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记录片英国1964

主演:迈克尔·雷德格瑞夫

导演:Correlli Barnett

 剧照

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2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3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4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5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6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3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4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5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6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7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8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19第一次世界大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5 20:10

详细剧情

  BBC放映史上最重要的纪录片之一,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一战最好的影片。The Great War以26集的篇幅描绘一战的来龙去脉,具有极扎实的史料基础,参考资料包括超过30万米胶卷的影像资料、数百场对一战老兵的独家采访,以及当时的日记、信件和报道。同时,配乐采用当时的本地经典音乐,邀请60年代(本片于1964年放映)的当红影星配音,带我们走进一战前后风云变幻的历史现场。

 长篇影评

 1 ) 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记忆不会改变

“1916年7月1日,星期六。索姆河以北的地区血流成河,而爱丽舍宫庭院里的榆树,栗树和金合欢等,在阳光的照射下树影斑驳,深深浅浅的绿意交错重叠显得静谧而安详。乌鸫,斑尾林鸽,以及一些其它的小鸟在草地上嬉闹。在凡尔登和索姆河河畔,成千上万的年轻士兵正不断地死去。”

看到这一段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面天堂一面地狱,生命是如此的不公平与不值钱。不要天天把打仗说在嘴边,战争伤害的永远是最底层的人,他们可能单纯善良。

纪录片比课本与博物馆里的图片文字描述生动得多,现在看回那些钢铁铸成的勇武士兵、英雄肖像,大抵会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或许想要纪念战争的人没想过掩盖或是弱化一段漫无天日的黑暗历史,但我们战后的人永远理解不到战场上的挣扎。

不论在一战前被美化的战争,还是战争后被美化的光荣牺牲,都无法掩盖战争的恐怖,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记忆不会改变。

“我们一定会去往天堂,因为我们无辜死去,我们都是牺牲品。”

世界本该是很美好的,人间地狱是不该出现的,珍惜和平年代。

 2 ) 碎碎念

昨天看完了一战纪录片,愣愣的坐了好长时间。战争仅仅是上位者的博弈,而民众只需服从与听从。一战的爆发是前50年来各个国家对殖民地,领土,宗教,不满导致的。 所有人都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在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还前往游轮上避暑。所有的战士们都说“我们将在圣诞节前回家”。他们大部分是农民。一位法国夫人家中的男人都被征兵,她整理着花园的花儿说:“希望在玫瑰凋谢之前,战争可以结束。” 事与愿违,战事一步步扩大,而且损耗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人战线只能往前推进几公里或者只是占了一个已经成为废墟的小城。这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战壕战一打就是半年,这里成了老鼠的集聚地。有一位士兵说:“这里很冷,没有食物,我只好烧了我的书。”多么悲哀。而且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许多人残疾,患有精神疾病。有一位士兵,他不能说话,听不到别人说话,看不到东西,而且没有了四肢,这真让人脊背发凉。战后必会有很多的伤残士兵无家可归,或是成为社会的毒瘤。 这场战争损害了经济的发展,使妇女成为了主要劳动力,而且,战后青年劳动力的大量损失也导致欧洲诸国在战后很多年中都没有恢复过来,随之又遭遇经济危机,雪上加霜。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高涨,片中最后预言:“德国的儿童将在屈辱中长大,他们渴望复仇。”影片中德国儿童的双眼让人脊背发凉。这可以说是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这些宝贵的影视资料与书信文稿由战地记者与士兵留下,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说俄国军队中,因其中大多为农民,而且不识字,未能留下书信资料。 成千上百万的士兵被送到前线去送死,他们不知为何打仗。他们心中怀爱,梦想归来,却永远的留在了冰冷的坟墓里。只留给家人一块冰凉的勋章和一个凄凉的坟包,徒留着他们伤心欲绝。 愿永无战争。

 3 ) 。

没看之前我知道发动这场战争的各种原因,看到地狱那一集什么原因也想不起来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民遭受这些痛苦,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高于生命。让德行低劣、无知的人掌权是多么可怕啊,他们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逐渐丧失了痛苦的感受,对生命重量的理解,竟然把利益看得如此重,把人民的生命看得如此轻。宁愿当个被压迫的弱者,也不当只会剥削的强者。 战争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毫无价值的伤亡。经历过一次就能明白它的残酷和愚蠢,可是竟然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战争结束时,谁输谁赢其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于结束了。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他们的领导人还在试图说服他们失败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只觉得解脱了”真是悲哀得可笑,除了那些利欲熏心的统治者,谁会把所谓的输赢利益放在人的生命之上? 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时,远远看起来船上的人在向上面奔跑,很感慨,看了好几遍这个画面,战争和这个场景何其相似。人们自愿或被迫卷入其中,为了自己在意的的一切为了希望去拼命。但宏观看来不过是奥匈帝国的战舰被击沉了罢了。在船上的人无法决定是否被击沉,能够决定的人并不在意。每个人只能在这一现实上像个蝼蚁一般孤独地奋力挣扎。

神奇,不过隔一段时间人的想法就与之前不同,否定之前的观点,造成战争的并不是个人,而是体制。比起单纯的反战人们更应该思考战争背后反映的内在逻辑。

现在想想,虽然社会环境有推波助澜的嫌疑,但是根本上还是人本身就保留了凶残的兽性,有破坏和伤害的冲动吧。各种动物还因为配偶地盘种种原因打得死去活来呢,你能说人家那是体制问题吗。可能直到人类面对更大的生存的挑战不再这么闲得慌的时候才能停止这种无聊的相互争斗吧。如果真的有世界和平,真心道阻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啊。

切 格瓦拉。正义的战争?

 4 ) 将领愚蠢,悲剧怎样引起

看了这个片的几个感受:

1,当时的将领都很愚蠢,草菅人命,所以很多国家士兵死的比二战还多。英国的道格、黑格,法国的霞飞、福煦,俄国的那些,都让士兵在机枪面前做死亡冲锋,这样的愚蠢,经历了四年还是不改,可见打仗时将领是多么重要,而士兵又是多么无助。遇到愚蠢的将领才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灾难。明明科技已经将杀人武器搞得很发达了,可是这些将领的头脑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古板里。从普法战争后才长大的这帮平均60岁左右的老头,头脑僵化堪称老混蛋,几十年里基本没打什么大仗,也就是打打一些殖民战争,所以其实水平很差,后来却都成了国家英雄,真是历史欺人,名不副实。后来的日本在优势美军面前,还是傻了吧唧地进行死亡冲锋,如出一辙。苏某俄某到了二战,甚至到了车chen战争还是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所以历次伤亡总是比对手大得多。多亏美国改变了这一人类的军事传统,将以少死人为荣和精确打击发扬光大。希望好战的军方,如果以后真的发动战争,至少能爱惜年轻军人的生命,以少死人为荣,而不是继续鼓吹那种拿人命不当人命的所谓“勇敢”与“爱国”。以慷他人生命之慨掩盖自己指挥的愚蠢和能力的低下。

2.德国威廉二世认为俄罗斯不会干预奥匈入侵塞尔维亚,结果俄罗斯加入了,从而使奥匈和塞尔维亚的双边事件发展为世界大战。后来又认为美国不会加入,至少不会在德国战胜法国前加入,所以开展无底线的潜艇战,但是美国立刻参战了。改变了战争的力量对比。人类的愚蠢由此可见一斑。领导人对形势和力量的误判都是历次悲剧的根源。就像后来日本军部认为它偷袭珍珠港可以让自己占据主动,但是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被启动,导致日本走向失败。政治、战争就像股市一样,总是你以为如何,偏偏向反方向发展,使得你一败涂地。此谓自作孽不可活。

3.历史总有其深层根源,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表面上一战是民族国家因互相憎恨和所谓的“爱国热情”而大打出手,但是战争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发展,几个老大帝国在三四年之后都轰然崩溃瓦解,说明了在20世纪10年代,人类看来真的走到了一个需要升级换代的时候,而世界大战只是使问题凸显的一个表象和通道,是一部分历史的结果,也是一部分历史的原因。

 5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着这么清晰和真实残酷的镜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一战那个时期的人物,看到那些镜头前的士兵或平民对着镜头嬉笑搞怪,心中满是悲凉和同情,实在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能开心起来。 连续用一天追完了好几集,感觉就像看了好几部战争大片,心情也是沉重忧郁的。无限感慨,那些因为战争而死去的士兵和平民是多么地凄惨,沦为帝国主义者肆意发动战争的炮灰和牺牲品。更难受可恨的是,这些发动战争的人,还打着保家卫国的口号给平民和士兵洗脑,无视战争给家国造成的灾难!! 纪录片的文案也很客观和启发,带领我们思考战争的罪与恶。我觉得历史上所谓的正义的战争很少,太多都是邪恶的。不过是强国为了利益欺负弱国,或者强国之间争夺利益而互撕。结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罢了!! 看纪录片于我而言是学习历史和反思历史的最生动的形式,终于不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的轻飘飘的毫无人性的文字和数字。

 6 ) 悲哀

很喜欢里面茨威格说的一段话“在1914年,经过半个世纪的和平后,他们哪知道何为战争,战争成了英雄与浪漫传说,人们只能透过学校课本与博物馆里的书作看到战争。骑兵穿着漂亮的制服冲锋陷阵,没有半个死者的光鲜行军,像男子汉般的疯狂冒险,一段美好的体验。难怪在送他们去屠宰场的火车上,他们竟然还又叫又唱的。”

 短评

珍贵的影像。做人留一线啊!b站看此类纪录片关弹幕保智商,苏粉滚粗!

10分钟前
  • 喵星人不吃鱼
  • 推荐

非常好看的一部纪录片,内容详实,非常仔细的介绍了一次大战的前因后果,全部由老镜头组成,经过后期上色,更直观的给人以震撼,红色的鲜血,灰色的铁丝,棕色的泥土,黄色的火光,白色的尸体交织在地狱的大门口。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后期的爆发西班牙流感更是让世界超过一半(10亿)的人感染,带走了数千万条生命。。。但可惜的是,这并没有让人类懂得什么,20年后,一场更严重的大战已准备登场。

13分钟前
  • 兵部左侍郎千夏
  • 力荐

茨威格: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后,年轻的士兵们还以为战争是荣耀与浪漫。

15分钟前
  • 湿度
  • 力荐

一上色 就更残酷了。人间地狱

20分钟前
  • 杨小歪
  • 力荐

影像资料非常珍贵

25分钟前
  • Mr.Raindrop
  • 推荐

地狱绘图

29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力荐

欧洲人少是有原因的。非常详实的纪录片,大量珍贵原始镜头画面,很喜欢。

32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看些参战国的士兵,十八九的样子,还都涉世未深,在镜头前逗趣,好像即将参加一场游戏……然后镜头一转,就是泥泞的堑壕、铁丝网、枪淋炮弹……埋葬的,是一代人的青春,播撒的,是有一代人的仇恨。

36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推荐

“说到杀人,人类的智能可谓花样百出”

37分钟前
  • lalala三只小猪
  • 推荐

影20100:几处经典:1.40老兵参加过凡尔登战役,休假回到巴黎后,他却感到痛苦,“没有人在意我们,我们都是牺牲品,只不过时前线的可怜虫,我们被遗忘了,没人需要我们,我感到无所适从,仿佛不属于这里。战争使既得利益者发了财,在远离前线的地方,生活美好如常”; 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如果我们认为德国必须保持贫困,让德国孩子挨饿和致残,我敢预测,复仇必将到来; 3.新一代德国孩子在屈辱中成长,并梦想着复仇。4.几个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比利时帕斯尚尔战役。大西洋海战-U型潜艇 5. 土耳其青年党恩维尔·帕夏在高加索地区进攻俄失败,让信奉基督的亚美尼亚人做替罪羊,屠杀超过100万。6. 1918liugan。期望世界和平,人类善待地球。

41分钟前
  • Timing
  • 力荐

法国在一战百年出品的纪录片,经过彩色化处理的一战映像极富感染力,人物就像是记录五六十代发生的事。所用的素材大多集中在西线,这也是协约国最漫长最激烈的战线

46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在B站看完。除了战场影像和news reel还结合了作家、诗人、记者、战地医生、士兵信件对战争的忠实描述,字里行间皆可窥见战争毫不掩饰、全无道理又一视同仁的残酷,而通过还原战场真相来反战永远是最有效的。如果说一战的发端是帝国主义利益之争的连锁反应,那么它的绵延就是沉没成本的惨痛教训。《凡尔赛条约》分赃不均再度为二战埋下祸根,正如福煦所预测:“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停战。”另外,原来Adolf Hitler、Hermann Göring、Erwin Rommel、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都参加过一战啊。

50分钟前
  • 莫歌
  • 力荐

标记下,断断续续在CCTV9补看完了,上色的影像太具震撼力,依旧差评西式pov.

54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推荐

毫无意义的战争

58分钟前
  • 🐱叫柏拉图
  • 推荐

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格局大但也不失细节,娓娓道来,历史洪流下包裹着闪烁着的人情光辉。带着关怀人类的慈悲来反思这场战争。人类是极易被煽动变为狂热于某集体事件的,但人类又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获得经验。片尾对德国复仇的预测令人恐惧......是二战的超长预告片。

59分钟前
  • 留下来
  • 力荐

这一战,把旧世界的全部肮脏都集中展现出来,并最终被砸毁。但是人们还是相信人和人之间终究是善意的。后来的二战才是毁了人类的幻想,所以有点不能不打的意思

1小时前
  • 丑嘴唇
  • 力荐

「一代德国儿童将在羞辱中长大,他们渴望复仇。」

1小时前
  • GALA
  • 力荐

任何战争都毫无意义,胜利的不是人类,是吃饱腐肉的苍蝇和蛆虫

1小时前
  • 不执于念
  • 力荐

一战居然还有那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旁白小哥的法语很标准,一查原来一个法国人一个魁北克人,你俩英语好标准啊……(弹幕有些人真是为德国的统一欧洲大国梦操碎了心哟

1小时前
  • 九毛
  • 力荐

除了德皇不论第几次看都能给人以惊喜的中二,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浩浩荡荡登陆旧大陆的美军了。当时美国几乎没有常备军,山姆大叔海报全国张贴,招募百万志愿兵。法国人因此叫他们Sammies。Sammies战斗经验不足,在美国本土训练时没有制服就穿常服,没有武器就用木枪木炮替代。Sammies最受人欢迎,因为他们总是亲切,总是微笑。在全片后半段几乎完全压抑的氛围中,Sammies一出现,配乐顿时变得欢快,令人振奋。法国境内美军公墓我正好走过一遍,一战二战,东境西岸,全都维护良好,整洁肃穆,一排排昂贵大理石,脚下的小国旗质地高档,坟头玻璃罩内蜡烛常年不灭,在风雨中也把前路照亮。因为美国人要葬在战死之地,地动山摇河流改道也不迁移,所以至今每年圣诞节,美国政府都会给墓地附近村庄的法国老人小孩发放津贴礼品,感谢他们的照顾与陪伴。

1小时前
  • El Guaj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