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自珍

科幻片日本2022

主演:倍赏千惠子,矶村勇斗,河合优实,鹰尾鹰,斯蒂芬妮·阿里安娜,大方斐纱子,串田和美

导演:早川千绘

 剧照

岁月自珍 剧照 NO.1岁月自珍 剧照 NO.2岁月自珍 剧照 NO.3岁月自珍 剧照 NO.4岁月自珍 剧照 NO.5岁月自珍 剧照 NO.6岁月自珍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3-07-23 00:49

详细剧情

  故事设定在虚构的近未来日本。日本政府推出”75岁方案“,为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提前走到人生终点的选择。一位无力负担社会生活压力的高龄女士、一个务实的“75方案”推销员和一名菲律宾劳工面临着生死抉择。

 长篇影评

 1 ) 《岁月自珍》影评:低调的科幻电影让日本老年人提早退场

早川千绘(Chie Hayakawa)的这部安静的电影想象了一项应对人口迅速老龄化的国家计划,影响会相当惊人。

低科技含量的科幻电影《岁月自珍》(Plan 75)假设在不久的将来,在针对老年人的仇恨犯罪激增之后,日本为其公民提供了一种激烈的方式来应对其迅速老龄化的人口。电影名字中的计划是为75岁及以上自愿接受无痛安乐死的人建立政府支持系统。

作为回报,日本政府会给他们10万日元(约合740美元),让他们随心所欲地享用最后一顿奢华的晚餐,或者安排一个更合心意的葬礼。当然有些人可能会选择火化,与朋友或家人一起埋葬,部分原因是这样更便宜,部分原因是有些人认为这样会“不那么孤独”。


这一概念与1973年的经典未来冲击电影《绿色食品》没什么不同,但没有查尔顿·赫斯顿歇斯底里地大喊所有尸体的遭遇。

事实上,这是一个安静而尊重的研究,研究了这样一个项目对一系列不同的人意味着什么,从孤独的、被迫退休的潜在用户米基(资深演员白正千惠子的表演令人心碎)到处理招生和客户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如宏木(Hayato Isomura饰)和阳子(河合由美饰)。

当宏木年迈的叔叔有一天走进他的中心时,“75计划”的平稳实用主义突然变得不那么容易动摇了。与此同时,阳子通过电话倾听米基的生活故事,与她越来越亲近,这是该计划包括的治疗性死亡前过程的一部分。最后是菲律宾移民玛丽亚(斯蒂芬妮·阿里安饰),她在幕后整理留下的财物,试图为她生病的孩子筹集资金。


编剧兼导演早川千绘的这部多线剧最初是一部选集电影《十年日本》(decade Japan)中的一个片段,该片描绘了未来十年日本的样子。

不难看出她为什么想要进一步丰富这一片段,因为基本的幻想是如此丰富,也许比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更可信。

她的方向是庄严而深思熟虑的,留出了空间来品味“沿途”的小细节,比如米基如何把手伸向灯光,或者玛丽亚如何在教堂唱歌。


作曲家雷米·布巴尔以弦乐为主导的配乐提供了一种舒缓的慰藉,但又不会变得过于甜蜜,帮助影片达到了一种安静的超越。

 2 ) Man is not an orange,you can't eat the fruit and throw the peel away.

金鸡国际影展第二部 | 老年人被社会排斥,背负着强烈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不拖累社会而选择安乐死。整部电影感觉是压抑的,迟钝的,滞后的,无力的,窒息的。直到最后mushi挣扎出医院,迎着阳光唱歌,才让整部片子有了些许的人文关怀,感觉到了人的主观能动,苹果树歌就像生的颂歌,对生的期待可以战胜死的压迫。 印象最深的是弘载着死去的叔叔被交警拦停时,滴落在车窗上的雨滴和雨刷器的画面,叔叔说自己去过全国各地的略带自豪;一摞一摞的献血证瞬时在脑海里映现;雨滴一滴一滴滴落,诉说他过往的种种事迹,雨刷器也重复运作,把这一切湮灭… 但是菲佣线有些突兀,感觉抽掉也可以? 把这部和Death of a Salesman结合起来看,会发现很有意思。Man is not an orange,you can't eat the fruit and throw the peel away.

 3 ) 与《天鹅挽歌》并列,年度最闷萎文艺科幻

【2022金鸡影展】一种失望。

设定上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所谓“75计划”其实比《百年法》来得温和,文艺风摄影及青年饮弹、空巢老太部分是亮点。

但此片却可与《天鹅挽歌》并列,一起列入我心目中的年度最闷萎文艺科幻片。

两片可以说是相似的磨叽,它文艺风的摄影手法无法弥补三条线堪称空洞萎靡的叙事表现。

而本片更致命的是其所释放的社会问题与伦理矛盾正如片头一般既虚焦又错位,空有无力与焦虑。

它不如《漫长的告别》来得动人,也远不及肯·洛奇在《我是布莱克》《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那种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与对平凡者的关怀力。

尤其是,本片所呈现的“75岁自决安乐计划法案”的实施视点极其松散跳脱。

比如前后社会青年对老者态度表现刻画之苍白令人匪夷所思,菲籍护工、75推销员运尸的嵌入交错令人迷惑,客服共情点欠缺说服力……

这绝非是一个老龄化时代社会面“反常识决议”的深层思考推演,其内容表现之片面,叙事之散点,难以承载“PLAN75”这一看似宏大的片名(“岁月自珍”这个译名倒是贴切),反而更像是基于主创私家体验或个人创想的理想化圣贤叙事。

倘若如此,戈达尔在上,不羁如他的临终抉择想必更有人关注……

 4 ) 是自行选择还是走投无路下的被迫赴死?《岁月自珍》一种日式温柔的窒息,一部又老又新的电影

2023.02 金鸡国际影展(北京)春季展映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老龄化和安乐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Plan75是自行选择还是大环境在逼迫走投无路的老人“选择”?


电影的戏剧冲突

电影围绕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讨论社会环境和个体/特定弱势群体的抗争。这里强调“日本社会”也因为电影中展现的诸多细节和人物心态似乎在东亚文化环境,尤其是日本社会,尤为常见。

在我看来

本片情节冲突:女主最终是否会选择plan 75?

本片角色冲突:弱势群体在老龄化社会被排挤的困境。

本片主题冲突:老龄化问题需要人为介入解决吗?免费安乐死能解决问题吗?


本片之妙与美中不足

从整部片子穿插了社会不接纳老年人的多个桥段、老年人自嘲被迫选择安乐死的台词、社会为了摆脱老龄化降低免费(甚至是奖励式)安乐死年龄的设定、以及最后女主逃出plan75的结局来看,整部影片的立场基本上很清晰了。

日本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能够拍这样的电影直面问题,聚焦老年群体,够直白也够悲伤,诸多悲情色彩浓郁的细节和设定也尽显创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影片中,社会对老年人的不接纳,老年人们产生了“自己成为社会负担”的想法,身边人纷纷去世,以体面或不体面的姿态。平时他们没有说上话的人,忍不住找客服倾诉、分享日常,但因为时间到了不得不卑躬屈膝在电话那头致歉,对着空气多次鞠躬。

这种压抑和窒息与其他电影里体现出来的不同,以一种很温柔很干净甚至有些表面上岁月静好的“日式”生活场景呈现出来,连去赴死时的天气都正正好的。像是风平浪静下,大家把明明是群体的慌乱、不安紧紧裹在自己一个人的心里。

电影对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展现得很到位,基本上主要人物行为动机都很明确,男主的转变和女配的行为,动机都铺垫得很明确。女主对plan75的态度从一开始抵触(很明显当有人愤怒关掉宣传片时,女主是带着支持的笑意的),到后来被公司辞退时的无助和看到自己老友在家中死去时的动摇,又到最后坚定地拔掉设备,离开plan75中心。

不过,美中不足大概就是菲律宾劳工这条支线让人感觉还是有些鸡肋,没能太扣题,没有多余剧情支撑起她的故事,关于她的那些情节也有些偏题了。

里面的人物没有反派,甚至连plan 75的工作人员都是礼貌且克制,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但在我看来还是存在一个“反派”,罪魁祸首就是影片中出了问题的日本社会。


结语

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其实对老年人、独身人士的社会关怀以及基础设施在很多国家的人看来都是比较完善的了,有这么一部电影的输出,直面问题和弱势群体困境,也算得上关怀的一种。如果这样的电影能引起更多人更广泛更深入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对解决的推进”。

这是聚焦老龄化和老年人群体的“老”电影,也是一部用着新角度去看新问题的“新”电影。

 5 ) 预约死亡

近期难得看到落泪的电影,也许一大部分来自于我自己对老年生活的恐惧。

当你望向死亡,抱着某种矛盾的心态。

活着:挣扎无趣,身体越来越失去控制(旅店倒下的老妇清洁员),感情无法得到回应了(家人?也许同样疏离吧。哪怕是那么善良的侄子),社会逐渐边缘化(失去工作机会,失去朋友)。

死亡:依然有太多留恋的东西,一口热茶的温暖(留宿朋友家的时候),美味的食物(苹果,鱼,一杯清酒,豪华寿司),社区里孩子们玩闹的动静,清晨阳台的风… 太多太多人间气息。

电影整个展开完全没有着急的样子,像极了老年人节奏,缓慢又有效,深深地牵动观众带入进去。尤其是预约赴死那日早上的一系列动作,从观看自己的手在房间晨光里的样子的那一幕,使用了第一视角,一瞬就让我泪崩了。

她好像没有那么认真地对待过自己一般,仔细地端详了自己。

其实,我并不觉得电影是完全批判主义的。只是在陈述一种“很大”的可能。

人是数据,政府也是,经济也是,只是同时人还有自我和他人的感知,但所谓的感知是否也只是一系列数据呢?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未尝不是。

给到人保有尊严的选择机会(甚至可以提前预约做好调整),同时能避免太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从我的个人视角来看其实不赖。

 6 ) 唯一严肃的命题

看得我好累的一部片子,不过主要是因为我今天状态不是很好

本片值得一提的缺点就是外来劳工这个角色的设置了。片子的三个主视角:千惠子女士扮演的plan75受试者,矶村勇斗扮演的plan75工作人员&接受plan75的老人的家属,和因plan75得到工作机会的外来劳工。前两者作为对照组就足够有戏剧张力,劳工这个角色的设置是想表达外来务工人员和孤寡老人一样是社会边缘人群,同样值得关注?抑或是以她来象征“因为‘对社会不再具有价值的人’被‘清理’而多少获得生存空间的余下社会构成”?不好下定论。无论如何,这一个视角和本片的余下部分确实多少有些割裂感

虽然影片提出的这个plan75的概念,严格上并不完全能算作安乐死,本片实际上与一些安乐死题材的作品的内核也足够相似了:当“自杀”这个“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具有了社会认证的合法性,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截自Barry Levinson执导电影,You Don't Know Jack)

影片接近结尾段,两位老人帘中对视的画面确实有触动到我,这得益于倍赏千惠子女士的出色表演,当然这也体现出了一些本片文本上的缺陷:导演尝试着通过一些背景人物的对话,或者一些“社会的态度”的画外音,去渲染出plan75这个概念的病态性云云,例如plan75临终关怀接线员的同僚培训新人的片段,和一些时有穿插的电视播报

导演可能觉得这样“显山不露水”的文本设置很精妙,但我只觉得露骨、冗余,这些文本设置都不如千惠子女士的那一个眼神中所含有的恐惧,来得有力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结尾的。“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我想加缪也不是要借这句话去谈“生命诚可贵”这样老掉牙的命题,只是,做出扼杀掉自己未来所有的可能性这样的选择,所需的勇气,即使不具有也决不是什么需要羞愧的事情。既然降生没法由自己选择,那如何离去,更不该由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物、环境所决定,甚至影响

我个人还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就是这种在国内没有正式引进的外国电影的中文译名的产生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因为我发现这次港台方面的译名倒是规规矩矩地用了《七五計畫》,至于《岁月自珍》……倒也不是说译得不好,只是真心好奇译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去提出这个译名的

 短评

典型有高概念设定,没有展开设定的剧作能力。事实上,没有这个设定,整个电影也是成立。于是,这个设定就沦为硬塞给观众的导演阐释。

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HKIFF47 概念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但个人觉得表现还是差强人意。1、部分场景拍的过于隐晦,开头的枪杀、中间的premier计划、结尾的出走,想讲的没有实际执行出来,就是起个头,那么这个电影的感官体验就还是觉得没有事情被满足(只浮于概念,也只阐述概念)2、多线叙事非常糟糕,既没有汇聚,也没有做到各自发散。我的眼泪反正是定格在了最后一天早晨,后面的戏份感觉非常的拖沓且不必要。

11分钟前
  • 🌈Simon
  • 还行

把社会老龄化问题用一个75计划显化出来,最绝望的是明明一辈子独立自主,就算是七十多也能用尽全力把每天过得井井有条,却明白整个社会都在把自己往边缘丢弃。没有依靠,没有工作,将要拆迁。老,代表着没有未来。即使今天可以活的很好,也没有任何希望。那种绝望如同夕阳,美丽却注定陷入黑暗。

14分钟前
  • 从小瞎看🌊
  • 推荐

#Cannes 2022 前半段因为太累睡着了二十分钟,感觉每个故事和场景之间黏着力不太强,但最后十分钟又是好的

15分钟前
  • 原味乱码圣母
  • 还行

太好看了。个体为一个宏大的主体牺牲的意义;老年人被社会完全拒绝的困境;人对死亡的恐惧和生的意义。每一个细节都抽丝剥茧地展现着导演的思考和温柔。女主体面地和自己的储物柜和自己的小房子告别的时候,眼泪真的忍不住。这么一个认真活着的人,却被社会逼着去死。还有那个刚满75就去递交申请的叔叔。一天都不想多活是该有多么的绝望。还有那个拿着死去的老人留下的财产去拯救自己的女儿的护工。温情又残忍的事实是:老人的死去,的确可以产生价值,让年轻的人获得更好的价值。最后结局女主慢慢走出夕阳,走到镜头外。虽然没直接死去,但是我却不知道她还能走向哪。就像是站在北极点的人无论向哪个方向走都是南一样,女主无论走向哪个方向,似乎都是朝往同一个绝境。这种强大窒息的绝望感太厉害了。

16分钟前
  • 死缠烂人
  • 推荐

新导演还沉稳的,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拍法,很沉得住气,值得新导演们学习。可惜这个剧本不太行,放着一个很好的故事设定,却始终走不进人物,写不出深度。选择了七五计划内的几个人物,最后也没能塑造出群像,反而噱头了主线的力度。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一个沉重的话题,冷静地慢慢叙述开来...却又没有分散注意力。9分喜欢它营造的氛围,在讲一个沉重的话题,人口老龄化+政府鼓励老人安乐死,然而它又把气氛弄得冷静得不得了,让人能沉下来观看,主要是喜欢这点。

24分钟前
  • Daisy
  • 力荐

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故事,似乎可以被无缝塞入《黑镜》某集,却又因地制宜静静发酵它独特的气质。在「让人背脊发凉的近未来寓言」以及「温柔和煦的临终故事」之间,达到了某种让人舒服却又神奇的切换;并且似乎不见关于诸多社会话题的老生重弹。它有种很特别的美,推动观者思考、也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接受这个世界的美。

2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两星半,作为一部近未来电影,只有故事的大前提是虚构的,其他都当成现实,观看过程中还是发人深省、心情沉重。但我认为它提出了问题,却在将要讨论这个系统的利弊之前就结束了故事。不过倍赏千惠子的表演是上乘的,这是一部我希望年轻人能观看和思考的作品。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现代社会版《楢山节考》,大和压抑又矛盾的民族性。这个孤岛社会的一切都为人着想,但无论青年还是老年却同时在为一个虚无的共同体献出非人性的牺牲。很厉害很稳健的叙述,日本年轻女导演带来的意外之喜。看完觉得应该把主竞赛的某片换下来才对。

32分钟前
  • 十二
  • 推荐

这部电影真的能引起我的思考。我快四十岁了。至今依旧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老了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时常被问起。或许到了走不动的那一天,我也会考虑如何体面地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37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真的是倍赏千惠子的独角戏

38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我总说人活到50就够了,那是因为我现在还年轻知道自己还有大把可活。但人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生与死的选择。

39分钟前
  • Frenzywxw
  • 力荐

无缘社会的终极态。不算科幻,是完全可以想见的近未来。有几场戏的置景非常好:穿越黑暗隧道前黄昏打在大巴车上的女主脸上的光线;侄子从医院偷出叔叔遗体后超速被拦停时突然下起的雨夹雪;最后一刻放弃安乐死从医院脱逃的女主在乡间遇见的壮丽日出。活着纵然百般痛苦跟绝望,到那一刻还是不舍得离开啊。

41分钟前
  • Jo_飛
  • 力荐

那是如果改变主意,可以随时选择退出的计划。这是即使改变想法,仍无法对抗衰老的人生。年轻人优雅贴心地为老人介绍着死亡计划,充满了文明社会的体面。同时又在长椅中间设置围挡,反复确认让流浪汉不会觉得舒适。骨灰被当做垃圾处理,孤独是人生的终极痛苦。衰老是罪过,误以为会有选择是最大的错觉。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现代版楢山节考,处于“临终关怀”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四个人(美智老太的话务员也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某种程度的反抗,但plan75的老年人退出机制毕竟不如乡村环境的严酷,其反抗意义也相应被削弱。片子里无处不在的铁丝网,百叶窗,红灯闪闪,即是老年人的诅咒,是年轻人的枷锁。也是对某种文化和经济理性的拷问与质询。日人正如片头的玻璃,远看一尘不染,变焦过去全是斑驳的雨迹。

46分钟前
  • 稽智朋克:D
  • 力荐

比起原版的短片 新添加的菲律宾劳工的线真的没有必要 而为了消弭日本人与外来劳动力之间的隔阂 故意把她设计得人如其名 显得老套又无意义 整体上看 三条人物线也是涣散而无交集

49分钟前
  • 井颯
  • 还行

40年前,倍赏美津子(妹)出演的楢山節考,让多年后观赏的吾辈体会到历史留痕的惨烈;40年后,倍赏千惠子(姐)出演的七五计划,让吾辈自身预感到多年以后晚景凄凉的冰冷结局

50分钟前
  • 祖萌无双
  • 力荐

貌似免费实则只是资本主义逻辑中的一个环节。不管日本政府编织的谎言听上去多么缜密周详,在真实的个体情感面前都会露出马脚,无论《七五计划》看上去多么顺水推舟,也都有推行不下去的时候。78岁的老人还在占着年轻人的位子——还在跟游戏产业里的年轻人「争关注」抢资源,这种「弱肉强食」现象被顶层设计师描述为「人口老龄化」危机。我们注意到,赚钱养家「有牵有挂」的菲律宾人为这项带有明显「灵肉分离主义」色彩的「免费」计划打上了一个问号:能将「灵肉」遗产和遗体分得一清二楚的既得利益者更不容易对这项「XX人口」计划产生心理负担。事实上,他们因可以从这个慈善活动中分一杯羹而更容易支持和加入日本政府的这项计划,而两位因无法终止人情关系而有可能被替代「被死亡」的《七五计划》服务者不约而同地对这种「光明」未来表示出了担忧。

54分钟前
  • Muto
  • 还行

2023.04.01. 文化中心大剧院,4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个人第四场。非常吸引人和具有社会意义的题材,但可惜被编剧和导演讲成个近乎一盘散沙的故事。故事散、节奏慢,导演想讲的事情太多,但剧本、镜头和剪辑又都没有那种控制力:老无可依的日本老年人、客气尽责但“事不关己”的年轻政府工作人员、外来务工的菲律宾小妹,这三条线叙事起来本不应该如此的松散甚至不知所云(菲律宾小妹的个人背景故事几乎对影片本身、除了“挺不容易”之外、不具备任何意义),两位老人(一个平静接受安乐死、一个摇摆不定最后“向死而生”)的故事线和几个年轻人角色并没能真正交织在一起,仿佛大家都在各演各的。如果节奏能再紧凑些、故事能再充实扎实些,或许可以入围年初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名单。

57分钟前
  • 威叔在香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