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

爱情片其它2015

主演:科林·法瑞尔,蕾切尔·薇兹,约翰·C·赖利,蕾雅·赛杜,奥利维娅·科尔曼,本·卫肖,亚里安妮·拉贝德,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迈克尔·史麦利,杰西卡·巴登,昂格利基·帕普利亚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播放地址

 剧照

龙虾 剧照 NO.1龙虾 剧照 NO.2龙虾 剧照 NO.3龙虾 剧照 NO.4龙虾 剧照 NO.5龙虾 剧照 NO.6龙虾 剧照 NO.13龙虾 剧照 NO.14龙虾 剧照 NO.15龙虾 剧照 NO.16龙虾 剧照 NO.17龙虾 剧照 NO.18龙虾 剧照 NO.19龙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9 21:10

详细剧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近未来社会,居民的婚恋受到严格控制管理。根据规定,单身者要被集中移送到一个酒店里,他们必须要在45天之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失败者会被转化为一种自选的动物,并被流放到森林中。为了延长45天的期限,酒店里的单身者们还会到森林里狩猎其他逃亡的单身者。  本片的主人公大卫(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与一批单身者一同被送到酒店,他忍受着这里的各种严苛规定,同时也积极在酒店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相亲场合中寻找伴侣。眼看期限将至,大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尝试和一个女人配对失败后,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单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这个单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里,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长篇影评

 1 ) 孤独或不孤独都是可耻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龙虾刚上映的第二天,一个周末,伦敦东区最大的购物中心顶楼影院,这部片子即被发配到一间小放映室里,要搭直升电梯才能到达,而我习惯的一个人走进影厅时,颇为欣喜的发现人们大多单独而来。

如果45天没有找到伴侣,那你将会变成动物。而如果你在丛林追逐中跑的慢了一点,那你将被射杀用来换取射杀者多一天的期限。
这个将丛林法则与繁殖至上论极端化的世界看起来并无不妥,似乎只是放大了社会现状,而故事里的人顺从的配合着这一荒谬的规定,安静的选择自己想变的动物,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去结识可能与自己配对的人。

Morning,44 days left.
男主角神情忧郁,牵着一只他的哥哥变成的狗,沉默着接受着一切。
直到他寻找到的那位孤傲的伴侣杀了他哥哥变成的狗。

旅馆中成功在一起的哪一对是因为爱情呢?或者他们当中有的人以为这是爱情,但也不过是单方面的错觉,或者一场自我欺骗。人人自危的时候自保才是第一需求,当必须有一个人生伴侣成为一条法律,“合适”与“赶时间”才是最大的驱动力。
这个故事还真是似曾相识啊。被逼婚被推着去相亲的你们。

如果说在旅馆里的故事虽然可笑诡谲但起码还在情理之中的话,那叛逃后的故事的确是意料之外了。
Loner group力图成为旅馆法则的完全对立面,却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强硬的措施和手段,它可笑的成为了另一个困住人的旅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并不是一个关于爱与不爱的故事,而是一个完全反乌托邦的假象,一个完全没有自由、哪怕在叛逃之处也没有自由的社会。
Loner Leader的强硬形象与旅馆管理者别无二致甚至更甚,人们对孤独的禁止衍生出的对不孤独的禁止同样可笑。

孤独或不孤独都是可耻的。
尽管如此,我最喜欢的还是在这个荒谬的故事之下最赤裸裸的一个现实,那即是:爱情只是一瞬,那之后便只是幻觉与惯性。
我愿意过度解读的隐喻是,女人最后被loner leader刺瞎双眼,虽有一瞬间的怨恨但后来还是因为leader的强大而接受自己瞎掉的事实。这不正如在孤独里与自己相处太久的人,因为遇到久久不来的爱情而变得盲目,当她的理智告诉自己这种盲目是有害的,她却只会因为惧怕再次的孤独而接受。
为了一点点转瞬即逝的温暖而甘心忍受所有的狼狈与琐碎,这正是人的可悲之处。

片尾两人终于逃出丛林,像一对正常情侣一样来到城市里。
当男主角提出要和她一样变成盲人时,却在洗手间久久久久的迟疑。

女人等在桌旁,不知所措。

正如每一个爱情故事一样,The End。

 2 ) 当我们谈论反乌托邦和黑色喜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电影龙虾刚放映十分钟,荧幕前的我就已忍不住再一次掐腿暗叹:反乌托邦的精神内核和黑色喜剧的形式外壳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最近几年反乌托邦题材大热,饥饿游戏三部曲的余响未绝,移动迷宫系列又铺开架势眼红着观众的荷包了。这些流行的反乌托邦题材大片,大多沿袭1984式的阴郁压抑和美丽新世界式的科幻包装,特效经费常常因此烧得飞起。

然而在我看来,这一切壮景所提供的心灵震荡和反思空间,倒远不如早些年在厕所里读王小波杂文集时捧腹大笑后的沉默失神。

1 黑色幽默,机械感与反乌托邦社会机器

这就是黑色幽默四两拨千斤的奇力。我记得王小波众多亦真亦谐,一本正经不知是否胡说八道的段子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说,有段时间全国人民都爱早起甩手,认为甩手运动是一种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锻炼,但后来不知道谁传起来说甩手运动是一个可怕的阴谋,因为这意味着 “全国人民都甩手不干了!”全国人民遂恐慌地终止了这一运动的流行。后又传说往体内打鸡血能够使人精力充沛,所以人们都纷纷早起去菜市场排队等着打鸡血。

我认为这一段子非常简练精准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特质:黑色幽默的核心是一种荒诞,而这种荒诞通常来源于人行为中吊诡的僵硬与机械感,正如全国人民像上发条的陀螺一样无条件地跟着各种坊间传言打转。Henri Bergson在用哲学框架理论化喜剧和幽默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说:人变得像机器一样,是最引人发笑的。

我们很容易理解,轻度的僵硬机械的确构成了我们在各式喜剧里常看到的笨拙滑稽。通常我们会觉得这种僵硬机械是琐碎而无关紧要的,或者是可以最终得到修正的,就像每一集情景喜剧里,那些角色滑稽的麻烦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这使我们的笑意变得轻松。

但不可否认,这种对幽默的解读本身是带有浓厚的“黑色”的,因为人如果彻底变作机器,人性的柔软和活力被彻底剥夺,机器的空洞在可笑之后最终将会是可怖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黑色幽默的内在逻辑和反乌托邦想要暴露的社会黑暗面完全一致。反乌托邦本质是要批判所有高度同一的价值体系,批判所有不懂变通,压抑个性,内里却荒诞无比的社会机器。

在龙虾这部电影里,社会的价值体系认为,幸福的唯一标准是脱离单身,只有脱离单身的人才有作为人的价值,而宾馆就是执行这个价值规范的社会机器。宾馆是残酷而冷血的,但看似矛盾的是,也承载了电影的大量笑点。电影放了很多要抖的包袱在宾馆管理员夫妇身上,比如他俩在情侣对唱的时候身体的律动是那么的统一,机械和滑稽,甚至某一瞬间让我有了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和Amy对舞的即视感。(坐我斜后方的英国大爷更是在此处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浑厚笑声)

其实,龙虾反乌托邦的世界设定里“幽默“的机械感,除了宾馆所代表的社会机器,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对规整分类的执着:男主入住时发现没有双性恋的选项,鞋子码数不能存在半码。这种强迫症式的,对界限模糊的事物全盘的拒绝,非黑即白,不能存在中间地带的世界观,同样体现在电影最大的叙事框架中:宾馆中的社会人,和森林中的反叛单身者之间的对立,是全然不可和解的。



2. 谁/什么是这部电影里的反派?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细想却很复杂的问题:龙虾中的黑色幽默和反乌托邦的世界设定,到底反映了什么,讽喻了什么,或者推翻了什么?

很多人会从电影对单身狗满满的恶意中,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的繁殖焦虑对单身人群的种种不包容,比如剩女,逼婚,父母等着抱孙子呢等压力其实都源于整个社会对繁衍下一代的迷の痴迷。但非常有趣的是,龙虾中的社会似乎并没有繁殖焦虑,或者说这个社会之所以不容忍单身狗不是因为需要他们生孩子:

首先,这个社会对同性恋是完全没意见的,只要能组成一对一的关系就好了,而同性恋显然不能繁衍。所以很明显繁衍后代并不是这个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

其次,宾馆的女店长在宣布其中一对夫妇结婚的时候抖了一个相当有梗的包袱,她说,如果你们吵架了,我们会给你们分配一个孩子,这通常对夫妻关系是有帮助的。

这个段子在我看来提供了两个重要的信息:其一,这个社会不缺孩子;其二,重要的不是生孩子,重要的是婚姻必须和谐,必须幸福,必须没有矛盾。这种婚姻内的“强制幸福” ,你不开心不满足也不许表达不许反思,则又是此(反)乌托邦社会机械性的体现。Toni Morrison的《宠爱》里记叙了一种惩罚黑奴的酷刑,即在犯错的黑奴嘴上套上一种工具,迫使他们始终保持微笑的状态,而龙虾中对婚姻幸福的强制性要求就有些像一个这样看似美好实则残酷的机器。“强制幸福”是反智主义式的乌托邦的典型特征,或者我个人觉得应该俗称为“鸡汤主义乌托邦”:不开心也千万别思考。

不过,如果没有繁殖焦虑,婚姻的重点在于强制幸福,为什么这个社会仍然对单身人群如此的不包容,以至于要将他们从人降格到动物?

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电影给出的是一个无比琐碎而荒诞的答案:宾馆的工作人员用极夸张和妖魔化的情景剧向众单身群众演示了单身的坏处,比如一个男人独自吃东西卡住了没人给顺气,一个女人独自走街上就会被强奸。然而十分讽刺的是,男主第一次逃离单身,跟那个冷血的女人组成情侣,就是通过看到她吃东西卡住而故意选择没有救她,以此伪装成了跟她同款的冷血,才能够满足跟她成为一对的条件。

在《龙虾》这部电影中,对单身的歧视便从头到尾是荒诞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理由的。社会强迫人们进入一对一的关系,其实仅仅因为社会有这样的规定和价值判断:人不能单身。然而即使这个规定,这个一刀切的价值判断的背后是无限虚空的,它也是严禁人们的质疑和反思的。投射进现实生活中,这种荒诞引导我们思考的则是,现实中的我们对婚姻的崇尚,在哪一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出于遵循一种未经仔细考量的传统和常规?

那么龙虾这部电影讽喻的就只是对婚姻制度的盲目崇尚?我仍然认为没这么简单。丛林里的单身者作为电影里的革命派,获得的仍是一个状似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中猪的肖像画,那么对单身/个人主义的盲目崇尚也是遭到电影讽刺的。

所以与其说龙虾这部电影是在讽刺婚姻制度或者单身主义这些具体的价值体系,倒不如说其实这部电影怀疑和批判的是一种抽象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是难以逃脱的,只要人们仍然坚信世界上“美”和“好”只有一种标准,并且这个标准应该普遍适用于每一个人,不符合的人即是需要被边缘化的恶魔。

而这种类型的批判恰恰是反乌托邦主题真正应有的形式:在反乌托邦里,任何具体的革命都是不可能有轻易成功的可能性的,或者成功了其实也没什么卵用,因为主导-被主导的权力结构本身没变,只是换了一种主导的价值观而已(从强迫婚姻到强迫独身),个体的受压迫便永远不会停歇。




3. 乌托邦与暴力

龙虾这部电影无疑是黑暗的,其中充斥着种种冷酷呈现的暴力,而讽刺的是这些暴力恰恰大量都出现在对乌托邦式的“美好”和“幸福”的追寻路途中。即使当那个没有心的女人用残忍的方式踢死男主已经变为狗的哥哥,名义上也是为了揭穿”婚姻“的谎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何看待暴力和乌托邦的关系?这里不得不提到大家看龙虾的时候大概都联想过的《索多玛的一百二十天》。在电影龙虾和萨德侯爵的杰作里,都充斥着种种强加在性关系上的规则和暴力,唯一的区别大概是龙虾中的乌托邦是在争取达到“美好”的标准,而萨德只是想堕落到能堕落的极限。

拉康在《康德与萨德》一文中,将康德和萨德联系在一起,有一层的意思或许是说,理性所坚持的普遍性的规则本身就必然是暴力的。因为为了维持这个规则的普遍适用,这一规则必须被强加在个体身上,而任何差异都必须被残酷的排除:正如龙虾中不能符合社会规则和人的标准的人会被降格为动物。

事实上,电影中包括男主在内三个男房客的对话暗示了所谓的降格为动物根本只是一个虚伪的谎言,用来包装残酷的谋杀与肢解。在tranformation room里,受害者只有一小部分被移植到了动物身上,大部分身体都会被扔掉。那么这种为了达到“美好的社会”而进行的排除异己的行动,本质跟萨德侯爵书中,在堕落的欲望驱使下对受害者进行的折磨和残害根本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前者用虚伪的正义包装过而已。

拉康甚至(或许)暗示了,当权者在追求“美好“的唯一标准,清扫所有异类的过程中,会获得萨德式的(就是我们常说SM中的S, Sadist) 欲望满足和快感。对这个类比最清晰的注解,无疑是二战时期法西斯以正义和科学之名所进行的非人的行径:表面上看,他是在纯净人类血统,创造一个更 “美好”的世界,但实际上,所谓的乌托邦缔造者,和抖S有本质的区别吗?这个问题同时也是那部著名的【】片里,帕索里尼将萨德从几个世纪前的法国移植到意大利法西斯讨论的问题。



4. 关于爱情和信仰

那么最后大概终于可以来回答,这部电影是否不相信人性,也不相信爱情,甚至不相信友情或一切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真挚感情?诚然,这部电影里,尤其是前半段的宾馆部分,似乎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相当自私的目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仿佛也全然丧失了建立一段感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只剩下僵硬的共舞和拼尽全力找寻一些琐碎而可笑的共同点。

我不确定,“只有电子音乐可以让人尽情独自跳舞” 这个明显带着讽刺意味的梗中,所谓”电子“是不是正暗示着如今这个电子时代中个体的遭遇。从这个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被虚拟的网络全然联系起来的世界中,我们无从选择,不辨喜忧地获得了同等分量的自由和孤独。

然而我仍然坚持,这部电影并没有那么愤世嫉俗,也并没有认定人性必然是黑暗的,人与人之间必然不能存在真实的感情。很大程度上,这些角色的黑暗面和感情的脆弱都不过是在那个残酷的社会机器下,为了生存所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龙虾并不像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一样,彻底怀疑爱情有真实的存在,恰恰相反,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对真正的爱情几近无望的理想和信仰。当大多数人也许为了脱离孤独,也许为了逃避社会异样的眼光,都自我麻醉似的满足于首先欺骗自己最终欺骗他人的爱情的时候,龙虾中想要捕捉的爱情,是独立超脱于常用的语言系统之外,只能用身体语言来表达的爱情。 这样通过个体自创符号来交流的爱情,逃脱了单身者残暴首领的制裁,同样也在象征的层面上逃脱了充斥在我们日常语言中的社会常规,传统,局限和荒谬的规则。

电影中的旁白是那么冷漠又机械的声音,读着那样一本充满好奇和深情的日记-即使连这样私密的载体中,个体本该富有差异性的声音也是不被允许和被剥夺的-这是那样值得悲哀的事,观众却总因为内容和语调的反差而忍不住发笑。然而就像笑并不会侵蚀严肃的思考,反而因为夸张和扭曲带来的感官冲击而更容易注意一些平日里轻易忽视的细节:怀疑也绝不会致使信仰的丢失。



P.S.
补充一点最近的思考:

我说电影中的宾馆奉行的是一种”鸡汤主义乌托邦”,其实硬灌人喝鸡汤,老强迫人保持正能量有时候恰恰才是最残忍的。因为不被允许面对痛苦,就永远也无法消解痛苦。所有的痛苦,愤恨,不满,统统被压抑之后,只会变成一种无头绪的忧郁。

弗洛伊德是这么解释“忧郁”的:当人们失去了心爱之物,外界却不承认这种失去的痛苦,并不允许他们为之哀悼,此时唯有一种无望的纪念之法,就是把自己当做这个心爱之物,把自己也给“失去”了。你会发现,这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都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忧郁。他们无疑都失去了太多,自由,人格,爱的能力,却仍必须假装生活在一个最幸福的社会,以求生存。所谓的黑色幽默,大概也是极其忧郁的幽默。在“岁月静好”的谎言之下,把自己活成一个空洞的躯壳,别人看着可笑,但这却是唯一的办法,去记住自己的残缺,记住世上本可以有个更好的自己,即使一切压抑人性的恶行都早已被伪善的社会忘记了。

 3 ) 我隔着屏幕感受到导演对单身,已婚,FFF团的满满恶意

恶意满满的片,不止威吓单身狗,也威吓所有人,嘲讽点max黑色幽默与乌托邦相得益彰的典范。

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荒诞讽刺的基调,一个单身女人开车行驶在荒原,无征兆的下车将一对马中的一只射杀,让观众感受到单身狗对成双成对物种的恶意。

故事设定很有乔治奥威尔的感觉,阐述了单身久了真的会变成狗的社会法则。科林法瑞尔长得天生就是一副苦瓜脸,很配他剧中形象:一个妻子出轨生活百无聊赖只有变成狗的哥哥陪伴的苦逼中年男子,被遣送到郊外的治疗酒店,若45天内找不到伴侣便要强制变成动物。大多数人为了安全都选择变成狗,而他则选择变成一只龙虾,即片名的由来,因为他喜欢海。

一切都是压抑而冰冷。酒店里鞋子的尺码没有中间的半码,手淫会被惩罚,每个人都要上台演讲表现自己或接受结婚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就算你找到伴侣也要通过重重的监视和考验才能最终回归城市。面对这些,不同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韦肖不择手段的撞破鼻子只为勾搭伴侣以求脱身,罗杰则放弃改为设想自己要变成什么动物,科林则费心机跟一个无感情的女人结为伴侣,然而代价是哥哥的惨死。没有鲜血就没有革命,一直唯唯诺诺的科林终于被逼上梁山(森林)。

可号称单身者归宿的革命者真的就是归宿吗?只不过从一个独裁统治落到另一个手中罢了。蕾雅赛杜是森林中躲藏的革命者首脑,在她领导下不许恋爱,不许互助,否则受到的惩罚不亚于酒店,讽刺的是这样一个冷血强悍的人竟然要不时西装革履的到城市中的父母家,装作一切都正常。最后陷害蕾切尔后面对蕾切尔的威胁把属下推到前面也是活脱脱色厉内荏的独裁者形象。

最后的开放型结局,尽管我是把任何片都能当爱情片看的,但这片还是一片悲凉。蕾切尔被弄瞎时第一个想法是为什么瞎的不是他?而执着于共同点的科林我也不觉得最终真能下去手把自己弄瞎。

这片黑色幽默非常多,比如蕾雅牵着猪找松露,比如蕾雅宣称他们只听电子乐,再比如科林死活非要看情敌是不是近视眼。但本讲到他母亲和逝去的妻子时也很催泪,算是笑中带泪。音乐和配合的慢动作拍摄让影片文艺十足。

科林长得就很有喜剧天赋,蕾切尔则是小清新担当,蕾雅还是一贯的刚强形象,本则有些酱油。

其实很简单,为了不变成动物将就下不就好了吗?假装喜欢对方,假装可以一起生活,毕竟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忍受不是吗?可电影告诉我们,抱歉,真的不能将就。“比假装不爱更难的,是假装爱。”你以为可以骗过对方,骗过自己,可最终不是像科林那种忍受不了,就是像本那样被拆穿。和你不爱的人结婚,终究是走不下去的。然而怎么找到理想的伴侣?尽管大家都说互补,但事实还是要找自己的相似体,比如一起流鼻血,比如都是近视,比如都冷血。

是不是一个人生存不下去一定要两个人才可以?而当两个人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呐,给你们一个孩子,“孩子通常能解决一切问题。”

如果我在那个乌托邦伴侣自然死亡的话,我选择狗带;如果伴侣出轨溜号的话,我还是变成一只鲸鱼吧,尽管变成狗找到另一半的概率大些。话说导演你告诉我,为什么变成动物还不能自由恋爱?为什么狼和企鹅不能在一起?为什么?为什么?????

 4 ) 现在中国社会容不得单身人士,觉得不结婚就不正常。 也要变得让社会排斥,被当作异类来看待了。

真爱就是相似性吗? 差不多一致的三观,差不多接近的兴趣爱好,有共同话题。这就是现在找对象的标准。。
剧中的夫妻都是这样,队长的爹妈都弹得一手好吉他,酒店的管理员两个人都有一把好嗓子,配对成功的两人都流鼻血,或者都冷血。 只要你不冷血了,那就没必要在一起了。 主角两个人都是近视眼, 直到另一个人瞎了,突然发现两个人没有共同点了,于是男主角开始找共同点,问她会德语么,她说不会。问她喜欢吃莓子吗,不喜欢。问她会弹钢琴吗,她也不会。 好吧,找不到共同点了…… 怎么办。 有了, 弄瞎自己。 两人都是瞎子就又有共同点了。 这是讽刺现在的爱情观么? 难道现在的爱情观就是找个和自己相似的人?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特例。 一。酒店管理员两夫妻,一人为了活命,向另一个就差1分满分的爱人开枪。 二。船上一家子明明已经知道丈夫不流鼻血了,但他们一家出奇地一致排外,决定不打破这种平衡,他们还是要继续一家子的生活下去。 这两个例子导演想说明什么呢?说爱情都是虚假的,在困难面前一击即破。还是 时间久了的感情可以不再需要共同点了?不懂……
------------------------
这部电影确实应该由中国人来拍。中国现在的网络文化充斥了太多的诸如“单身狗”这样的词汇。中国的现实社会也充斥着诸如“剩女”,“逼婚”这样的词汇。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单身焦虑。都害怕单身,到了27,28岁还没结婚,无论男女,都开始着急起来,社会替他们着急,家庭着急,自己也开始着急。
片中的45天找不到对象就要变动物。现在生活中,好像女的30岁,男的40岁还找不着对象,超过了配对的时间,也要变得让社会排斥,被当作异类来看待了。
现在中国社会就容不得单身族,觉得不结婚就不正常。
其实这部电影所表现的东西真的太符合现在的中国国情了。

 5 ) 追求爱情的人,请不要太贪心

《龙虾》是希腊导演Yorgos Lanthimos的首部英语电影,用一种荒诞故事的讲述手法,反映生活和爱情的现状。

故事发生在城郊的一个度假酒店,入住的单身客人只有一个目标:竭尽全力找到另一半。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如果在45天内无法脱单,就要变成一种自己选择的动物。男主角选择成为一只龙虾,不仅出于对大海的爱,还因为流淌着蓝色的高贵血液的龙虾活得久且终身可繁殖。

酒店中有很多奇怪的规定:
1.禁止自慰,但每天有酒店服务生来挑逗你
2.禁止吸烟,因为在接吻时会有难闻的味道
3.一些设施只对couple开放,比如网球和壁球,单身者只能玩高尔夫这样的单人运动
4.不时安排表现『单身悲惨,couple无限好』的样板戏表演
5.所有住客可以通过捕猎逃离旅店的人——单身主义者——来延长自己住在酒店的时间

男主角这样评论这一切:『That’s Awful. Just awful.』

在这个架空的世界里,相爱的前提是相同。瘸子的老婆也是瘸子,贪婪的人爱上贪婪的人,近视眼爱上近视眼。人们为了找到另一半,不择手段,甚至伪装与对方相似的地方。一个瘸子男人为了跟一位爱流鼻血的女士配对,天天用撞鼻子和刀捅鼻子的方法来伪装流鼻血的假象。他说,比起单身的痛苦,每天流点儿血真不算什么。

电影里的世界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长相丑陋的人永无翻身之日。在一次捕猎的路上,一位已经过了最美年华的中年女人对男主角说,我爱口交,你可以射在我的嘴里,像报菜单一样列举了一堆99%直男无比向往的情节。但没有人想与她交谈,也没有人想与她交配。受不了孤单的女人最后跳楼自尽。

孤芳自赏、眼界太高的人也会落单。一名金发女子虽风华正茂,却找不到与自己一样拥有完美头发的异性,于是谁都看不上。在变身为动物的最后一天,她选择看自己喜欢的一部电影独自度过。第二天,她变成了一匹有着金色鬃毛的美丽矮种马。

男主角相信,假装没有感情比假装有感情容易。所以他扮演成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接近酒店中一位铁石心肠的女人。当他们进入情侣试用期时,这个女人居然杀死了男主角的哥哥(一只狗)。男主角哭了,女人无法忍受基于谎言的关系,要去告发男主角。

受不了酒店规则的男主角,逃离到森林里加入了『单身主义』的行列。这里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禁止恋爱。但男主角却与另一位单身者相恋了……

这部电影的妙处在于,一边影射和讽刺浪漫爱情的荒诞和社会架构性,一边描绘真实淳朴的爱情。当我们爱上一个人,选择追求一个人,决定跟另一个人结为伴侣,究竟是出于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还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对ta的欣赏?是对安全感的需要,对孤独的恐惧,还是享受与ta在一起的幸福感?是有意识的算计,还是本能的向往去接近?

越老越孤独,越成熟越无力去爱。当一个人慢慢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学会权衡利弊,就很难再毫无保留、无私而纯洁的爱上另一个人,但也越来越能区分性与爱的区别。比如性是通过他人取悦自己,而爱是用自己取悦他人。性是一种交易,爱讲究付出。性是对愉悦和快乐的追求,爱是在艰难的路上结伴打怪。性是需节制的欲望、可控制的行为,而爱是无法节制的欲望、不可控制的行为。或者,就是『need』和『want』的区别。

希望你不要太贪心。

 6 ) 荒诞小龙虾

【龙虾】式荒诞给人的感觉,就像星期天的一个早上,你很正常地在公交车站等车,突然过来一个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在你面前一脸冷漠地跳起了芭蕾舞,你觉得他是疯子,但他却跳得那么优美连贯,你觉得他失去了理智,但他的每个动作又似乎饱含深意,结果你本来想笑,你却开始皱眉思考。 这部电影成功做到,风景优美你却没法欣赏,明明是正常的生活情节却通过配乐只让你感到心悸甚至恐怖,好不容易出现两次sex情节,你却毫无波动,甚至想念一段思修书。而这也正是【龙虾】想要做到的,它不是要你感动什么,也不是要让你产生共鸣让你想哭想笑或者想努力奋进,它就是要你疑惑,然后思考,然后反复回味,品读,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解构。

 短评

3.5。“单身有罪”的世界设定和“不允许爱情”的反抗军,在两边触犯规则都会被变成动物,这样一个设定本身就已大搏眼球。加上刻意的与现实社会脱节和人物无表情的表演,产生一种古怪的冷幽默;但正是如此让电影更像是个噱头而深度不足。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关于配偶制的黑色寓言,幽默中带着对权力秩序不加掩饰的嘲弄;后半段的爱情故事更有种扭曲的浪漫感。 “在变成动物的前一个晚上你想做什么?”“我会看《伴我同行》。” 我也会...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城里单身太久变禽兽,城外为了恋爱戳瞎眼。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单身太久,真的会变狗的。

16分钟前
  • 推荐

虽然在讲同一个故事,前半段比后半段有趣得多。每一场戏的设计都别出心裁,诙谐,聪明,虽然有滥用慢镜的嫌疑,但曾一度想这大概会是个人年度最佳。没想到后半段大失所望 - 想深入却不深入,想更加复杂化地呈现前半段却显得愈发无趣。

20分钟前
  • 白日美人_S
  • 推荐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古今中外不外如是,钱钟书诚不我欺。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前54分钟故事可以单独成片,完整且精彩,相比起来,后半部分的故事则显得更加类型化。简单的科幻故事,极其开阔的想象力,符号学与社会学的表达,精简的叙事,悬念与叙述都越来越至真至简,一部写给单身狗的爱情挽歌。“假装有感情,比假装没有感情,更难。”男主就是蝙蝠,不属于鸟与老鼠任何一派。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仍然是自己创建一套颇具噱头的制度规则,然后不断对观众兜售概念,解释和解读规则。意料之中的怪鸡荒诞,可惜社会讽刺终流于表面。两段式结构过于概念化,导致第二段对规则的展示显得重复呆板。结尾更是扣分。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很棒。和《狗牙》相比故事讲得更圆了,前后剧情互文也增加了,剧本架构更稳健。配乐偏多,用了慢动作镜头,不如之前的极简主义更适合他的世界观。“恭喜你们配对成功,如果感情出了问题,我们会给你们要孩子的权利,帮助你们稳定关系。”

28分钟前
  • 小A
  • 推荐

同属情侣勿同看系列,虽有浪漫爱情元素,但14/15的爱也不是爱,结尾会是什么呢。又是正经讲不靠谱故事的风格,就像大人们玩过家家,将两种不和谐东西强扭在一起的别扭感,自然而然就带黑色幽默,观感竟也新鲜有趣,有些地方表演严肃却是喷饭效果。别信传开的“单身有罪”主题,我看着像是《游客》同类

3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戛纳前我就说兰斯莫斯要红结果起码还是得了奖。酒店段落很好,一进树林整个就崩坏了,属于世界观想清楚了前一半而没想清楚后一半……很多地方想起拉斯冯特里尔,虽然作但是作得还有点意思。批判性也一般,就是感觉导演被女人伤得好深……

3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尝试和一个女人配对失败后,他逃到了酒店外面的森林,逃亡的单身者居住的地方。然而,在这个单身者反抗酒店制度的栖息地里,又有着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制度

4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这后面一个小时都拍了一堆什么鬼东西......

4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影片的“科幻”与《狗牙》如出一辙,禁锢,消灭个性,乌托邦。影片的那张著名的海报比影片本身还精彩:共通之爱,拥抱虚无。 科林·法瑞尔成为孤游者之后,却依然执行酒店用于禁锢人性的“规则”,正是人类被洗脑之后的最可悲之处。

4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真正人性恰恰藏在非此即彼的现代理性之间,依旧极度丰满细节和调度。只是相比“单身有罪”这个大噱头,故事发展恰恰是反黑色,反荒诞的。平稳让人无所适从,表面上充满了诠释可能性,但每一条进路所能挖掘深度又似乎非常有限。仍旧难逃故弄玄虚的指责。

49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前一个小时准四星,后一个小时直接掉到两星半。构建一套自己的世界观,然后照着这个高概念的规则来玩,单身狗有罪的部分不断有新规则可以有效的刺激观众,规则解释的差不多了,后面部分也就没什么趣味和刺激了,本该有的社会属性的反讽反而变得很肤浅,并没有什么力度可言,远不如前作[狗牙]。★★★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虐死单身狗的意思!科林法瑞尔演loser这么拼..

54分钟前
  • 顿河
  • 推荐

三星半,创意很好,但是拍着拍着就无趣了。后半部分简直是煎熬。

5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没想到以后,单身的就真是狗了

1小时前
  • AURELIANO
  • 较差

很诡异的极端感情世界的设定,无力推测这荒诞却充满讽刺的剧情。闷骚而残酷,傻傻的浪漫。还有最后为了一定要有共同点的刺瞎眼的亮瞎眼的未知结局。

1小时前
  • Carf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