有点hold不住了,然后到送别的时候因为已经知道的结局再看到大家的笑颜瞬间就被戳中泪点。看前面的时候无论多么艰难都知道最后肯定没事的,而看这里就是看着所有人开始走向自己的结局。
不甘老四,惋惜老五,心疼老七还只是个孩子。金沙滩那几集从开始哭到最后,觉得这戏真心赞。

若是说收获,无非两点,珍惜 和 坚持。
也许前一秒还在欢乐着温暖着,下一刻就只能拥抱逝去的冰冷,生命无常,感情才越发显得珍贵。
而对后者,有时会觉得他们迂腐,为背叛了自己的人付出了生命。可再想想,他们所为又怎么会是单为一个人,他们只是为了坚持保护自己心中的树,这样就够了。

片子真心不错,尊重历史,又把想要传达的情感与信念都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可惜只能看到43集的阉割版所以有些细节不够完整,不过无伤整体。
应该没勇气再看一遍了。

P.S. 帅哥们真心是亮点啊。。。><

 4 ) 七子去,一子还

     奈何,前一晚全家人还坐在一起喝着爱心汤,吐着桂圆核,父子8人拜别祖先,转身后蜡烛熄灭,诀别诗响起,每一眼和妻的相望都是永别,只是那时的他们都不觉,金沙滩一役,七子去,一子还。
    杨家人的故事总是悲怆,尤其把它拍的跟偶像剧似地,前面拼命的堆砌它的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结局拼命的摧毁这种美好,六郎站在悬崖边一遍一遍喊哥的时候,眼泪终于是不争气的落下,我还宽慰自己说那哥的频率喊得超越韩剧,以此宣泄这堵的慌的情绪。
    杨令公忠的气节,信的忠贞令人动容,在这个没有信仰和公义的时代,我突然很感慨。

 5 ) 颜狗春天

这个剧我是在地方台看的,没有上星挺可惜的,这么用心的剧应该被更多人喜欢看到。说下我比较喜欢的角色吧。胡歌的六郎,我觉得这个角色和林殊好像,都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都有个情趣相投的郡主恋人,都曾在一场大战后独活,也都背负着希望与仇恨继续活下去,看这个剧真的好像看到了梅岭之战前的林殊,作为一个有幸活下来的杨家人,他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国仇家恨,也让他一夜之前成长了起来。他的官配柴郡主我也很喜欢,还演过《聊斋奇女子》里的侠女,脸肉肉的,非常可爱!造型也很简单大方,可惜后来不怎么演戏了。还有就是刘诗诗饰演的老四媳妇了,我那时候还不认识她,不过长得白白嫩嫩,脸还有点婴儿肥,玉雪可爱的!和现在的感觉不一样,超级萌啊那时候,好像是刚开始演戏吧,演的也非常不错。好想抱怀里揉揉脸啊!

 6 ) 儿女情长诀别诗,雄心岂入驽骀群——评《少年杨家将》

    开始看《少年杨家将》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里面的帅哥很多——何润东、陈龙、胡歌、彭于晏、袁弘、翁家明……这样的帅哥阵容,我这待字闺中的小女生又怎么可能抵抗的住??纵然是耳熟能详的情节,也要看上一看。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看,我喜欢上多了这部电视剧——喜欢它,绝不仅仅因为帅哥。

    以前听杨家将,看杨家将,总是被一种沉重的心情所包裹。这段满门忠烈的故事片段无论用什么形式传扬,总是那样的铿锵。无论是在说书人的语调中,抑或写书人的字里行间,更或是电视剧中的台词唱调,都是一些掷地有声的高歌赞扬。让人心底不免过于悲戚,以至于不忍再看,不忍再听。然而这部《少年杨家将》却又笑有泪,有乐有苦,让这段九曲回肠的故事不再沉闷,多了些许不一样的风景。

    过去看杨家将题材的小说电视,它们总是将焦点集中在某一个“郎”身上。总让人有种窥一斑而不见全豹的感觉。但是这部电视剧却全面展示了四郎、五郎、六郎、七郎这四个人物。四个风格各异的铮骨男儿演绎一段段风格迥异的爱恨离愁,让人流连忘返。

    对于四郎,我最熟悉的桥段莫过于“四郎探母”。无论这期间历经怎样的波折,四郎的结局都是迎娶银镜公主,成了大辽的女婿。曾经一度不喜欢四郎,认为这个懦弱、虚伪的人不配成为杨家将的一员。纵然看了苏有朋版的四郎,也仍旧无法对这个人释怀。但是,何润东版的四郎,却让我在看完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感到惋惜。

    他是15年前被父母遗留在战场上的孩子,15年后他怀着仇恨的种子回到父母面前。他恨这个抛弃他的家庭。但是,15年前的真相、父母的牵挂、兄弟的爱戴,使他掩埋了内心的仇恨,接受了“杨四郎”这个名号。并在此处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将温柔贤惠的罗氏女迎娶为天波府的四娘。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个性叛逆不拘言笑的四郎的脸上也泛出幸福的笑容。但是金沙滩吞噬了他的幸福。中毒坠崖虽然不是好结局,但至少成全了他的列骨铮铮。不幸地是他却被银镜公主所救,并且失去了记忆……

    还要多少个15年,他才能够再一次成为“杨四郎”?15年前,他被遗失战场,佘太君用15年的思念召回了儿子。15年后,他身归异国,四娘是否可以再一次召回这个习惯了漂泊的他?剧终时,四娘与四郎擦肩而过,却终归陌路。心里不免泛起遗憾。

    五郎,一直以来对于他的认识都不深,仅仅知道一个结局。这个人最终看破红尘,归隐佛门。五郎是个武痴,身手了得。但是,他却给自己背负了太多的包袱。所以最终心归佛门也就可以理解。

    他是父亲杨业最器重的儿子,为人稳重,武艺惊人。甚至于在百水城一战中,杨业差一点就将整个杨家军托付给他。但是,他却注定无法成为杨家的顶梁柱——他总是背负的太多。八妹被耶律斜绑架,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在在战场上羞辱了耶律斜的结果,久久不能释怀。关红(后来成为五娘)因耶律斜所逼,难以接受五郎好意,他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杨家军命丧金沙滩,他也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和父兄一起杀敌的结果……他总是将过错独揽,沉浸在自己的“罪恶之渊”。

    也许有些过错他可以背负,但是看到自己父兄惨死沙场,自己却被自己的妻子带到了安全地带。纵然是五娘的错,但是他也仍旧无法原谅自己。这是五郎的宿命——他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当最后,六郎成家,天波府回归太平之后,他释然了——他放下了一切,所有爱与恨,遁入佛门。接下来的一生,他忏悔也罢,祈福也罢,他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与这个忠烈的天波府,与这个爱恋的妻子,都再无瓜葛。

    七郎,家里除了八妹就是他最可爱。然而就是这个可爱的他却演绎了整部戏里最令人窒息的死亡。在看完整部电视剧,回想起七郎仍旧会有一个温暖的感觉。但是,这个傻里傻气的大男孩最终也是个忠烈男儿。为国、为父、为兄竭尽全力,最终万箭穿心,战死沙场。只可怜他那仅仅结婚一天的新娘,翘首望夫,等到的只有回忆。

    最感动七郎的那颗善良宽广的心,一次又一次融化仇恨。无论是小琳还是仇木易(四郎)都被他的天真善良所感化。他用喜剧的心态和行为终结了无数的悲剧。然而,最终却没有终结自己的悲剧。看他万箭穿心仍不忘手中海誓山盟的信物,无限悲戚自心而生。

     六郎,这个最终继承家业的人,在父兄相继离去之时,最终支撑起天波府。对于六郎,过去了解也不是很多。只是知道杨家将唯有此人幸存下来,为以后的杨家将以后的故事奠定了基础。但是,不得不说,我很喜欢胡歌所诠释的杨六郎。

     他曾经顽劣乖戾,常常闯祸,是父母最担心的一个孩子。但是他不曾想过改变,仍旧天真潇洒的闯祸,生活。然而,是什么时候这个顽皮的孩子开始转变?是父亲将他带入军营,让他明白战争的残酷?是看到良臣在得知太宗篡位仍旧忠心臣服,让他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是柴郡主和潘影的爱,让他明白情义?还是看到父兄惨死,让他知道振兴天波府,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六郎在潜移默化地转变着,从一个不经世事的公子哥儿转变成了一个处事不惊的大将军。这个过程并不做作,但是耐人寻味。

     六郎的结局是圆满的,他和柴郡主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天波府经历大劫之后,仍有这样一段佳话,留给观众在擦干泪水之余仍有一丝欣慰,那颗被生离死别折磨的心也被稍稍平抚了一下。

      除了这些“郎”,仍旧喜欢佘太君和耶律斜。

      佘太君可谓是贤妻良母的典范。为人妻,他体贴丈夫,柔情似水;为人母,他教子有方,持家有道。她用她的心,她的情,她的义,她的理去处理、去理解、去感化发生在天波府内外的每一件事情,从而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儿子可以独当一面。当丈夫儿子奔赴沙场,她和所有人妻、人母一样,日夜祈祷。当丈夫儿子战死沙场,她收起悲伤,带领杨门女将接手夫业,保家卫国。做女子如佘太君,不枉今生。

     耶律斜身为辽降,虽不是正人君子,却也有情有意。虽然也做了些绑架、下毒的勾当,但是内心仍旧有一股正气来支撑自己的言行。他爱惜他的兵将,他疼惜他爱的女子,他怜惜无辜的生命。他英勇,他睿智,他果敢。只是他生错了时代,生错了国度。如果他没有遇到杨家将,他也许可以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名将。如果他生在宋朝,也许可以与杨家将并肩作战,结交一群生死之交。只是可惜,那一切都是“如果……”。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放下,放下了对将军的身份,放下了战胜的渴望……至于他会不会如同五郎那样放下一切红尘烟嚣,每个观众心底都有自己的答案。

    看完了《少年杨家将》,对于这段故事又有了别样的感觉。七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七段生离死别的情感纠葛,七种为人处世的心态……不要问我最喜欢几郎,我自己也糊涂。若非要我回答,我就引用一个网友的话:我最喜欢杨业!!没有他哪里来这些铁骨铮铮的好儿郎?!

 短评

小时候追的剧,虐得我心肝脾肺肾都疼。七子去六子回,小时候真的恨不得拿把刀把坏人都砍了,我六郎虽然回来了,但是痛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4分钟前
  • 酒鬼一家小迷妹
  • 力荐

今年看过最好的电视剧,那个荡气回肠

5分钟前
  • José
  • 力荐

我怎麼能只有簡簡單單看過兩個字去詮釋我的整個心情。我怎能以這麼一種雲淡風輕無關痛癢的口吻去談起我這麼熱愛的楊家兒郎。如果說有時光穿梭機,我真的只想去到這個年代啊。哪怕只是做楊家的一個丫鬟呢。畢竟,我可以朝朝暮暮看到生動鮮活的他們啊。

7分钟前
  • 玫瑰。
  • 力荐

杨家一门忠烈,父子八人同上战场,只有两个人活着回来,何其惨烈!那个昏君!看潘仁美那一脸奸诈,真有一股冲动,想要抓起遥控器,照着他的脸砸去!!

9分钟前
  • 旧时光
  • 推荐

我能说自己超级爱这部剧吗?当年看得哭死我了,感动六郎七郎的明朗和后来的成长,感动于郡主和六郎的吵吵闹闹,感动于小七和杜金娥的一日夫妻……这部剧第一次认识诗诗,看这剧的时候有点讨厌耶律齐哈哈,不过后来我好喜欢袁弘

12分钟前
  • 大思级
  • 力荐

袁弘是五郎,胡歌是六郎,彭于晏演七郎,里面还有刘诗诗,童年的回忆啊,杨家将最后死在战场的时候哭死了,个个都死不瞑目死不倒地啊,保家卫国何其悲壮!

14分钟前
  • 精装甲
  • 推荐

推荐16至18岁男性集体观看,加强性别自觉教育;16至30岁女性自己在家观看,HC专用;大陆自产偶像剧先驱者是也.

19分钟前
  • x1224
  • 推荐

完全是武侠片,什么轻功,气功妖魔法术都用上,飞檐走壁,根本不能说什么杨家将。明星很帅,声效很差。胡歌演的应该不是六郎,他应该在演大郎。大、二、三郎都不知道戏份哪去了,剧情很奇芭,但很多人觉得很好看很历史的电视剧,设定乱改一通

23分钟前
  • Rachel
  • 很差

结尾不咋好看。前面都不错。集体死的那集太惨了。哭的我稀里哗啦的。。。潘仁美死的太舒服了。不平衡。我觉得关红跟耶律耶应该比跟杨五郎更幸福。

25分钟前
  • 求情书daidai
  • 推荐

这部剧不知道为什么没上星 也许07还没有这个概念吧 当时看的dvd碟 最后几集就是高潮 连续死人更是泪点

28分钟前
  • H
  • 力荐

终于看完 苦的甜的痛的开心的都收了一大框 忍不住向身边人推荐 07年的剧不知比现在的剧好了多少。彭于晏演了电影,电视剧真是看一部少一部。多可爱的少年郎

29分钟前
  • 袁萍
  • 推荐

男演员阵容现在看来那是相当华丽啊,贴纸买了好多!服装发型现在看来也很好,甚至比现在的雷人古装剧强很多

30分钟前
  • zonoh
  • 推荐

萌点是胡歌和彭于晏!!!!!简直是热血+催泪巨作!!!我从08年拖到2010终于看完了!!!尤其记得七郎死的那集是第39集,看一遍哭一遍~~~~(>_<)~~~~ 后面的几集都是在催泪~~~~

33分钟前
  • Lea | 等待光。
  • 力荐

只看一个男人——耶律斜

37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推荐

《少年杨家将》这又是一部看似偶像剧般的电视剧,一大堆帅哥美女,但是还是觉得我家六郎胡歌最出彩!绝对值得一看哦!很好看!

42分钟前
  • Angel琪
  • 力荐

彭于晏死的时候哥都快飙泪了

43分钟前
  • 花非花
  • 推荐

怎么办~我越来越爱这个彭于晏了 太可爱了也~

46分钟前
  • Miss.C
  • 力荐

喜欢老七、老六和柴郡主

50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最初只是冲这歌歌去看的。最后看得我气贯长虹啊!!

54分钟前
  • 蜡树orsay
  • 推荐

大结局太虐了。最喜欢这种讲述“家国情怀”的电视剧。有些台词说的很有哲理“在顺境中做到大仁大义很容易,在逆境中做到大仁大义,才是真正的不简单”。顺便吐槽一下演员的帽子。

5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