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吁吁

喜剧片中国2009

主演:葛优,约翰·萨维奇,林熙蕾,刘桦,张秋芳,陈柏霖,梁天,吴晴,李菁,于莎莎,纪连海,郝凯瑞,孔太龙,李勤,曾美慧孜,张进战,裴中中,勃小龙,霸易,司马优,宋维芝

导演:郑重

 剧照

气喘吁吁 剧照 NO.1气喘吁吁 剧照 NO.2气喘吁吁 剧照 NO.3气喘吁吁 剧照 NO.4气喘吁吁 剧照 NO.5气喘吁吁 剧照 NO.6气喘吁吁 剧照 NO.13气喘吁吁 剧照 NO.14气喘吁吁 剧照 NO.15气喘吁吁 剧照 NO.16气喘吁吁 剧照 NO.17气喘吁吁 剧照 NO.18气喘吁吁 剧照 NO.19气喘吁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2:09

详细剧情

中年男人李强(葛优 饰)陷入了事业与家庭以及自身的三重麻烦:公司陷入三角债的泥潭,讨债的天天上门坐办公室里,欠债的经常约出去唱歌,白吃白喝白玩,可就是不跟他提还钱的事;家里老婆疑心他跟女秘书(林熙蕾 饰)有染,儿子(陈柏霖 饰)从美国回家度假,跟个哑巴一样,一句话都不说;他自己经常头痛,检查发现脑部有阴影,可能是癌。为了让整个生活有转机,也为了在自己可能死后给家人铺好后路,他决定要购买Frank(John Savage 饰)祖传的奶酪公司。   年过半百的Frank自有另一番不为人知的光景,祖传的公司入不敷出,跟妻子离了婚,女儿又进了戒毒所,于是挺儿走险企图来中国卖掉自己一文不值的公司然后逃之夭夭。   两个不同种族但又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中年男人都渴望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而现在又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身边出现的女秘书、爆矿老板(刘桦 饰)等人物也都各有不为...

 长篇影评

 1 ) 真相

    本来今天要去健身的,但是回家拿衣服得时候就开始拉肚子。倒霉。计划突然而来的改变,每天每个人都在适应着。做什么好呢?所以只有做清洁,好久没有这么彻底的做清洁了。
   突然很想看电影。幸好,露露跟我一样,疯颠颠的21:40一起到星美看《气喘吁吁》。之前没有看时间,我们到的时候才20:30。于是去逛百盛。哈哈,有点像流水账了吧。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嘛?平常...平常不一定就是难受的。突如其来的变故才是最可怕的。
   洗澡出来,洗好衣服,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每个人都活在崩溃的边缘,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气喘吁吁》表达的就是这个真相。我看懂了。但不是每个人都懂。因为票房属于大多数人对艺术喜爱方式的选择。我坚持不看媒体对电影的评价,因为他们代表大多数人,而我只代表我自己。让我最感同身受的角色就是葛优饰演的李强。我也是头痛,头痛了三个月,最后坚持不住了去照CT。到现在还没有诊断结果。其实不是大脑里面的东西困住了我们,而且自己的心情困住了自己。我们缺少一种积极处事的态度,不是我们不想,而且我们常常被自己被周遭困住。我需要一个契机来让自己清醒。李强用一桩从一开始就是欺骗的生意开始,再让一段亲情的回归,找到了自己,也感动了FRANK,让FRANK也从新的认识了自己。这么简单感人的角色,为什么大家都看不懂呢?也许,是葛优紧锁的眉头,和接近崩溃的表情让观众难受了,其实大家何尝不经常也这个表情么?我同情李强:讨厌的塞车、事业的瓶颈、老婆的更年期、儿子的暴虐、若有若无的外遇、交往30年的知青知己、欠钱不换的吝啬鬼兼情敌、一个给了生意希望的老外,一切一切的镜头的切换,旋转,晃过,耳鸣,结尾让人受不了非主流女孩的歌唱。执着着要上山看日出的李强,把我感动了。而坐缆车上山大喊爱的人名字的时候,把一个骗子FRANK感动了。于是全世界都感动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样的一部“意识流”的电影。也许作者就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而导演被感动了,编剧默认了,所以凌乱的剪接,给人毫无美感的享受。难道葛优接片子的时候,他不知道吗?他知道的。而且他应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接这个片子!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崩溃,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真相。

 2 ) 《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这部电影风评很差,在豆瓣网上也是打分超低。我带着看坏电影的心境看了它,却发现这部电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电影的结构和影像的混乱并没有影响我的理解,整部电影的气场都在“喘息”中徘徊。故事很简单,就是欠钱骗钱不还钱。葛大爷的演出依然精彩,活脱脱一个生活找不到方向的虚空人物。他的儿子也是一个生活找不到方向的虚空人物,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欠他钱和他欠别人钱的人也是,所以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弊病。单个的人物缺乏更鲜明的个性。唯一与这些人不同的就是黑人英语老师和道哥,道哥目标明确,就是去美国。片中的美国商人很可爱,而片中的植入广告则太明显,这也破坏了看电影时的心情。总之这部电影并不是真的那么不堪入目,也可能是我比较能忍耐吧,我觉得它还好。电影的结尾有点突然,而且意图明显,空虚和找不到方向不是没病就能解决的。
                  end

 3 ) 这么好的片子,你们干嘛......?

我承认本就是压抑的人,可你们干嘛退场?你们干嘛崩溃?
那只能说你们理解不了。
LOGO怎么了?敢用这么大一镜头光放LOGO的导演对口水本就是漠视的。
观众,是永不会满足的,纯文艺是装逼又捞不着钱,赤裸裸的商业又嫌媚俗,可谁心里头都清楚没有争议比死都可怕。
可惜是座无虚席那些人,个个带着两片容易变化的嘴唇。
带着眼睛,带着脑袋,却不带着心。

 4 ) 对这个时代进行反思的尝试

实话说,在进电影院之前,对这部电影没有任何预期。就是正好昨天晚上想看电影了,又正好只有这么一部没看过的非少年儿童片,所以就去了。虽然导演没听说过,可好歹上面挂着葛优呢,图个乐呗!
谁曾想,看的过程中一点儿都不乐,还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儿。首先,噪音无处不在。John Savage扮演的Frank一下飞机就遭到某娱乐频道主持人的恶堵。没辙,人就“随机性”地认定了他就是第88888个到北京的外国人。于是乎,化妆师、灯光、摄影、群众……一拥而上,直吵得他严重耳鸣。大清早,天安门广场一帮晨练的人,大喇叭高声放着革命歌曲;公园儿里一群穿红戴绿的大妈手拿红艳艳的扇子载歌载舞;葛优演的那个老板李强,在豪华的办公室里高声打着电话,背景音乐里传来楼上当当咚咚的装修声……
不止这些噪音让我想起了大家天天生活于其中的北京,乃至整个中国。更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Frank手中的矿泉水瓶子的收瓶子大妈,逼得Frank把水一饮而尽。还有教室里那群跟着黑人大龙学黑人英语的老白及其他老少爷们儿们。看他们学那英语,摆架势多于学语言,仿佛摆出某个黑人手势,见人就嚷嚷:“Hey, man!”就让自己变成美国人了。而真正出去“镀过金”的李强的儿子,回国后却一副“打死我也不开口”的废人模样。更精彩的段子还有两个。一是老白他妈——一个虔诚信佛、极具乡土气息的山西老太太,一个在洋人面前假装爱吃Cheese,一转身就吐的传统中国人,在出国梦破灭、老白被抓之后,仍然高声呼唤着:“Go to America!” 另一个更精彩的是李强他媳妇。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与李强恋爱、结婚,那时的她,是当地最漂亮的姑娘。而现在,却因为嫉妒老公的“小蜜(秘)”,患上了饥饿+肥胖症,最后在看过心理医生后终于决定要去整容医院做抽脂减肥手术。
瞧,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喧闹的、沸腾的、人人都紧张的、长幼男女全民参与,无一人幸免的时代。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天天经历着的让人紧张的这些个人和事儿,你说你能轻松得了吗?你能高兴得起来吗?
可是,总得有人出来说说我们这段时光,总得有人尝试着理解和讲述这段独特的历史。不然,我们岂不都成了一群消失在噪音和狂飙突进中的“哑人”?
所以,虽然不愉快,我还是得说,与高唱主旋律的那些个主流导演的主流电影相比,《气喘吁吁》是试图严肃地再现和反思中国现实的第一部本土作品。若没有这个开始,中国人还要一边沉浸在以人数取胜之诸大型庆典的狂欢中,一边做着各种光怪陆离的美国梦,自欺欺人地混混度日。
当然,这部电影的可取之处还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土问题的思考,还有对所谓的“全球化”时期的某些整体现象的思考。比如Frank的父亲,虽然会做真正好的奶酪,但终于因不善经营而自杀;Frank也没能改变这些奶酪的命运,只能靠欺骗度日。而麦当劳、星巴克却日益壮大,全球的人民似乎都相信,这些品牌生产的廉价奶酪,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奶酪。
上面提到,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开始,因此影片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叙事线头太多、拉得太散,剪辑有些地方非常生硬,蒙太奇的过分使用,导致这部电影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和一个流畅、完整的故事。不过,这部分也是由于当今中国的现状所导致。但结局温情脉脉的处理确实是一个本可弥补的败笔。

 5 ) 看不懂不等于烂

说来说去似乎这片子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符合观众预期。
大家想看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式的喜剧,轻轻松松过暑假,满心期待地买了票看葛大爷发功。
结果一坐进去,镜头剪地飞快,还没回过神来故事就往前跑了好长一截。气喘吁吁地想赶上情节弄明白,最后却茫然地出来。
回头以成功商业片的标准义无反顾地给别人打了一星儿
其实错根本不在导演,片子更是无辜的。

看之前我对这片子一点概念也没有。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重看,虽然这种决定每每泡汤。
出去很激动地跟同去的同学讲,这是我在电影院里看过的最好的片子。对方直呼看不懂不好看,当即被我数落一通。
保持着这份热情,回来直接打了五星。

看到一个强大的3.6豆瓣评分。
感觉好些人看都没看,先就随便选了几个使用率高的诸如“硬着头皮看下去的电影”标签保存了。出来看电影儿不带这样的啊。看都没看乱评些啥呢。大家都说不好你也跟着说么。

先说不喜欢的地方。
海报太丑。看上去像劣质国产。
字幕翻译感觉不正。有些翻译地不够准确。(不知道各地影院字幕是否统一)


很喜欢人物出场和叙事的方式。
个人最讨厌很白的东西。譬如很多流行的青春言情小说或者劣质网络码字工程。也譬如国内某些电视剧。现在电视剧几乎不看了,所以也举不出什么例子了。
之前听同学说,非常完美是爱情片且故事很清楚,兴趣全失。那种东西不给人咀嚼回味的机会。而且情情爱爱的个人有个人的方式想法,看太多别人的没意思。

这个片子的叙事相当不多,有些情节稍显不明,没有铺开讲透,只在一些很零碎的对话之中大致地交代了。好些人讨厌场景切换太快,这只能说要在90分钟内尽力表现更多比较考手艺罢了,当然同时也考观众,头一回下来还不能看很明白。我觉得重点不在叙事,要把故事讲清楚很简单,但是不需要每次都讲很清楚。故事太多了终究也是故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假的。

人物的表情和姿态是最有趣的,不管是演技的功力还是化妆布景的效果,总之很有表现力。整个过程我边看边笑,别人不笑的时候我直乐。笑点很黑色,有时爆冷。感觉重点其实在人的心理状态,一些奇怪的秘密,顽固的执念,病态以致变态的生活。

当葛优爸爸叫儿子写下自己的未来规划世界观时,我知道其实这些他都没有,那些词都太虚了,要我我就把握现在,以前人的一套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不用理会太多。他有自己的想法,一个叛逆的富家子弟,只是父母的所谓好心让他窒息。短信里面,他很温情地显示出,我很清醒。其实他老爸心里有没有这些个XX观也很让人怀疑。
所谓young angry people.讨厌对话,感觉浪费口水。挺典型~

电影区别于书的特点就是它有画面。再多,就是声音。不是人声,不是对话。最早的电影没有声音却很蓬勃,因为没有对话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对话不明也没关系,我可以拿着一部全是德语不带字幕的egoshooter看上半天,就是觉得好看。喜欢教父,看pacino的一颦一蹙(原谅这么个女式词)一举一动。他话很少,但是表达很多。同样的是那个法国动画疯狂约会美丽都,多好看一片子哪,几乎就没有对白。这个片子同样,里面的人不会告诉你我怎么怎么样,但你就是知道。除去了一切声音对话你还是能知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哈哈哈~其他什么台词不论经典或不经典,都不干我的事。

说到声音,配乐很棒,尤其喜欢片尾曲。当画面在那些监狱般的高楼间徘徊时,那个带着电气色彩的冷冷女声稚气地发问,你们怎么都一脸木讷,我就觉得一切都特梦幻,浮生若梦,匆匆瞥过。片尾字幕里说是萨顶顶唱的。就算它表达了些若有若无的消极情绪,也总比金玉其外的乌托邦好。

吁吁里面,人物有两个极端,以frank及李强儿子为代表的耳鸣小声乃至无声派,以葛优和他老婆及hanna为代表的神经质shout派。相同点是都有不同的problem.一场电影看下来脑子被弄得昏昏的,耳朵接收了海量声响,让人感到迷茫,就像里面的人物,不知道该干什么,紧张,失望,臆想,愤怒,疲惫。然后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场。

他们的生活是每天疲于奔命,或者无所事事。现在看来,只有mr. dragon活得最有滋有味,而且脑子清楚,造型华丽,案底干净。找胸部模特的那个银色偏分盖头男,老实说长得像娘娘腔,也让人很有印象,好像还是俩双胞胎,一副自在的样子,没事看看天呼吸新鲜空气,说话很冷静。


如果有时间再看一次,回头会再多说几句。或许会有新发现。

——————————
9月1日:这场景。比新概念作文拿到高中老师手里争议还大。而且仿佛我现在还呆在学校里,周围是古板的先生,摇着头,咬牙切齿,“这写的啥呢……真是……”
说句题外话:人家戈达尔的电影史那么大一堆晦涩影像,场景剪得更快,更看不懂,怎么就没什么人骂呢。
——————————
看完第二遍。
有很多生活的琐碎,譬如frank早晨刷牙,牙刷柄竟然断了,这种事挺鸡毛蒜皮的。不过当时笑的人挺多。
有一回车上两个跳舞的年轻人,扭来扭去的,像俩白痴。
配乐最有印象的是那天李强带frank第一次爬山,到当年插队的地方去,可惜路只修了一半,就那一段,一首中国特色的歌,挺调皮的感觉,不断涌向高潮,最后在他们到达那截断路的时候完美收尾。逗。
好多地方电气色彩挺重。另外有几个阴森动机不断重复。
片尾依然很好听:好吧,那我要开始啦……你们怎么都一脸木讷……被吓傻了吗~~
李强在面对frank的时候似乎常常沉默,与平时大嗓门明显区分开,两次爬山都是。
声音做得让人身临其境。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吵。人人都争着在说话,真中国特色。
画面有时有故意的扭曲处理,frank去他们家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在桌子上坐着,那镜头感觉像哈哈镜。王兆达出车祸之前,他好像进入了异次元一般。
好些人物的臆想都挺超现实地拍出来了~像王灵丽对着镜子吃饭的时候眼前李强跟明辰的亲热镜头,那个地方其实我也笑了。。。囧
郑重客串了个在王兆达面前耍混的热血年轻导演呢好像~!我组都建了!

 6 ) 先锋黑色喜剧岂可混淆于商业搞笑

      气喘吁吁的从电影院牢骚满腹的人群里中挤出条路赶回家来,火急火燎的运行P2P软件在充满回忆与思索的等待后,饶有兴趣的再看一次《气喘吁吁》。这恐怕是我从开始复习司法考试以来的这段时间里做的最为“离谱的”一件事。当然,这破事儿之于我的理论世界里是无比靠谱的,于是带着微笑,毫不犹豫的在豆瓣评价里标上五颗小星星。
    
    当我带着Vae这个自称mature lady的小恬妞和她那个过分斯文的女同学来到电影院时(对于那个开车送我们到电影院等我买完票却仅仅在沙发上停留了三分钟不到就离开的混蛋弟弟Sam我决定在这篇所谓的评论中将其忽略),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是机器侠、特种部队(已阅)、非常完美(无趣)、气喘吁吁。显然,对于国产科幻片极具厌恶的我在得知机器侠的产地后抱着与其伤害视听感官毋宁损害颈椎间盘的态度毫不犹豫的选择让大美女Vae将票换成了仅剩情侣厅第一排位置的《气喘吁吁》,毕竟带着葛优tag的喜剧能起到一个放松我在司考复习中无限紧绷的神经、舒缓情绪之功效。当然,事后证实,那些个红得发黑有些邋遢的情侣卡座和第一排的“绝佳”视角最终造就了我们两女一男无比的肉体负担,腰酸背痛腿抽筋之广告词屡屡脱口而出,题外之话,且按下不表了。

    打从一开始,听见葛大叔说“早有预感,我早就有预感”这亲切的声音,便从容的准备感受《非诚勿扰》那种轻松诙谐,尽管没有冯导搭档,我还是坚信着那个从编辑部开始的葛叔叔能像东宝饮料般赐予着我快乐。可是,从那块黄橙橙的起司到两个背影穿行于存放着满满起司的狭长空间,在光与影里镜头忽然切到汽车里摇曳的挂饰,而语言从地道的美式英语到熟悉的京油子腔,这一巨大的跳跃幅度,让我满腹狐疑。而一直萦绕在耳边的葛大叔的声音却始终没有见到他可掬的笑容,已经开始撼动我对电影的既定印象——喜剧片。毕竟,在那么长一段时间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手法,是更惯常于文艺作品之中的。
    
   然而,从女主播对六个八口齿不清的报数到之后白先生、白太太滑稽的造型,以及他的英文老师大龙满口胡诌粉墨登场,还有影片前半段始终穿插着的对于4的忌讳和8的追捧这样一系列表现,无疑都是典型的幽默桥段,或者是如有人所说的黑色幽默。这些,稍微的减缓了我对影片的不耐烦,然而,自始至终我所期盼的充斥影片的无厘头笑点与葛式经典京油子对白却并上演。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咒骂埋怨牢骚不是喜剧片而是文艺片的最大原因所在了。看惯了周星驰风格、冯葛搭档乃至美国派的观众们,已经习惯于将喜剧既定为一种完全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捧腹的电影,人们疯狂的将喜剧与搞笑画上了等号,于是乎惊声尖笑和恶搞斯巴达三百勇士这样的电影才不断的涌入市场,商业电影的特性使然。

   只是,大家都忘了,喜剧与悲剧界限分明的时代早已远去,那个叫做黑色喜剧的东西,早已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它既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编剧们凭主观意志假想创造的,它们是各种社会现象的反映。好比国人对于数字的迷信,好比李强的秘书一直在接受某些所谓大师的指点,好比白太太在矿塌了后疯狂为死去的孩子们超度念经,又好比白先生说与Frank合作是因为气场相和,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充斥在影片中间。这种反映显然是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的,而导演虽然也抨击了这些世俗的现象与氛围,但是同时也刻画了存活在这个社会环境里的人们无比的挣扎与无奈,因而影片的大部分一直在跳跃的节奏和不停切换的镜头中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这种悲观绝望的情绪,被体现在各个主人公的身上,暗喻着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着艰难与苦闷,无论是典型被琐事困扰的中年男人李强,还是他那个始终怀疑他有外遇且假装坚强却脆弱不自信的老婆,再到他那叛逆的被西化了的punk风格的儿子,以及因停产危机和女儿吸毒饱受煎熬的Frank,还有心思缜密的白老板、白太太,一心憧憬明星梦的李强秘书,最后到边线人物王兆达的绝望与无趣,故事支离破碎的叙述与镜头频繁的切换让观众们眼花缭乱思维混沌。却始终被一种苦闷和悲观压抑着,这对于观看者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应该说,导演让所有观看电影的人都尝试到了那种极度混乱尔后烦躁压抑的感觉,连空气里也弥漫着无趣与倦怠。所谓的西方文化(纹身、摇滚乐)的影响,其实在电影中只是一个缩影,一个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状态的缩影,它代表了黑暗、厌世,也反应出人们的挣扎与无奈,而这些文化产物其本身也恰恰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所衍生而出的。
其实,影片里隐藏了许多许多耐人深思的话题,比如一个非常富裕的王兆达之所以要逼着李强还钱,不仅仅是因为债权本身的主张,更是他对于生活无聊无趣的发泄渠道,他不停的指使人骚扰、捣乱,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有钱却未必有趣这一主题昭然若揭。又如,白老板对于Frank生意的豪爽融资,打着所谓天道的幌子而实际只是为了逃避矿难究责外逃他埠而耍出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法;Frank和李强相互欺骗以图自保的古老桥段,还有李强与他老婆那典型的中国式现代婚姻与家庭,以及他孩子所展示出的叛逆倾向,李强秘书为了星梦被潜规则等等等等,这些被现实里存在无数个原型的人儿们,每每想扼住命运的喉咙却往往被命运扼住了喉咙,黑色幽默的艺术正好赋予了这些角色无限精彩。

   而片子的结尾,其实还是喜剧的,毕竟葛优的病确诊无碍,与他老婆重修旧好,而Frank终于放下了包袱回国,两人最终坦诚相待,终究谁也没骗到谁。可是Frank的话是有深意的,在麦当劳、星巴克充斥的当下,那些人吃下的所谓的奶酪,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奶酪,而制造着顶级奶酪的厂家却不得不面临破产,急促的催费声里,电话断了,电影完了。或许这就是导演隐藏的一种自嘲吧。

   很久不写冗长的评论,但是我想说的是,看不懂的人儿满口咒骂,看懂了的人儿理解了思想。这种片子之所以票房高却口碑不好,个人认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该将其列为喜剧片的范畴。尽管黑色喜剧仍是喜剧,可是大多数国人的概念里,喜剧和搞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混为一谈了,导演过于先锋的理念与偏执沉浸于自我表达的同时,忽略了商业片的最终定律,究竟是谁在为电影买单,又是为了什么在为电影买单?我想,绝大部分人,是为了葛优那个满口京油子腔调的中国式诙谐错误的掏了口袋吧。那么是导演错了,还是观众错了呢?呵呵,角度不同,自然答案不同。而我,从影片最后话语里隐藏的信息中,读出了属于我的理解。

 短评

完了,看完以后就我觉得好

3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难怪会有个一尺多长的剧情简介,因为看过后还是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只能让观众看剧透来了解剧情。导演就像是个8岁的小孩看到身边任何事情都觉得新鲜有趣一样寻找笑点。

4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很差

看得气喘吁吁

6分钟前
  • S姐
  • 较差

看的我睡着的电影

10分钟前
  • zita塔塔
  • 较差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12分钟前
  • 达摩西™
  • 很差

坐在我旁边的大叔愤怒了,电影结束时大喊:“这是什么J8玩意儿!” 不过这片子挺黑色的,贪官大款中年整容大妈富二代...各种中国病人都高分贝亮相,搞得这位老外很聋很头晕。总之,觉得这片子挺逗的

13分钟前
  • Orchid
  • 还行

太好了 麻痹院线总算有中国观众因为看不懂说烂的片了 因为葛优出现而变成了一部冯氏喜剧?不过相比傻逼非诚勿扰这个不是好看多了吗

14分钟前
  • 茶壶
  • 推荐

1、广电总局为什么允许一个广告里插播电影?!2、电影质量不合格能不能向消协投诉?! 3、葛优最近是不是投资什么失败,很缺钱花?!

15分钟前
  • 云翔
  • 很差

开场半小时就领悟为何葛爷们强调看完字幕再走。并非字幕后有埋伏,而是想中途离场的人太多。

19分钟前
  • 开树的花
  • 很差

看得真累……不过绝不是烂片……

22分钟前
  • 菠萝
  • 力荐

我就积点口德吧~~各位小心,别说我没提醒过~~

27分钟前
  • 关雅荻
  • 很差

名字起坏了。。。真气喘啊 ,不流畅

31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还行

恩~借用这句“看不懂不等于烂。。。”

34分钟前
  • Mo ~
  • 推荐

一声叹息...

36分钟前
  • 豆瓣天后董小姐
  • 还行

我操,这是嘛呀!

41分钟前
  • 沉默的约翰尼斯
  • 很差

这要是部西片就是狗屎,国片至少及格。反驳烂片的基本手段:“楼主你拍一个我看看”,这话搁这儿比搁别的片子更合适。操,我tm当然看懂了。李菁!李菁!太刺激啦

43分钟前
  • 糕41
  • 还行

发自内心的,不装13的,我觉得是部好电影。

46分钟前
  • Ken@永不妥协
  • 推荐

太烂了。。。

50分钟前
  • スダミルク🥛
  • 很差

太费解了,我真的没看懂。囧

53分钟前
  • Miu
  • 还行

结构凌乱。生活沉重如斯——

54分钟前
  • 麦兜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