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去远方

综艺大陆2018

主演:侯佩岑,王彦霖,陈意涵,高秋梓,王嘉尔

导演:未知

 剧照

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2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3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4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5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6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3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4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5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6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7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8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19带我去远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3 20:09

详细剧情

  《带我去远方》是巧豆传媒联合腾讯视频一起打造的一档儿童教育节目,节目通过学龄前素人孩子的6站体验经历,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长篇影评

 1 ) 带我去远方——未曾踏足的我心

台湾电影《带我去远方》讲了两个异类的故事。
游昕饰演的蘑菇头小女孩阿桂是色盲;林柏宏饰演的少年贤,阿桂的堂哥,是同性恋。

现实对异类通常不甚仁慈,动不动就是当头棒喝,再来落井下石。
桂因色盲,买了青涩未熟的番茄而被阿嬷责骂;把太阳涂成黑色被同学取笑;把设计图画得光怪陆离被老师教训“你要不要这么前卫啊?!”。

连世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俗风的基督教堂,带有浪子迷人气质的日本游客也只是兴冲冲地来,无心聆听讲解而只是惊叹一声,再拍几张照留念。
连他与贤一夜温存后,乘船离开时,甚至都没有回头看一眼。

同样没有回头看的还有贤,遥望远方Somewhere he has never travelled的他,始终没有留意近在眼前,对他心怀仰慕已久的桂。



孤独是可耻的,特立独行就是大逆不道。像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的:美如果加上特立独行,就是罪。

博学的贤向桂描绘了南太平洋的色盲岛,那是个桂不会被当作异类的自由天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桂不能扯着床单一角飞远降落在乌托邦,实际上要坐飞机到东京,转机到夏威夷,经马绍尔群岛,坐交通船才能到达色盲岛。尽管阿桂偷了大伯的钱,还是远远不能支付这趟路费。
积极存钱、憧憬未来能与爱人定居纽约的贤,最终不堪忍受男友的背叛而烧炭自杀,成了植物人。

早就看破哥哥性取向的桂,眼光始终不带异色,在病榻前默默守候。剧终,划破长空的一道绚丽彩虹前,绽放自信释然的一笑。



我虽然顶着一颗蘑菇头,也无时无刻不向往somewhere never travelled,但大概不算个绝对的异类。现实也没有轻易略过我这个蚁民,满怀嘲笑地,又或是苦口婆心地,用指节叩了叩我的脑门。
不知道我又要经历什么样惊涛骇浪、风雨飘摇,才能等到自信释然一笑的那一刻,找到自己如鱼得水的乌托邦小岛?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蒋勋在思维孤独一章节里分析道,庄子这句话提醒我们,你可不可以扮演无用的那百分之零点一?先回来做自己,然后你对社会的“有用”才有意义。
如果你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只是被社会机器利用,没有思考能力的角色,对社会的贡献只是“小用”。

我就是屡屡想不通,那“无用”是什么?我现在是“无用”吗?走一条看起来比较多人走的路,就一定是走向“小用”了吗?“无用”可以全数转化为“有用”吗?会不会只有无用的我被抛下,成为啃老族?

想到心乱如麻之时,也只想和阿桂一样,一气之下把模特发型胡乱剪坏,破罐子破摔。
特立独行的困难在于,只要一点点不淡定,就会投入人云亦云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大部分时候,还是被胆小、趋同的自己所说服,做一些所谓功利、有利于仕途的决定。


经过校内略微激烈的面试竞争后,到一家国际商务公司实习,已经一个多星期了。
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和满坑满谷的上班族挤地铁,穿越黑漆漆的、萧条的清晨商场,到市中心的高级写字楼,按指纹进门打卡,中午到楼下的全家就是你家便利店吃不甚美味的便当,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领着“基本上是没有”的实习补贴。
虽然在学商科,但竟然从未幻想过当白领会如何,还未伸展想象的触须,就突然碰撞上了现实:每天坐在豆腐块的地方,面对一台电脑和一部电话。目标是做成一单生意。


我无法自抑地哼起My little airport那些关于工作的歌,看似俏皮,却句句无奈,飞扬着特立独行的梦想因子。

星期一我要上班但我不想返,星期二我要上班但我不想返,星期三要上班但我想去沙滩,星期四要上班但我想去买衫——《请不要在深水埗卖旗》

之后见啱份工以为好轻松,因为份工基本上是无人工,我今日只想留在家中——《毕业变成失业》

为何人大了,就要成为工作的奴隶,最爱做的不可发挥。我的感觉,逐渐流逝,从前曾话过要如何欣赏世界的美丽,现在只懂得放假去消费。如果继续这样,我还是我吗,我还喜欢我吗,或者我应该死去吧,总好过变得更差。——《悲伤的采购》

这个世界已没有将来,我在这里已闷到炸开,我要与你流亡到海外,我说我们不如一同去到越南吃鱼蛋,我说我们不如一同去月球钓泥蟒,我说我们不如去到去到……
——《和陈五MSN》


一个星期后,感慨万千,突然又萌生想法,不如做回家族的老本行:教师。
跟坐在我旁边的SUNNY聊天,“你为什么做这份工?就为了份薪水?除了钱,很多职业都有附加价值。当警察可以打击罪恶,当医生可以救人性命,当老师可以开展灵魂工程,当白领难道就为了帮老板做成生意,每个月领薪水?”
这位才刚毕业一年的小正太,中山大学曾经的风云人物,自诩无舞不通的SUNNY哥,抱着一只绒毛熊玩具,双手煞有其事地抓着我的肩膀,长叹一声:妹妹,你真的太幼稚了!

理工学校的商科学生是不是没有资格幻想当编辑?
城市画报的助理编辑快乐实习生落选后,我想了很多,觉得豆瓣定制文艺小清新青年这条路是走不下去了。
你自以为自己是那稀珍的百分之零点一,实际上是属于百分之三四十的次主流,大家都在风花雪月的庇佑下暂时逃避。
实际上,现实却是狂风、残花、暴雪、黯月。
我仍旧信仰那股生活态度,却无法笃定相信自己有能力将满腔情怀转化为胜任职业的素养。

面对晦暗不明的疑似高尚及庸俗,我要全心投入其中,不是纠结怎么变“无用”为“有用”、“大用"。
诶,略有遗传天赋的老师最终会有用吗?俯首甘为资本主义走狗的白领呢?还是身上浅薄的文艺基因任性呐喊非它不可的编辑呢?
首先要弄懂的大概是专属于我的“无用”是什么,我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而它有多大潜力转化为“大用”在于我有多喜欢、多擅长、能坚持多久。
这势必是个广泛接触、深刻思考的漫长探索过程。
不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贤,做默默守候、内心坚强的桂。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电话给世界各地的买家,今天我打了不下七八十通电话,累得快就地趴下。
打电话?听起来很低技能又机械化,日复一日的,很无聊吧?
但当实习结束时,如果可以自信释然、底气十足地宣布:这个暑假我打了一千通电话,我确确实实学到了东西。
你对这个“背弃理想、离弃纯真”,卑微的cold call assistant consultant的鄙视,会不会少几分?

 2 )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果然,还是没能逃出这循环,在家宅的时光久了,感觉周身都快长满绿毛了,然后整个人开始有种“憋屈”的意味,或许真的该出去走走了……只是还是没太耀眼的阳光,好让它吸走这一身的浊抑。似乎这几天真的是天不开眼,总是那么的阴阴郁郁,虽然我已不似早先那么容易被其感染,但总还是觉得有种莫名的难以言状的感觉,还是自己一直都是那样的敏感。
原本以为要看很多,要听很多,要想很多,要学很多,但事实是到最后,只是让自己越发安逸和闲适了,可是心里发空,一些情绪又不知从何处打一起来了,然后又要将这样的情绪转嫁给身边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会真正包容我,而我心里其实很过意不去,但是这习惯一旦养成,便真的一辈子都无法改掉了。
电脑一天到晚都开着,其实是空虚到无所事事了,下了很多的电影,很多的书,一些歌。学着别人看起了小说,后来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方式真的不太适合我,看了一些可以称之为“狗血”的东西,觉得很肤浅,很假,很做作,也很雷,然后停止了。看过的电影,很多都只是过目即删,总觉得自己的口味还是只有那几个,没什么大的突破。看了好几部同志的,虽然明白自己有生之年应该不会有那样的经历,但是总归认为他们其实和我们没什么不一样,只是有时候现实真的会磨煞人。
看了《情人》,老实说,真的被梁家辉所深深折服,觉得他才是真正为演戏而生的,而他亦是那样淡薄的,那么的近人情,只是一直不被所谓更多的大众所熟知和爱戴。想来他该从来不会怎么的怨,他只是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已了,自然有人会懂。看到三联上的文说到他太太,然后觉得作为那样一个男人,一辈子能有个懂己、体己的红颜知己足矣,不管她青春挥发,容颜难续,不管身旁有更多美好的莺燕,此生都不会再离弃对方。
忽然就很想学一学闽南语,很想去村上所在国度常言的国境之南看一看,看看那儿的海,那里的海港和码头,坐轮渡漂泊的感觉,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所谓的“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其实话说回来,姑且算是活了那么久,到过的地方真的是寥寥,或许今后会远走到很远的地方,如果有真正懂得的人陪的话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没有,alone于我而言也是可以的,旅行的意义不是要邂逅什么,只需要那沿途的景色懂我即可。
乐曲声很好听,在豆瓣上看到这张集子,找来下了听,原来是电影的原声碟,不知怎的,又很想看看电影本身,然后就再一次沉浸其中了。不知道南太平洋是不是真的有色盲岛这样的一个地方,杵在海中央,蔚蓝的海水,大片的椰林,天很蓝,那一种蓝,是童年的某个午后躺在荫蔽的阳台上看到的颜色,一直一直深藏在心里,而且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那一种蓝究竟是怎样,说来我都快近乎遗忘,也许只有那片海水映衬下的蓝方才唤回心底那点残存的记忆,不过业已不重要了,只是忽然对那样的一处地方充满了向往。
看了两遍,耳机里一直循环着那张碟。前30分钟,是美好的,后来就有些转折了,有人这样说。或许是这样的,看到他们儿时的样子,倒是让人有些回溯过往了,只是太过久远,模糊了回忆,也不想去过多的想起了,也许现实会让人抹杀掉过去,其实他们应该一直都在的吧?只不过被封存起来了,只是偶尔想想,但也不过会多想了。你说,一回忆就开始老了,或许是吧,所以我们尽量不去想起。
“后来,一切都可以峰回路转,辗转崎岖,同志情结又开始出现,虽然并不是主线,但这许是台湾文艺片惯有的笔法和“伎俩”了。从玻璃瓶中那些漂浮的彩色水晶开始,从你穿了一身忍者神龟绿开始,从你分不清红绿蓝黄开始,基因突变让你色盲了,不知道你的世界是否真的就是一片灰暗或者只是色彩绚烂到混乱的程度。但是这让你很伤心,很沮丧,你想逃避,然后他告诉你那个叫色盲岛的地方,从此,你便一心向往,只是此番路途遥远,更是隔离了那无垠海水不知几何万千。
看起来很颓唐的父亲心中其实一直恋恋不忘那早已在他生命中离去的女人,可是他是那么爱你,为你找来那么多有颜色的镜片,为你安上这些彩色的滤片,好让你的世界也可以绚丽多彩。他为你所做的一切,你都懂的并且感激,最后的最后总是还他一个笑容,虽然只是画在掌心的那个笑容,但这是你们之间传达情谊的方式,毋需多言,你我皆明了。
喜欢碎碎念的阿嬷,一直讲着闽南话,因为迷信着带你去瞧神师,总是担心你的三魂七魄被调走。神师说,等你长大了,它们自然会回来,阿嬷这样安慰自己。其实在她心里面应该一直都放心不下你,说着以后自己若走了还有谁来照看你这个“没人要”的小孩。一起看到彩虹时,阿嬷由衷的说了句“好美”。确实是美,好久都没见到那样的景致了,依稀记得上次好像已是好几年之前,很多事都还没来得及变化,匆匆就这么过去了。
你说,每个人都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这样的罢。眼见你爱上了你的同性者,起初心里是难受的,可是我不会用异样眼光看你,你的哀伤失落我都会感同身受,可是我却不知该怎样安慰你,而你,你真的太傻,太幼稚,不和谁说句什么,自己就这样断然离去,也许这样会不那么难受和痛苦。可是以后有谁陪我说话,说那些和别人没办法说的话。你真的是自私了,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吹着冷气……”
约摸着就把故事讲了个大概,或许不该这样的剧透,但是我实在不是个好的影评者,没什么独到的看法,只好这样的“碎碎念”了,做最原始的还原。
小情绪发了一通,发觉近来愈发形神俱散了,总是有些言不由衷,到最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了,但是似乎还是只有文字才能让心中的那么许多的感觉和触动转换出来,没什么含量,只能是太水了。在学校的时候,基本上还能每天纸笔记录一番,只是到后来又开始变得惰怠了。记得那时写的很多东西,很多都是这种独白式的断想,常常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不过倒是让情感有宣泄的道了。只是某天看到一篇文,它说如果要写千万不要写这种类型的,没有什么营养的,只是在浪费自己的光阴,它的言之凿凿让我有些自惭形秽,可是,人终究是不一样的啊,你怎可以用自己来框求别人呢?这又算不算得上是一种抹杀呢?所以我觉得还是不遵循它的逻辑了,如果真的让我如它所言,我想我也根本无法做到,所以我还是继续这样“唯唯诺诺”着吧~
近来晚睡晚起,生物钟算是颠倒过来了,原本规律的三餐也并为了两餐,而且每餐吃得都很有限,似乎是刻意让自己那样去做的,还是有某种不知名的力量在驱使,我也不了然了。但是吃了不少巧克力,想要令自己情绪活跃些,可是往往还是事与愿违的,看来凡事还是不能抱太多的期望和幻想,一切终究是会按其自己固有的轨迹运行的,任任何外力都无法左右的了。
耳边的音乐一直在响彻,忽然间听到了夜间的雨声。家乡已经不再寒冷,春日不再迟迟。有人说,他喜欢江南的绵绵细雨,这是北方没有的景致。或许是的。这雨,我想我也是很欢喜的,但最主要的还是那温润的空气,总觉得会有那样一层薄如雾霭的水网包围着你,迎面而来,是湿湿的氤氲一般的气息,这是一直令人魂牵梦萦的感觉呐。
好久未曾似这般的絮叨,这样的情形或许要很久才会显现。
然后,夜深沉了,斯人入梦…….


清醒纪。
于某雨夜。
凌晨1点半。

 3 ) 违和不违和

前些年学会了一个拿来主义的单词:违和感。听上去比同意义的中文高档很多。简单的说,《带我去远方》就是一部用毫无违和感的影像记录各种违和事件的青春片。

小桂是个违和者。她天生色弱或是色盲,可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她看待世界的目光,她和正常孩子一样长大,一样骑车看海,一样酝酿着说不出口的爱情,藏着纠结成团的秘密,她要寻找的“色盲岛”也不会为同类发一张全天候的单程票。片中屡屡出现的无序而美丽的彩色小球让我忽然明白色弱的好友看到的也许是屏蔽掉恶色的更加美丽的世界,他的无语是因为他叫不出那些色彩俗丽的名字,惯于取笑他的我因为愚蠢永远也去不了天堂般的“色盲岛”。
阿贤是个更大的违和者。他说舌头上很生但心中很熟的英文。他只爱他们。他哭泣前会表白,他背诗前会哭,他自戕前会念诗,他微笑前会尝试结束生命。他以为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世界却一直在包容他的懦弱与放肆。其实他的生活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简单,哭和笑,阅读和看海,爱和死,就这些,全了。
而配角大人们更是全部违和。青春片里的大人是电影史上最苦命的角色设置之一,他们不能不存在,否则就成了儿童动画片,他们不能太复杂,否则就成了伦理剧,他们不能太抢戏,没有观众要看他们的过度诠释,他们最好长的像个符号,比如说“丫”或者“囧”,最好单身,痴肥,偏执,天良未泯。至少在主角们眼里,他们应该是这个样子。
电影中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违和元素,其代表就是那座无比神奇的神堂。据说那是台南盐水的圣神堂,当天主教的圣者和门徒们以孔子观音寿星的形态堂皇出现在穹顶,那份缭乱的感动足以让一切设计师放弃在混搭道路上求索的勇气。

是的,这部电影在口味日渐加重的观众眼里连清淡的凉菜都算不上,但导演招募了一批违和元素,用简单清新的表现方式拍出了完整的电影,虽然从故事到演员都有很抱歉之处,但情怀能得到传达也算成功。就好像“小清新”这个词喊得久了显得矫情恶心,但它名下却多的是撩人心弦之物。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记起许美静的一首歌,它让我的一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带着爱人去到没有屋顶的远方。我一直喜欢她的歌,也一直向别人推荐着,可是它们从来不曾大红大紫。

带我离开这里
到一个被遗忘的小镇
我只想静静的和你相爱一生

带我离开这里
到一个被遗忘的小镇
找回我和你黯淡已久的星辰

只有你的吻才能抵挡夜寒冷
只有在紧紧拥抱中
才能感觉到一点永恒

就算注定是流浪的一生
让我随你这旅程
就算失去勇气和自由
不悔恨

就算注定是飘泊的一生
让我随你这旅程
要你永远感动我
最深处的灵魂

 4 ) 带我去远方

一次次地叮嘱自己,为了身心健康,要早点休息,但还是没忍住,11点的时候在微博上摸索到了这部电影,坚持看完了90分钟的全片,于是又到半夜,这个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
片名是“带我去远方”,不得不承认这个片名很吸引我,特别能引人遐想。内容跟大多数情感细腻的台湾电影一样,不直接叙事,而是铺垫了很多细节,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其中的联系。最让我喜欢的是,影片只要稍稍停顿就像一幅唯美的写真,定格下来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诗意,从为数不多的几个场景来看制作成本并不高,但我总觉得或许较低的成本才会让导演更加注重情感的刻画,影片中精妙的色彩和配乐,细腻且不断起伏变化的情感,让我随之心动。
由于舞台背景设在台南一个滨海小城,那些奶奶唠叨的闽南话让我觉得格外亲切~色盲女孩,同性恋哥哥,老婆跟别人跑了爱酗酒的叔叔,一直行行摄摄的日本人,唠叨的奶奶……虽然是简单的家长里短,但故事的主线描述得相当清晰。看罢,一个念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或许我们都在追求一种“正常”的生活,那些在大众眼里不大正常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远方”的存在,也许就是在南太平洋上的那座小岛,要转四次飞机和船才能到达的,很远很远的,没有人或者只有跟自己一样的人的地方……
确实,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着“要和大家一样”,宁可隐没在人群里,也妄不可在人群中乱出头,小时候所有的异类都会被长辈们当做害群之马,幸运的被抓去调教成“正常”,不幸的可能被强制隔离,只能自生自灭。不管在哪种检测上,我们都默默希望看到自己被MARK上正常,似乎没有人去怀疑,为什么要设置这些标准?依据又是什么?而我们又为什么要去遵守?
比如为什么要减肥?如果世界上大家都胖,是不是胖胖的也很美?为什么要结婚?如果大家都不用被世俗的观念束缚,是否结不结婚都无所谓?至少年龄不会被人看做是很重要的标准……或许那些在我们眼里畸形,智障,有某种先天性缺失或者心理疾病的人,当大家都跟他们一样的时候,是不是现在所谓的“正常”人就变得不正常了呢?最后,为什么要觉得自己不正常?我们的脑中逐渐被植入了某种标准,一切不符合标准的东西,会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不被接受,也许在孩童时期你会相信人可以随着被单被风吹走,穿着靴子的猫会说话,跟着戴怀表的兔子会进入一个梦中奇境……但长大后的我们,慢慢开始不相信,因为这些并不符合被植入的标准,于是那些美好的世界和故事,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逐渐在适应“正常”中迷失了自我……
剧中除了色盲,同志和爱把模型搬回家睡觉的叔叔这些“特别”的人之外,还出现了一处很特别的景点,在台湾新营市的盐水教堂,一座天主教教堂,里头所有应该出现欧式壁画的地方都描绘上了中式,甚至算是台湾味的图案,第一次看到如此中国风的天使和诸神,这也是个在世俗眼光中很不“正常”的地方。这一切所谓的离经叛道,会被某些思维禁锢着的人排挤,这就是现实的社会,而这些无法通过一般途径获得大众认可的“异类”,只能向往着心中的那座岛屿,那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我坚信,只要出现了,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可能,在人类的某个非常非常强大的时期,什么都可以被接受,不再有所谓的正常标准,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P.S.教堂图片地址:http://www.flickr.com/photos/hao520/sets/72157612132393280/

 5 ) 出发到另一个新的地方

在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有一对普普通通的兄妹。 妹妹名叫林晓桂,她年纪尚小,有许多事不能理解。比如为什么树叶是赤红的,天空是澄黄的,太阳是漆黑的。这和别人说得都不一样。老师认为她给图画乱上色是在恶作剧。家人认为这是一种怪病,想纠正她。就连奶奶也认为她脑子不好,或是丢了三魂七魄。直到第一次体检,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妹妹是个色盲。可是大人还是不能体谅自己,同学也老是笑她。只有哥哥告诉妹妹,每个人肯定会有地方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人人都一样的话世界会很无聊。哥哥还说在遥远的地方有一座色盲岛,上面住的都是色盲,他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妹妹相信了美丽的谎言,想如果能快点长大就好了。 哥哥名叫许亦贤,他觉得妹妹分不清色彩没什么大不了的。哥哥心藏一个秘密,他喜欢男人,他是个同性恋。这个事实让他厌恶自己,内心倍受折磨。像妹妹想去色盲岛一样,他向往着去纽约。纽约是座包容的城市,在那里同志可以活在阳光下,不需要遮遮掩掩。因此他用功读书,学习外语,用红笔在房间的世界地图圈好地标。 妹妹是色盲,哥哥是同志。 这对奇妙的兄妹来自台湾电影《带我去远方》,一部荡漾着海水的味道并夹杂着温暖海风的影片。电影像瓶子里五彩斑斓的水晶宝宝,清新唯美。青春和成长的阵痛,随着妹妹的纯真视角得到稀释,缓解。影片用最冷静的镜头刻画了一座看似温情的小岛,而小岛上的两个人是孤独的,他们守着彼此的秘密。 身怀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哥哥妹妹互相舔舐彼此的伤口。妹妹因为哥哥要攒钱去纽约,偷偷拿了大伯的零钱。但是想到哥哥不是和自己去色盲岛,而是与男朋友远走高飞,妹妹只想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去理会任何事。哥哥不知道妹妹的失落,内疚,他邂逅了来小岛旅行的日本小哥,一直以来的无声之痛被一个简单的拥抱治愈。分别时刻,他大方地挥手道别。可是在教堂里,哥哥终于泣不成声。妹妹画了一个笑脸在手心,举给他看,希望他不要伤心。哥哥抹去泪水,用力地摸了摸妹妹的蘑菇头,两个人如往常般嬉戏打闹起来。 当蘑菇头变成了马尾辫,当妹妹发现哥哥的同性之恋时,忧伤便像春天来到时五彩缤纷的花一样,不可阻挡地绽放了。青春时的爱,有的可以过去,有的则过不去。哥哥的第二段感情携带来更深的伤害。在谈了很久的男友选择和他分手后,在他满脸泪水哭喊着说不想分手后,哥哥选择了烧煤自杀。热恋时,纽约是个总有一天会触手可及的梦,而对方离开后,这个梦,一下子就破了。所有的准备,所有的期待,所有对未来的憧憬,也一下子没了着落。有的人可以熬过去,有的人熬不过去。有所期待的日子里总有不安,从早吹到晚的小岛的风也吹不掉他对爱人离开的愁苦。或许他在焚烧一封封信的时候,不是相信自己将要从这个世界死去,而是坚信要从这个荒谬如梦的世界中醒来。 妹妹还小,仍然懵懂,世间万物在她眼里充满了魔力。她眼中的世界是红绿混郩,颜色颠倒的。她所钟爱的绿色,一方面是代表新生命、童稚、天真、天然的颜色,可另一方面,她选择的也是血的颜色、创伤的颜色。 因为她世界的色彩和被规定的颜色不同,很多很多的人会认为她是个异类。承受非议,背负误解,人也就不得不坚强,走向成长。纯洁的心好像一块天然的木头或石头,成长则好像对木石的雕琢。一旦改变,心就难以完好如初。哥哥给妹妹讲的故事,让妹妹的心长出了翅膀,得以逃离排挤,抵达远方一个叫做色盲岛的地方,那里的人都是色盲,不会把她当作异类看待。 可是哥哥不同。他每一天活在担惊受怕里,无处可逃。害怕自己的倾向被人察觉,害怕喜欢的人离开自己,害怕一辈子飞不出小岛…他拼命伪装自己,他告诉妹妹不要在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其实是在说服自己。被爱人辜负时,他受到的伤害不仅是失恋,更像是支撑着千斤巨石的唯一一根支柱断了,长久以来的压力一下子全部砸下来,超过了他承受的极限……多年的梦碎,他畏惧现实,格格不入,只是想沉睡,于是便真的沉睡。 社会中依旧有许多顽固的势力,他们的坚硬会使得期望社会开放的人看不过去,又无力改变。虽然电影借用了同性恋这样的敏感话题,但导演的目的并不是投机讨巧,而是希望两位主人翁的经历,多多少少能够警醒旁观者。电影中一直在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多元化,对他人多一点理解,对自己少一分固执。他们所向往的远方,有他们心里想要的完美生活。阿贤想要从边缘的角落进入到社会中去,在纽约;晓桂想去的地方无比边缘,在虚无的色盲岛。但他们的梦想却都是让自己不再边缘,本质上都是想自己真实的样子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如果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我们是可以帮助他们的。一个观念的改变就使得社会变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 影片的最后,哥哥没有醒来,妹妹替他向日本小哥说了再见。一场风雨后,绚丽的彩虹出现得猝不及防,小岛的海风依旧吹个不停,海浪也拍个不停。妹妹抬头望天,嘴角上扬。生活虽然充满愁苦和不解,但远方的梦还在,哥哥也在,她还可以通过每天和他说话去唤醒他。结局的那道彩虹,是多元化的符号,意味著社会的多元、包容。其中红色代表生命、橙色代表康复、金色代表太阳、绿色代表自然、青色代表艺术、蓝色代表协调,紫色代表精神。同时,它是一个悲剧的结局过后的希望。哥哥会不会在雨过天晴后醒来呢?影片没有给出答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曾到达的地方,叫做远方。《带我去远方》,哥哥和妹妹心心念念的远方,其实伫立在人人共建,有容乃大的未来。 电影中陈建骐的配乐轻松有趣,在压抑情节处又不失深沉。影像风格明丽,全片弥漫出的淡淡的温暖与浅浅的忧伤。通透,淡薄,隐隐的悲痛,回味无穷。 由男女主角演唱的片尾曲《出发》,是一首并不华丽的歌,一首非专业歌手唱的歌,一首发自内心深处的歌。希望这首歌曲,能带给你我来自远方的感动。

 6 ) 我想去看看那海中岛屿

     “远远的海中间有一座岛屿,我好想过去看一看。”
                                                    ——电影第16分钟时,小阿桂造的句子。除了片名,这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动心的一句话。

 

        带我去远方。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光这个名字对我就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加上文艺味十足的海报的诱惑,我毫不犹豫地下载了这部电影,并在某个静谧的午后,观看了它。

 

        阿桂在菜场穿梭这一段,把市井生活的美好与声色展现得很打动人。黄的香蕉,紫的葡萄,红的绿的不知名水果;新鲜质嫩的海鱼,杀好拔毛统一摆放的鸡;刚从锅里捞出来的热气腾腾的各种丸子;闪闪亮缤缤纷的劣质首饰,艳丽俗气的女士连裤袜,粗糙质朴的夏日单衣;正在烙的煎饼发出烫手的热气。。。。。。最后,阿桂终于来到了卖番茄的摊位。阿嬷特意叫她挑红一些的番茄,阿桂却装了满满一袋子的翠绿。 图画课上,阿桂抬起头朝看着她画画的老师傻傻一笑,而老师之所以看她是因为她用蓝色的彩笔来画绿色的草。电影进行到这儿,我才醒悟——阿桂是色盲!

 

        被诊断为色盲的阿桂,小小内心里有一点惆怅,坐在海边,郁闷地扔着石子。阿贤哥哥知道她的烦恼后,很小心却又很巧妙地安慰了她。他告诉她,“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会很无聊吗?”他告诉她南京喜欢吃石头的女人把她家前面的山吃成了盆地,告诉她有个叫马康多的地方怪人超多,有一伤心就吃泥土的女人,还有在晒床单时被风吹走并最终消失不见的跟阿桂一样漂亮的“全村最漂亮的女生”。

 

        阿桂的烦恼并不只有阿贤哥哥一个人关切,阿桂的爸爸也细心地观察到了女儿的烦闷。于是他给阿桂买了各种各样颜色的塑料眼镜,蓝色,粉红色,黄色,棕红色,咖啡色。他说,这样阿桂就可以看到颜色了。这些可爱的彩色眼镜无疑成了小阿桂至高无上的宝贝。她兴高采烈地到处乱跑,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这个世界彩色的样子。她来到码头,海和天变成了蓝色,一会儿又变成了黄色;花儿也变了颜色,一会儿棕黄,一会儿大红,一会儿紫,一会儿紫中又带些红色;屋顶上的猫咪,公路上的猫咪,太阳,天空,全都和平时不一样!导演把这一段处理得特别轻松欢快美好,让人觉得现实中其实是有童话存在的。

 

        “Can anyone speak English?I need help。。。”在为吃哪几种冰犹豫不决的阿贤和阿桂遇到了无助的日本男人森贤一。尽管自己的英文很别扭,阿贤还是热心地帮助了森贤一。森贤主攻建筑,这次到这个海边小镇是为了寻找一座特别的教堂。教堂确实很特别,圣经里的故事,画风却异常中国化(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竟有孔子老先生的风貌~~>.<)。从见他的第一眼就动心了吧?在陪伴森贤参看教堂时,阿贤或许是因为紧张,或许是因为激动(森贤一太帅了~~~!),一直用断断续续的英文不停地向森贤介绍教堂的种种。拍着教堂的森贤突然把镜头对准阿贤,拍下了这清秀的少年。阿贤显然因为森贤的这个举动心猛然紧了一下,于是他不说话了,只是傻笑和发呆般地看着他。
        骑车载着阿桂回家的阿贤,终于还是忍不住,找了个给森贤送蚊香的借口,载着阿桂又回到了森贤一暂住的小学校。。。很多事就这样发生在人的一转念间。

 

        已经上大学的阿贤又恋爱了,这次是帅气的海防。帅海防远远看着打篮球的阿贤,眼神里满是爱和甜蜜;阿贤依旧和当年一样羞涩,然而,如今还有甜蜜。他对阿桂说,“那天有人在渡轮上看见你,他说你气质不错哦。”

        把喝了一口的可乐递给他,是那么自然与温馨。夜色中的海船上,他对他说,“I love you so much。”他说,他想了很多他们以后的事,白天各自去上课;下课后去超市买菜,然后回家做饭;跨年时去广场倒数,他会紧紧抓住他,不让他走丢;还要一起去帮王建民加油。

 

        阿桂买了张世界地图,她要去色盲岛。她一点一点地存钱。每存多一点,她就在地图上沿着从台湾去色盲岛的线路,多画一条小短线。偶然一次,阿桂窥到大伯抽屉里的钱,去色盲岛的极度渴望使阿桂一时发蒙,偷了大伯的钱。终于,整条线路都被画上了小短线。

 

        日本男人走了,不会回来了。他对他不是不动心,你是那么羞涩清秀的纯真少年啊。但那无法成为他停止行走的理由,你只不过是他停留过的一个地方。森贤走时,阿贤站在码头长久地招着手呼喊,“再见!” 帅海防仍旧不是阿贤的那个人,他背叛了阿贤,并说一切都只是阿贤的一厢情愿。但阿贤可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段恋情中了啊,他努力打工存钱,梦想着两人以后在纽约的幸福生活。这突然的打击对阿贤来说实在太大了,极度失望的他,选择了自焚。。。
        帅海防也要走了。阿贤哥哥还处在昏迷状态中啊。于是,阿桂飞快地骑车赶到码头,用当年阿贤送森贤的方式送走了帅海防。

 

        阿桂最终还是把钱退还给了大伯。地图上的小短线全部用改正液涂掉了。去不去色盲岛已经不重要了。梦中已经去过。阿桂对阿嬷说,她梦到很漂亮的海,中间有一个岛,她好像去过那个地方,可是又不可能去过。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红衣粉裙的阿桂撑着黄色的伞,站在蓝色的海边看彩虹。看着彩虹,阿桂哼着歌,轻轻地笑了。

 

 

        一直喜欢这种小清新风格的台湾文艺片,而这部比以往任何一部都要更让我喜爱与动心。所有喜爱文艺片,特别是台湾文艺片的童鞋都不要错过呀!

 

        PS:电影的配乐是又一亮点,不比电影本身差,打算看这部电影的童鞋们,一定记得把OST一起下载了。

 短评

最后你去不了纽约,我到不了色盲岛。

6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力荐

为何同性就让很多人感到恶心呢。感情的事情其实都一样,深陷其中被蒙住了双眼,痛苦也一样。看着哥哥认真的说着那些话,恋人满不在乎的对答,我作为旁观者看着也感到难过,一厢情愿真可怜。有很多时候我宁愿男生爱男生,女生爱女生

10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所以说林柏宏也要演gay了咩?

12分钟前
  • 头大Antony
  • 推荐

你爱上的每一个人都为了远方。

13分钟前
  • 旺仔小馒头
  • 推荐

只有前30分钟还值得看...不过ost还不错..

14分钟前
  • Parachute
  • 还行

台湾已经逃不开同性恋题材了么?!

16分钟前
  • v_v
  • 还行

但電影本身如此簡單,就像色調一樣,沒有一絲沉重,彷彿鮮血在主人翁的眼中也一定會是樹葉般的綠色。同樣是關於青春和成長,但是沒有一個人像郭敬明那樣在喊痛。不痛不癢,似乎還有那麼點浪漫的娓娓道來,卻已經痛過了。

20分钟前
  • 容易受伤的男人
  • 力荐

前30分钟可以打五星。童年的小桂很可爱,也很有灵性。高中的小桂不仅没灵气,并且看起来非常猥琐...

24分钟前
  • 二斤果子
  • 还行

他们最终没有牵手去旅行。

26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一个单恋GAY哥的自闭妹纯纯的爱~~~PS:海报+1星

30分钟前
  • Aaroncae
  • 推荐

出发了,另一个新的地方

31分钟前
  • 二叔公
  • 推荐

还是那句话,只有台湾能拍出如此动人的青春片!!

35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妹妹暗恋哥哥,哥哥却爱着同性。很多感情我们都无法触及,因为它太靠近。也许多年后的轻轻一瞥,才能够将它释放。最终谁也没能去成远方,青春的小情歌,好惆怅。林柏宏身上有少年的味道。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很无聊。”我怎么这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到去抄台词,去揣摩人物的每一份小情绪。

43分钟前
  • 莫小段
  • 力荐

台灣電影看多了就會膩。那種小清新真是經不起洶涌的時光侵蝕。

46分钟前
  • 郁殷
  • 还行

告別遠方。

47分钟前
  • 巳注销
  • 推荐

还是挺不错的

50分钟前
  • 陆西
  • 力荐

不管好的坏的,走了,我都对你放声说再见!

54分钟前
  • L***
  • 推荐

是谁一直说要去远方,但却忘了方向。

59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后劲十足,会有些东西让你忘不了...

1小时前
  • 大宸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