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妈妈

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姜又兮

 剧照

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1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2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3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3-08-08 15:09

详细剧情

  今天的中国,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但亲子问题也前所未有地突显。因亲子关系导致青春期孩子做出过激举动的新闻频出。在社会竞争的剧场效应之下,无论是极致“鸡娃”还是佛系放手,或是探索其他教育方式的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迷茫和迷失。教育中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怎样才算了不起?这部片子就是想回到教育的初心,去看处在亲子、家庭、工作和个人成长多重压力中的女性,她们在教育中所展现的力量与智慧。

 长篇影评

 1 ) 了不起的总导演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几乎不看国产片了,除非有多个朋友倾力推荐才会应邀鉴赏,不过这回看《了不起的妈妈》情况有所不同,除了北美博士留学群里家长热议之外,还因为总导演是我欣赏的二呆呆她妈。 第一集讲洛杉矶妈妈静涵,主线是陪女儿茉莉练花样滑冰,看上去是经典鸡娃的华裔版故事,但剧中有个情节~静涵故意通过强调茉莉比赛成绩垫底来培养孩子学会输才能真的赢,一下子就把片子的特别色彩显出来了。第二集,从幼升小改为摇号切入,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上海妈妈网红博主阿胖鸡娃目的:尽全力给孩子赋能,今后能有选择权,不仅逻辑通顺,而且言行一致。这两集开场,相当精彩,本该坐等播放,但我有养肥了集中观剧的习惯,就没有及时跟,直到这两天,一口气痛快刷完。 不出所料,总基调围绕鸡娃。其中1、2、4、9都是高浓度鸡血妈妈,尤其新加坡秀玮被观众戏称亚洲卷王,以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为执念,分秒必争地逼孩子拉二胡,看着触目惊心,她的低配是上海宝妮,打断了24根杀威棒,终于把女儿拱进了上音附小…这些妈妈的目标感极其强烈,背后的动机,编导和剧中人没有明说,以我看,无非学霸妈妈希望承继光荣,学渣妈妈希望借助孩子实现自我。 剩下的几位妈妈很难归类,有鸡娃未遂找台阶型~台北妈妈的台阶是“他有他的路”;有懒得鸡娃振振有词型~自嗨的大理妈妈乐乐用孩子的面子与自己无关、三岁就让儿子寄宿的北京妈妈LIA用孩子自己体验的理论让人无言以对; 有降维看待俩儿子天赋才能的谷歌妈妈,看得出对剧情走向的巧妙操控力。 相比其他八集或者极度焦虑,或者当妈的潇洒到令人腹诽之外,其他四集的妈妈很不典型,即将再婚的成都单身妈妈那一句“有些天赋藏在伤痛里”成为全剧最有哲理的瞬间。全剧最深刻的一集,是有巴基斯坦混血儿与昆明妈妈Tina的对峙,简直有俄国文学的厚度。全剧我最佩服的是任平,她身上的奉献担当是我作为女人望尘莫及的。全剧最自然的人设是小白,没有那么斩钉截铁,又相当积极阳光,一切还在探索和找寻。 看着剧中的鸡血妈妈,无论是斗志昂扬的还是自圆其说的,看了这样的剧,作为过来人,心情比较复杂,多数是欣慰,少数是后怕。欣慰的是自己比剧中大部分妈妈都要幸运,因为有很多帮手,棒小时候的竞争也没那么显性,而且从具体表现看,自己在当妈的过程中,对松紧的分寸拿捏得还算准确。不过我不知道年轻妈妈们会怎么看,会不会看完之后引发斗志的消弭,或者像心蕾说的那样,根本不敢看,怕看了扰乱自己的意志。

还有两个观感:一个是剧中孩子大多都比较内向、被动、羞涩,也可能是与选取的妈妈都是强势妈妈有关吧。第二个是剧中爸爸与妈妈的关系,除了单亲家庭或者根本不与交代之外,看得出来大部分的爸爸并非只是剧中是配角,甚至有些无能。 不管怎么样,不露痕迹地展现了真实,启迪了思考,见证了人生百态,不空洞也不猥琐,是高水平纪录片。之前,我就感觉二呆呆的妈妈作为妈妈挺了不起,这回从这部片子的总导演观之,二呆呆的妈妈也当得起了不起之誉。

 2 ) 了不起的应该是孩子们

虽然自己还没有机会成为妈妈

可在我心里妈妈是个神圣的身份

在这一部纪录片里讲述了12位母亲和她们的孩子

时而窒息 时而愉悦 时而焦虑 时而松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既然能做妈妈 就真的先爱上妈妈这个身份

因为无论我们如何为孩子选择

孩子们都会用最大的包容和爱回报我们

在这个前途未卜的世界里

孩子们才是真的了不起

希望身边有孩子的家长,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这部纪录片吧

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

👨‍👩‍👧

 3 ) 感谢我的妈妈,但我不想成为她

第一集:小孩子的时间成本确实是最低的,所以有那个经济条件可以让孩子多去体验(PS花滑的训练金额真的高得吓人,教练按分钟收费,一天120分钟,上冰6天,汇率按8,也是一周一万二人民币,蚌埠说就是出去比赛的时候教练跟着的,吃住行全都是由家长方承担,没有些家底是真的负担不起)

“不努力连输的机会都没有”

第四集:有时候小孩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但从父母能提供的资源来说,是相对于不那么抓瞎的一条路。用孩子的童年换取未来的成功,孩子现在可能会憎恶你但长大后会理解你。反之,亦然。

第六集:很难得一见的北京妈妈,给孩子提供了资源,但不是每条路都铺好了让他走,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没把家长的权利凌驾于孩子之上,是一种很难得的朋友关系。特别好,这样看了,我也有以后送孩子去寄宿学校的想法了。

 4 ) 每个妈妈都有不同的人生

最近腾讯视频推出的《了不起的妈妈》纪录片,讲述的是海内外12个中国妈妈的故事,能看得出来编导是有选择地挑选了一些妈妈,总结下来这些妈妈基本上都处于中产阶级这样一个社会层面,其中洛杉矶妈妈,上海、北京妈妈的经济条件可以说在中产阶级中也算是中上等的;台湾妈妈生活有一点点窘迫,但是也不能算底层人民,可以说编导是有针对性地找了这个阶层的妈妈做了这样一个节目。现在脑海里翻着12个妈妈的不同故事,我觉得导演更想展示的是当代中国妈妈的一种状态,和自己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在追寻“妈妈“这个身份和成为自己之间的平衡。容我一一拆解。

1. 洛杉矶妈妈,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华人妈妈,UCLA, 哈佛双硕士,老公耶鲁毕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目前全职带娃,兼职当老师。可以说是这12个妈妈中家庭环境看起来最好的一个,给我的感觉是家很大,很豪华,像五星级宾馆。洛杉矶妈妈给自己6岁的女儿选择了花样滑冰的路,一天200公里的送学路,2个小时的课程,4个教练,所有的学习,比赛都是自费的,我听到一分钟2美金的时候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烧钱的兴趣爱好。这个妈妈也承认自己家经济条件负担学费没有问题,她的目标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而是培养奥运冠军,她觉得自己是学习教育的,如果能自己培养成功一个奥运冠军是一件自豪的事情(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从片中可以看出,她对女儿(茉莉)的要求很高,也很严格,我觉得她可以代表了美国华人圈中的“虎妈”类型,如果喜爱程度满分5颗星的话,我为她整齐感觉的家打2颗。

2. 上海网红妈妈,(后面还有一个上海妈妈,因为这个妈妈有一个很特别的身份是百万粉丝博主,所以给打上用这个标签区分一下)。这是一个胖乎乎的可爱妈妈,我觉得她不能算“鸡娃”,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对儿子负责,对儿子未来有期待的妈妈,有一份全职的工作,还有一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号(”胖仙女晚托班“)记录她儿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趣事,采访中提到自己大学是想报中文的,但是和大多数80后一样,最后都是按照家长的建议,选择了实用的专业,现在这个公众号既满足了她爱写作的兴趣爱好,也给她带来了丰厚的额外收入(百万年收入)。从整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印象深刻,一个是这位妈妈说到虽然儿子”不幸“上的是”菜场小学“(上海通常把没有特色的普通小学称为菜小),但是她后来意外的发现学校的英语老师水平非常高,不比私立,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差(这一点也很颠覆我的认知),所以她也安心继续让她儿子在菜小读下去了,二是她的老公,一个”典型“的上海男人,笑嘻嘻地在家做饭,切水果,负责后勤保障,希望自己老婆不要太折腾儿子和自己,可以有时间躺着打打游戏。这个妈妈喜爱程度4颗星。

3. 大理单亲妈妈:这是我最后看的一集,开始漏看了。我觉得不能说她是一个普通的单亲妈妈,因为通常我们听到单亲妈妈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是离婚带着孩子,少女妈妈之类的。纪录片里的这位单亲妈妈都是自己选择的,有很多男朋友,几段婚姻(具体几段没有详细说),恋爱关系中有了孩子就选择生下来,第一个儿子20多岁了,第二个女儿7岁是分手后发现怀孕的然后选择生下来抚养,甚至都不要前男友负责。我脑子里马上浮现几个字“非主流”,这位乐乐女士(看样子40多岁了)自己说,她妈妈都羡慕她活了一般女人几辈子的日子。因为这样一个人,对孩子是0要求的,随便她们自己长大,自己做的就是陪伴抚养,除了犯法的事情不让做,其他什么都随便孩子自己。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我这辈子也不可能过的,但是让我看到,这个世界上,哪怕在一个同质化成都这么高的社会中,还是有人活得不一样。这个妈妈的喜爱程度3颗星。

4. 新加坡妈妈:这是一个因为音乐方面特别优秀成功考入新加坡的乐团,扎根新加坡的福建妈妈,除了全职工作外,还兼职做钢琴老师赚钱,周末经常没时间陪女儿。给女儿选择了二胡这个专业,希望可以走音乐之路。教女儿钢琴的时候很凶,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后采的时候看的出这位妈妈的心疼,可怜天下父母心,她说她能帮女儿的也只有音乐这条路。女儿很可爱,告诉导演她不想学琴,想出去玩,哈哈哈,孩子终归是孩子。心疼这个妈妈的辛苦,给3颗星。

5. 北京佛系海淀妈妈,这是一个自己从小在寄宿学校长大的妈妈,对唯一的儿子也是从3岁开始就送去国际寄宿学校了,现在儿子已经初中了,每周从学校回家一次。看得出,这个儿子非常独立,从回到家开始,弄吃的,上课都是自己完成,没有让妈妈叮嘱一句。关于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寄宿学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此处不展开讨论,光从这对母子的关系来看更像是朋友,互相商量着来,决定权在儿子自己,片中没有看到母子之间有任何的亲子冲突。我个人还是很羡慕这种状态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独立。这个故事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海淀妈妈的妈妈,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生了癌症,坚决留在老家自己照顾自己,她告诉导演,她不希望自己老了生病了给子女添很多麻烦,我觉得为人父母能对子女无所图才是大爱,我自己是没有“养儿防老”的观点的。但是这不代表我支持子女对父母不管不问,认为父母和子女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不要强绑定在一起。因为我也向往独立自由,给这个妈妈放手的勇气打4颗星。

6. 成都单身妈妈: 这个妈妈也很牛,和3号妈妈一样,被我归到“非主流妈妈“类中。。。大学四年级生了儿子,自己还没有活明白呢,来了个小孩,后来结婚离婚,带着儿子。从纪录片中推测,家庭条件很好,高中就去加拿大读书了,不知道是不是受西方自由思想影响比较深,没有看出一个单亲妈妈的狼狈,反而看到一个活的很潇洒的女人。她说的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她说当初她妈妈再婚,为了对她伤害最小,各种隐瞒,等待,反而搞得妈妈也很痛苦,她也很痛苦。她说她想明白了,在她准备再次结婚的时候,她跟儿子说,这就是你的修行,你有我这样的妈,这就是你要面对的课题,你能解决。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年人,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伤害自己伤害孩子。这位妈妈是幸运的,二婚找的老公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男人,就他采访时候说出的对孩子没有分别心这几个字,我觉得这样的家庭关系不会别扭。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孩子才能幸福,可能是这个故事想揭示的道理吧。冲着这位妈妈说的,我从来不管什么育儿理论的,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这句话,我给5颗星,哈哈哈。(后面那个成都妈妈我也很喜欢,搞得我想去成都生活了)

7. 昆明跨国婚姻妈妈:这个妈妈印象不是很深刻,只是感觉她的巴基斯坦的混血儿子由于自己长相,开始几年的国际学校的经历让自己无法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内心比较挣扎。我只能送他一句话,这是你的命,你只能接受了。

8. 台北妈妈:如果非要从家庭条件角度看这12位妈妈,台北妈妈的生活是最辛苦的,在台北开了一个小吃店,这两年遭遇疫情,勉强维持生计。儿子不擅长学习,后来读了技校,擅长摔跤。因为这个小孩已经十几岁,看起来是在青春期,面对镜头应该不是很想表达很多内心的想法,但是看得出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努力地在摔跤这个运动上付出努力,疫情期间帮妈妈的小吃店研制新的牛肉面。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你是否还会依然爱他,为他自豪呢,这是看完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思考。这个故事不打分哈哈。

9. 上海鸡娃妈妈:我猜这个妈妈一定会上“热搜”的,因为她代表了”鸡娃“妈妈的一个境界,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娃送上“巅峰”,自己是全职,家里外婆,奶奶还要帮忙(一个负责烧饭,一个负责作业)。对于我来说,如果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能鸡成功,一来我没有条件,二来我也不愿意。具体怎么鸡的我就不描述了,但是反思这位妈妈的 “所作所为”, 就会感觉她把自己的价值和女儿的人生强绑定在一起了,认为女儿成功就实现自己价值了,因为她放弃了工作专职鸡娃,好像娃没有成功自己就没有价值。我对这个观点非常不赞同,全职妈妈也是工作,没有市场交换计价的工作,一样在创造价值。这种培养方式,运气好可能是郎朗,运气不好可能就是家庭悲剧,风险挺高的。这个妈妈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能用在自己身上,应该也能有所作为的,也能考上上音的。一颗星送给有“追求”的妈妈吧。

10. 成都清音妈妈:一个有事业,有家庭的“成功”妈妈,看起来是一个比较秉承传统育儿观的妈妈,挺好的,但是印象不深刻,不打分。

11. 北京google妈妈: 这是一个两个儿子的妈妈,自己是学霸,留学美国,google工作,工作中合作伙伴都是名校毕业精英,偏偏自己儿子在学习上非常平庸,特别爱“做生意”,从小就知道从小店买了东西贩卖给同学赚差价。这一集的名字叫“学霸妈妈如何面对学渣儿子”,其实早就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是随机的,有点靠天收的意思,既然是靠天收,就坦然点吧,谁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不能成为马云呢。

12. 成都优秀老师妈妈:这个妈妈本人我太喜欢了,她自己本人是成都优秀老师,从纪录片中采集的上课片段看出,她的课堂环境是非常轻松开放,而且尊重每个孩子想法和个性。她会因为喜欢一个小店的布置,请小店老板来自己家花一星期重新布置家,看的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还保持着少女心的妈妈。偏偏这样一个乐观的人,生了一个内向的儿子,后来她让儿子进了她一手在学校组织起来的棒球队,治愈了儿子,而这个棒球队同时也治愈了那些被讨厌被边缘的孩子,非常让人感动,这样的老师真的太稀少了,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可以闪光,我给10颗星。

 5 ) 与其共生,不如陪伴

直到第三集才终于看到一些边界感

加州华人卷王和魔都鸡娃妈妈的两集,看得我要窒息,所有的付出背后都是“我要”“我想”“我认为”,要我说还不如叫做“了不起的小孩”,他们承受了父母的全部期待,包括所谓的提前训练失败,还有痛苦地练琴。小孩子几乎没有声音,明明和赵小姐差不多大,却像个空壳,只有和母亲的共生,与世俗外界的赞许,却很少见他们表达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他们的自我悄然无声。

突破边界,亲密共生,也许却有美妙之处,但更多是其中一个人自我的坍缩,而坍缩的往往是那个更弱小者。

我未来的孩子,只期望他/她像棵独立的树昂扬生长,哪怕最后没有别的共生的藤蔓不断攀附走得那么高,至少没有人能对他/她釜底抽薪。他/她是温柔而自洽的,懂得爱自己,懂得爱这个世界。

 6 ) 每一集的tips

第一集—— 1.教育的价值是给到一个终生坚持的进步和成长,时刻都有要求,和对学习的渴望。 2.焦虑来源于,她的路是你选的,怕不适合,怕错。当妈也并没有觉得牺牲了,而是互相成全。 3.学体育,是想要她有运动的精神,坚持不放弃。从比赛中学会输,享受赢。学会接受挑战,接受失望。所有的体育运动,进入到竞技状态,就没有快乐而言了。练就大心脏很有必要。 4.给她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是时间成本,把时间花在一个事情上就干不了别的了。小孩子的机会成本是最高的,现在有太多的可能性,可以去试其他的东西。所以时间的花费也是要计算到底愿意牺牲到什么程度。但是有条件,还是希望她能拼尽全力去试这件事。 5.虎妈是结果导向,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做到什么。未来走到哪里哪儿,还是希望能在我们的框框里,尽力走到那里。 6.要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因为不努力,连输的资格都没有。但是不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要学会和自己相处,要会聆听自己的声音,勇敢地做梦,成为任何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人。

第二集——

1.鸡娃的最终目的是让小孩儿以后有更多的选择。 2.当妈妈也需要一份工作,工作反而是用来放松的。 3.跨越阶层是不可能的,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保持阶层不掉队。如果孩子真的什么也不是,作为旁观者的妈妈就会觉得好可惜,只是觉得应该像自己一样做一个普通人。 4.孩子每次都是无条件的信任,无条件的接受我,不管你怎么凶他,他永远说的最爱的就是你。这让人真的觉得很幸福,而且越来越柔软。(这段话真的让人哭😭)

第三集——

1.一个妈妈不照顾好自己,怎么照顾自己的孩子?孩子一定是需要你舒服。把自己放在优先秩序,我要舒服,那对他们的好就是非常自然。当自己别扭的时候,就没办法让别人舒服。把两个分开,他是他的命运,你是你的命运,这本就是一种成功。 2.妈妈的了不起,在于她在生物的本能上不会太在乎自己。你也没有办法不爱他们。 3.对双方来说,都是真正的爱,而不是需要。这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非常笃定的回答。

第四集——

1.她现在怎么可能知道我的苦心,通常是大了之后才知道。 2.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层层分流。三年级的GEP考试,前1%的孩子进天才班。小六会考,分3-4个梯队,前5%进入直升高中的直通车。两次分流的重要性和压力不压于国内高考。 3.新加坡的精英治国,成为亚洲四小龙,精英教育核心理念,通过不断的筛选,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匹配给顶尖的学生。 4.我从小就学音乐,我觉得很好,我也只知道这一条路。我可以给到他这方面的帮助,所以我们可以继续走下去。这也是唯一能帮到她的路,退无可退。 5.人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如果你害怕的话,就没有办法过去。积极一点,心里想着美好的事情,很有可能就可以过得到这一坎儿。 6.我有时候会觉得很对不起你,因为对你太严格,会因为你没做好而打你。因为你的没做好是因为我没有能陪伴到你,我会的没有教给到你,而让你被批评。

第五集——

1.坚强,大家都是独立成长起来的,人是可以独立生存的。人只有在欲望特别强或者特别痛苦的时候,才会有所体会。所以我并不想把他的所有都安排的四平八稳,就让他没有了奋斗的机会。 2.自驱力,哪一天他对某个事情有特别强的欲望和信念,他就会自己驱动自己。我不想强制他,不然会造成亲子关系特别紧张。 3.在北京,家长陪孩子上课外班的一大额外收获,就是在场边和教室外的家长交流。一方面是密集的信息交换。另一方面是从别人的妈妈身上意识到自己从观念到付出的严重不足。 4.最坏大不了放身边自己养着,尽量晚点死不就得了😂学的不好的时候把心态调整成这样就可以了。 5.寄宿学校,独立和坚强,很少跟人去哭诉和倾诉,靠自己去化解。 6.对知识本身要感兴趣,要听得懂,考试是有技巧的,要反复去训练、记忆,见各种题型,超前学很多,才可以得高分,但不值得。只要他能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把这些知识学会,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就可以了。然后用剩下的百分之二三十的精力去学艺术和体育,社交,游玩。 7.有形的东西是有限的,希望他的人生能自己丰富起来,并不想他是完全被安排好的,学业财富工作,都希望他能在这个世界去体验惊险,刺激和成就,然后自己去达到一种平衡。

第六、七集——

1.所有事情的经历,有些是你不能左右的,而你只能左右的就是你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态。 2.有可能你的天赋就隐藏在你的伤痛里。你不经历这些伤痛,你有可能就没有后面的这些天赋。 3.孩子,你就认命吧。你不仅是我的修行,我也是你的修行。你就从妈妈这里学到第一课,人生,由不得你选择,你只能接受,然后做好你自己。 4.残缺才有裂缝,裂缝才能生长。家人就是应该不离不弃,我们有问题了,死缠烂打也要在一起解决。 5.传统教育体系,包容度更大,而且能负担得起。 6.孩子学会吃苦耐劳特别重要。没有这个学习习惯,只有学习的认知,他是空而泛的。知道是没有用的,咬牙坚持下去才最重要。

第8-12集tips

1.我是你最值得信任的一个朋友。 2.生孩子晚一点,教孩子的时候,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急躁。 3.讲规矩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必不可少。 4.有责任心的家长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观察孩子,他有什么样的天赋,对什么事情感兴趣,然后去提醒他这方面很不错,他应该可以。 5.开眼界,见世面,培养他和不同的人的沟通能力。这些是对孩子更重要的历练。 6.对他的规划最重要的是性格,是心理规划。做一个有责任担当,有爱心,有善心的人。 7.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投射。但是基因也占非常大的一个成分。孩子有他自己的一条道,只是你现在还没看到。 8.早培是挑神仙,我们是凡人就不和神仙去竞争了。 9.中国公立教育的基础,在知识传递上的效率还是很高的。靠孩子进行项目式的学习,效率太低了。 10.任何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你都得有比你自己想过的好一点更大的一个目标,不能全是利己的,得知道还有大一点的责任。每一代都需要有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时代有独立思考的人,看到社会的各种问题,然后来找解决方案。到各个地方去学习人家好的东西。 11.作为工薪阶层,就得给孩子留下价值观,精气神,才是对孩子负责任。 12.自己的侧重是从内心来的,并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13.让他练琴,目的就是让他做一件可能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事。他一定是能自己看到他的进步的。让他固化,我现在做的不好,是因为练的不够,那他以后遇到困难就会知道这是一件难事,没有那么简单可以做到,那我要找方法,花时间,然后我才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小孩儿反而不容易抑郁。 14.运动是小朋友疗愈最好的方式。只有靠有效的有氧运动才可以消减那些解决不了事情的情绪。

 短评

4.5星。选角家庭非常出彩,不是模式观念那种鸡飞狗跳妻离子散的鸡娃妈妈,而各个阶层不同背景各种观念,培养出来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长让人舒服的孩子,确实切题“了不起的妈妈”。

8分钟前
  • 松子
  • 力荐

惭愧啊,每一位很勇很敢的女性赞歌,必须5星

9分钟前
  • 麓童 | 无邪气
  • 力荐

原来就听说有些妈妈特别狠,看了第一集就把我吓到了。因为生活在北京,所以对第五集北京妈妈更能接受。整体看下来,觉得确实小孩的成长早期还是父母的资源和努力拖起来的,父母太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

13分钟前
  • H
  • 推荐

看完8集才来评论。从7集昆明开咖啡馆妈妈、8集台北牛肉面馆妈妈开始,这个纪录片才开始接地气和生活化,这个“了不起”才显得有了意义,这2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看看1-6集是什么鬼,那都不是普通阶层的妈妈。尤其是第3集,那个妈妈追求自由和性开放,自己散养孩子,没错,她也是一种了不起,但是她真的不配拥有孩子!PS:5月29日看完了全部12集,第11集最佳。11集里这个妈妈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方式,尤其是亲子关系的互动,都很赞。【推荐第11集、第7集、第8集】

17分钟前
  • Z
  • 还行

看到第五集,完全不接地气的一部纪录片。确是一部中产阶级家庭众生图。有人觉得大理妈妈好,说白了她只是更爱自己顺道养了个孩子罢了。第五集的妈妈结尾含泪说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爱,然后自己从幼儿园把孩子送去寄宿。这么大人了知道孩子真的要的是什么吗?所谓的独立自由其实都是给自己对待孩子态度找的借口罢了。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随便吧,反正自己信了也就自我消解了。

22分钟前
  • Ruby
  • 较差

这样的节目才有助于培养母性,但鸡娃成本实在太高了,大家都在鸡娃,我不鸡娃的话就觉得对不起孩子。不鸡娃也行,准备多点钱养他一辈子,父母努力一点鸡自己。

26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看到第3集了,第3集的妈妈好酷,看了1.2集,有点焦虑,别个家庭条件这么好,对孩子的教育一刻都不放松,反观自己,工作占了大部分得时间,而没有时间陪小孩。从这3集来说,每个妈妈都花时间用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我要反思下自己,反思下现在的工作,做一个称职的妈妈,不但要有好的经济基础,还要有时间陪伴孩子。

31分钟前
  • Elven
  • 力荐

第一期看得我焦虑症都犯了。非常喜欢大理的妈妈,要足够自爱,才会养出爱世界爱自己的孩子

36分钟前
  • 玖。
  • 力荐

片名起的太大了。可以叫了不起的中产妈妈。

41分钟前
  • Hayek
  • 推荐

了不起的孩子+令人窒息的妈妈+没存在感的爸爸

46分钟前
  • 天使爱美丽
  • 推荐

1.我们一边羡慕谷爱凌式的天才,又一边在说快乐教育,殊不知谷爱凌式的天才并不是你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2.任何精英我相信都不会是那种所谓快乐式成长能够培育出来的,他们一定付出了比大多数人更多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更多的时间,金钱,父母的陪伴。3.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父母,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基因,环境,教育方法,提供的资金,物质,情感互动……如果你自己就是条虫,真的不要要求你的孩子成为龙,凭什么呢?

51分钟前
  • 麦克流浪者
  • 推荐

第11集的海淀妈妈太有魅力了,儿子口中睿智的女人,真的有大智慧

52分钟前
  • 野客
  • 力荐

看完后多少是有些惊讶,原来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确实是缺失的状态,也许和选择的采访对象有关,但是确实看的压力很大…

56分钟前
  • 小桐
  • 力荐

应该换个名字,叫了不起的孩子。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孩子对妈妈无条件的爱。

60分钟前
  • 英恩
  • 推荐

前几集可以叫做鸡娃的妈。大理那集的妈妈最随性洒脱。最喜欢第五集乐然小朋友的状态,那才是一个男孩儿应该有的模样。

1小时前
  • 蓝蓝十六岁
  • 还行

看了四集了,被新加坡这段妈妈最后的独白给说哭了~很复杂的心情,很真实的纪录片~

1小时前
  • 街角随拍
  • 力荐

每一位妈妈都真的太了不起了

1小时前
  • 王边边
  • 推荐

我特别不喜欢用了不起伟大啥的来形容妈妈,这个词的色彩就是无奈且悲情。首先妈妈是一个可选择的身份,她不无奈,其次这个身份可以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她也不悲情。这片子展现了不同的妈妈,或自由或压抑或放浪或克制,如果选择鸡娃,那前提是鸡自己,过程是整个家庭的时间表运作,结果可能是面对平凡。这是充满信息差的时代,不可否认,你的选择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方向,但关键是你确定他未来的样子吗?我被11期的妈妈感动,外婆选择相信女儿,为她跟学校争取自由,妈妈选择相信儿子,自由有限度,快乐有节制,而自己的知识储备足以支撑她对孩子教育的自信,这份沉稳笃定是我很羡慕的。育儿只能有一个模糊的目标,谁都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应试机器,但又强迫症般认为考试成绩是人生进阶“硬通货”,在这种矛盾中挣扎的妈妈怎么让孩子不挣扎?

1小时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还行

拍的很好,一直想做女性教育类的内容。第九集实在太窒息了,和第十集形成明显对比。东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过早体验了什么是母职惩罚,“妈妈问外婆为什么生她,我问妈妈为什么生我,以后我不会生孩子,不要再读第二遍书”,这么开朗的孩子说出这么残酷的话,这其中到底谁得到了生而为人的幸福?

1小时前
  • 西西弗斯记事本
  • 推荐

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我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孩子,才是那个用无条件的爱包容妈妈的人,无论妈妈以爱之名为他她们选择了怎样的童年,自由的push的独立的充满压力的,她们都会说我好爱我的妈妈

1小时前
  • 莲雪思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