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喜剧片法国2010

主演:热拉尔·德帕迪约,吉赛勒·卡扎德絮,帕特里克·伯利奇,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德梅松,莫拉娜,让-弗朗索瓦·斯泰弗南,克莱尔·莫里耶,索菲·吉耶曼,梅兰妮·贝尔内尔

导演:让·贝克

 剧照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2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3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4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5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6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3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4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5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6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7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8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19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5 16:09

详细剧情

  肥胖、粗俗而不失善良的50多岁男人基曼(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住在母亲花园旁的房车里,平时打理菜园,和朋友们泡小酒吧,时而和年轻女友安妮特(索菲·吉耶曼 Gisèle Casadesus 饰)在小窝里浪漫温存,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母亲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老师因为他的愚笨嘲弄;哥们儿喜欢他却又常常嘲笑他。女友想要个孩子,他却因自卑一直不肯答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有一天,基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吉赛勒·卡扎德絮 Gisèle Casadesus 饰),他荒芜的脑袋里开始萌芽。知识渊博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几乎花了她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从此,基曼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玛格丽特的阅读......

 长篇影评

 1 ) La tête en frich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爱上了法国电影。不是因为电影里动听的法语,也不仅仅因为那些干净唯美的画面或是曲折动人的情节,只是因为那些或深或浅地埋藏在电影中打动人心的地方。它们悄无声息地浸润着电影的每一寸土地,直到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那片土地早已开出一朵小花。
    至今所看过的法国电影,都不约而同地具备了同样的特质。不论它们讲述着怎样的故事, 采用着怎样的叙事方式,南辕北辙的电影也终会在某一点殊途同归,那就是,被感动。是不矫情,不做作,不虚伪,不刻意,真真实实地被感动。是电影被自己感动,我亦被感动的感动。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也是这样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线索,缓慢的叙事节奏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电影只是讲述着一个平凡人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正是这样的平凡与普通,才能够轻易走进许多人的心。
    勒曼在公园里数鸽子,玛格丽特在长凳上看书,他们于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相遇。头发苍白的玛格丽特为年轻人勒曼朗读,勒曼闭起眼睛想象文字里的画面。生活如同午后的阳光,晴朗而温润,似乎每天都是相同的模样,但却不知它正悄悄发生着改变。当勒曼和玛格丽特在各自的生活中经历了或喜或悲的变化后,电影以一个巧妙的结局,送给了观众最温暖的打动。
    看电影时,就一直想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影片中那些美丽的台词记下来:
    “如何去想象一个没有鸽子的城市,没有树木和花园,没有挥动着的翅膀,没有沙沙作响的树叶,这样一个灰色的世界,一切皆以既定。人们望向天空才得以知晓季节的更替。和煦的暖风吹过,我们才知道春日以至。或者是,货郎从郊外带来的一揽子春花,才让我们感受到这仅售于市场的春天。”
     “在这样年轻的时候,敏感的阶段,被人如此爱慕是很难的,这让人有所期盼。我们寻觅、期待、等待。说到母爱,是在黎明时分立下的永远无法兑现的誓言。每一次一个女人拥你入怀,紧紧地抱着你,都仅仅是聊以慰藉。我们总是在母亲坟前恸哭,像一条遭遗弃的狗。”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里。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般疯长,有些另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爱情故事里,从来不仅仅有爱情的存在,有时,是一种很简单的‘我爱你’,没错,我们相爱。”

 2 ) 玛格丽特的字典

在爱与柔情之间
一个奇特的发现

她没有别的称呼
以花为名
依书而存

形容词像及地的长发般柔软美丽
动词如杂草一样坚韧,傲然

有些停下来
静悄悄地走进我心里。

在爱情故事里,超越爱情

有时候
不仅仅是爱情
然而我们,彼此深深相爱

一个不同寻常的相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你

她是那样的小巧灵动
清新秀丽
有着花朵般的名字;

他给了我一本书
页面在一瞬间展现在我的面前

请不要离开,请等一等
现在还不时候,亲爱的小花朵
请让我走进你的生活
请让我了解你的一点一滴。

在爱情故事里,超越爱情

有时候
不仅仅是“我爱你”
然而我们,彼此深深相爱。



 3 )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人生至美的情感

(芷宁写于2013年10月7日)
    在影片《与玛格丽特的午后(La tête en friche)》里,和大鼻子杰拉尔·德帕迪约演对手戏的老太太吉赛勒·卡扎德絮在出演这部影片时,已经几乎一百岁了,在此,不得不为她那如水过无痕般的精彩表演喝彩。而她饰演的孤独老人玛格丽特的出现,则像是上天给予从没得到过母爱和家庭温暖的老实人热尔曼一个补偿。片尾,因为费用问题,已经转到一家便宜而简陋的养老院的玛格丽特,被热尔曼偷偷带了出来,而热尔曼想要照顾如祖母般的玛格丽特的愿望,则让影片闪烁着美好的人性光辉。
可以说,这是一部散发温暖与温情的电影,而这种温暖不是突兀的出现,而是静谧地流淌在影片中的,仿佛润物无声的丝丝小雨,带着美好的气息,有着最单纯的愿望,不刻意做作,安静地到来,悄悄地抚慰着人心。而影片的景物色彩也带着令人舒服的暖意,很多场景虽然设置简单却温馨暖人,特别是供人休息的公园长椅,显得朴实无华毫不起眼,却在午后的暖意下,令人观感良好,一如片中的人物和故事。
菲利普·拉金说过:“你的父母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意,可结局注定如此,他们不但把自己的过错传承给你,还会为你专门加上几项。”片中的热尔曼有着不幸的出生和成长期,即便在长大成人后,依旧生活在他那简单粗暴的母亲的阴影和控制之下,在他粗劣单调的人生中,遇到像玛格丽特这样文雅多识的老人,仿佛是最美好的善缘,无关其他复杂的内容,只关乎人类最基本的关心和爱心。
午后公园石椅边的偶遇后,玛格丽特便定时给大老粗热尔曼读书,如加缪的《鼠疫》,将文明之光一点点输给热尔曼那还没来得及开发就已经荒废了的心脑。玛格丽特仿佛是开启热尔曼人生另一扇窗的使者,她让热尔曼有了发现自我、并接受自我的认知和勇气。玛格丽特还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善感的心灵,她仿佛一个低调的哲人,总说出贴合心境的话语,如“衰老,尤其对他人而言,是种负担,不过,岁数大的好处在于,即使烦恼,也持续不了太多的日子了。”再如,得知热尔曼的不幸遭遇后,玛格丽特宽慰道:“如果一个人童年时没得到足够的爱,一切都还等着被他发现。”也体谅道:“漠不关心是最糟糕的了,尤其作为母亲。”
可以说热尔曼的人生有很多不幸,不知所踪的父亲、怨气冲天的母亲、总嘲笑挖苦他的小学老师,而且他因为阅读障碍被众人歧视继而失去了接近人类精神财富的机会。所幸,天性善良的他在陌生人那里得到了久违的慰藉,有时候的确可以“期待陌生人的善意”(语自《欲望号街车》)。何况他还有个善解人意的女友,虽然他的开智进行得晚,但进行得好。
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的热尔曼,有着一种蠢蠢的可爱,反衬出老奶奶玛格丽特充满睿智的可爱。首先,热尔曼在外形上就给人醒目的感觉,和娇小的玛格丽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帕迪约还演出了这个几乎文盲的可怜人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以及良善淳朴。在片中,德帕迪约的眼神是单纯的,在和玛格丽特接触、接受到文学的逐渐熏陶时,他眼中又闪着隐约的快乐,在自己能力不及无法使用字典时,又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当得知玛格丽特的眼睛将失明时,他难过惋惜,而当自己决定为玛格丽特读书时,表情又是那样笨笨的可爱。
片中,默默无闻的热尔曼总偷偷在英雄纪念碑上刻下自己名字,让观众对他这种想要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的内心渴求感到疼惜,而玛格丽特则是让热尔曼的内心充实、获得存在感的引导者。片尾,热尔曼开着车带玛格丽特回家时的旁白令人感动——这不是一场平凡的相遇,除了爱与温情,没有其他的形容词,她以花为名,活着文字中,在缠绕的形容词中,在草长莺飞的动词中,有些人以刚挣脱,她却以柔胜出,穿透我身,直至我心……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候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然而我们相亲相爱。
在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然而我们相亲相爱,这是一种至美的情感。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9886648_d.html

 4 ) 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

一個人的童年到底有多重要?這幾乎是無法預估的影響。
有時生活的重壓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被忽略的吧?其實只不過是因為父母本身失敗的人生,才導致了這些暴戾、冷漠和瘋狂的行為。

杰爾曼就是如此長大了。所幸他並沒有成長為一個冷漠暴戾瘋狂的男人,相當令人驚奇的是,他敏感、熱情、善良而有愛。做不同的工作養活自己,有親密的女友,種各種食物花朵,有一班常常喝小酒的老友,最快樂的事是公園裡喂鴿子,並分別給它們以名字。他唯一的缺陷是,識字不多。然而人生憂患識字始,這樣反而更好,他得以過著一種簡單滿足的生活。

童年的陰影無處不在,是以仍然感到孤單。渴望母愛。

當他在公園裡遇見九十五歲的瑪格麗特時。人生開始變得不一樣了。當他對瑪格麗特說,認為自己的母親並不愛自己,甚至從不正眼看他一眼時。智慧的老人說,正是因為並未擁有,所以才給了你發現并且期待的機會。如中梵咒。

她開始教會他閱讀。這是一種有別於「生死朗讀」和「枕邊的男人」、「奧斯丁讀書會」完全不同的朗讀記。這次讓我們記起的是加謬的小說「鼠疫」。在瑪格麗特的閱讀中,杰爾曼如同敲開想象的思維,開始走入文學與閱讀的新世界。請相信,一篇雋永優秀的文字被朗讀出來與默讀在心間真是會讓人產生極其不同的感覺。

何用字字相識呢,其實傾聽的同時也已經是閱讀。文字如同有著翅膀的小小天使,會在我們的腦海中進駐長存。

如此安靜美好。

然你要知曉,瑪格麗特的原意是河流。我們總不會永遠沉於河底靜享好時光,而這條河流不管流經哪裡,亦有變化。她的眼睛因為年邁頻臨失明,家人付不起昂貴的費用也令她不得不離開療養院。她曾經開啟了他的閱讀之旅,這一次,他成為她的眼睛,他在愛人的鼓勵下學會自主閱讀,并且將這種朗讀回饋到瑪格麗特身上。瑪格麗特開始閉起雙眼靜靜傾聽,想像著杰爾曼朗讀中的小說世界。

電影最溫情的並非是瑪格麗特與杰爾曼的朗讀時間,亦不是他把她當母親般侍奉終老。而是杰爾曼在母親瘁然去世後的最終晾解。那個倔強癲狂的女人,如此細心地保留著杰爾曼出生時的一切,並留給他一生中最安穩無憂的所在。要彌補的愛已經來不及,可是也從未消失過。它一直靜靜地安放在那裡,等待著發現,原宥,釋懷。

看膩了所有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故事過後,Jean Becker 說,在愛的世界裡,並非只有愛情。深以為然。有些感情,或不如愛情般驚心動魄刻骨銘心撕心裂肺,可是卻永比愛情來得溫柔、長久,教人眷念依戀。

 5 ) 书

从本质上说,《杀手莱昂》、《刺猬的优雅》和《与玛格丽特的午后》都是同一类型的法国电影,前者是男人的童话,后两部则是女性的,尤其文艺女性的童话。

《刺猬的优雅》中五十岁的寡妇荷妮是个矮胖平凡的门房,为人冷漠寡言,毫无特色,但在荷妮紧闭的门背后,却有一个充满了书籍的隐秘小天地。小女孩芭洛玛与新住户小津格郎先生窥见了荷妮的秘密,他们发现这个一贯泯于众人毫不起眼门房竟有着无比优雅的精神世界,那里有列夫托尔斯泰的俄国风光,还有小津安二郎的“红豆布丁颜色”的山脉,那里住着一个不卑不亢,细腻而渊博的女人。荷妮在与小津先生几次交往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特色,哪怕她心知自己与小津先生再不般配,自己的身份哪怕再细小卑微,她的态度始终如一,不隐瞒、不谄媚,尽管也会背后自怜,却绝不作态。正是这份坦荡让小芭洛玛着迷,说那是“刺猬的优雅” 。荷妮的这种优雅,是真读书人的气质——博大的谦卑,孤高的骄傲。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中也有一位读书人——九十岁的孤寡老太玛格丽特。玛格丽特住在养老院里,每天的娱乐是中午步行去公园,坐在阳光下的长凳上读书。读着读着,就遇见了也常去公园长凳上吃午饭的乡巴佬杰尔曼。这个杰尔曼从小便有阅读障碍,个头胖大粗鄙,被朋友们取笑调弄也不怎么在乎,总之就是个粗线条的下里巴人。杰尔曼与玛格丽特因数鸽子而相识,因卡缪的《瘟疫》一书而相知,谁也没想到完全不是读书料的杰尔曼竟拥有丰富细腻的想象力,他听玛格丽特读书听得入了迷,每天都准时等待那个和书籍的约会。

《刺猬的优雅》和《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两个都是爱情故事,都有喜有悲,而且还都不怎么现实。不论是文艺女性荷妮还是乡巴佬杰尔曼,他们都因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进入了一个崭新世界,他们所爱的,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人,倒不如说是一种人生的可能,一种“逃离鱼缸”的升华。荷妮是主动而小心翼翼地在她隐秘的心灵世界中寻找这些可能,直到她遇见小津先生;杰尔曼则是误打误撞,懵懵懂懂,直到他终于在罗曼•加里的自传《黎明的承诺》中找到了与母亲关系的终结点。这两部电影都不完美,都没有对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作出百分百令人信服的解释与安排,严格说来都算蓄意煽情的产物,但我依然感动得全不在乎,就好象我曾动情于莱昂,不会追究为什么一名杀手会只喝牛奶,为什么街头枪战发生得司空见惯——这些完全不是看电影的重点嘛。童话之所以为童话,正是因为它们抛弃了现实世界的某些逻辑束缚,将隐藏在人心底最真实渴望挖掘出来,赋予它们形体、气味、感受,赋予它们生命,让它们在最美好灿烂的情境中得以升华。

那么,对荷妮、杰尔曼和玛格丽特这些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来说,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那么与众不同,让他们从灰暗的现实世界中脱离出来,成为观众眼前那些发出彩虹般光彩的有故事的人呢?

书籍、阅读。当然是书。

书是有魔力的。玛格丽特送杰尔曼一本字典,帮他识字,告诉他“你会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你在迷宫中走失……你停下来……你会做梦……”每一个爱书的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书籍并不只是带人行万里路那么简单,她带你进入的是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在那里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时间空间都不再是阻碍,从宇宙零秒到世界终结,从一个人的心到万千人的梦,只要你愿意,书都可以将这些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有景,有境,有情。

是啊,书中有情。那些薄薄的纸页上承载的是怎样一些千徊百转浸透了爱恨的文字啊。有的书是热烈直白的,情感的细枝末节都诉诸笔端,讲解得明确无误;有些书则是缱绻内敛的,她们不谈情爱,但她们描述,描述四季交替中那些最难于捕捉的光影,描述最微妙、最无法定义的小活动、小变化、小涟漪。但谁又能否认,那些沉默的字母与字块间,在写作者的心与笔之间,没有一股爱意暖流在淙淙流淌呢?就好象小芭洛玛从没跟荷妮说过“我爱你”,但她一笔一划地画荷妮,画她的小屋、她的书架、她的书,做成卡片悄悄塞进门缝;就好象杰尔曼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他给玛格丽特做手杖,他一遍遍地练习朗读,就是为了让小鹿一样优雅的玛格丽特继续与书为伴,与阅读厮守终生。

写书人有情,读书人也有情。玛格丽特从不嘲笑杰尔曼的无知,她专拣那些抓人心绪调动好奇的片段读给杰尔曼。杰尔曼感谢玛格丽特读书给他,而玛格丽特却说是两个人一同读完了卡缪,“一个好读者本来就是一个好听众”。荷妮管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懒猫叫“列夫”,小津先生的两只灰猫一个是“列文”,另一只叫“吉蒂”。这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小秘密。谁能想到不同空间里那些毫无关联的个体们,就这样因着那些薄薄的纸页跨过时间与空间走到了一起呢。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完全没有表达的机会,但随着目光轻轻拂过一个又一个的字、词、句,他或她从此就慢慢进入了他与她的心底。这感情甚至完全无需表达,不,再华丽的形式也都是苍白。只有阅读,阅读,阅读。阅读是读者写给作者的情书。

这无声的情书里承载着真理。有谁不会“在母亲的坟墓前嚎啕”,又有哪个家庭不是“各有各的不幸”。书籍的动人不仅是她美丽,也不是她奇趣盎然,她动人是因为那情感真挚、真诚、坦白。好作品是一颗颗被剖开了的心,所有的秘密、心事、成熟与不成熟的思考、质问、苦闷、沉积、追寻,全都摊开晾晒在读者的眼前。作者与读者在这条路尽头所共同寻找的是混乱无序的人生里一些稳定、真实、坚如磐石的东西,这东西便是真理,是爱。

我喜欢《与玛格丽特的下午》中杰尔曼被年轻漂亮的女友安妮特莫名其妙地深爱,喜欢玛格丽特那张与非洲孩子们的黑白合影所透露出来的小讯息,也喜欢《刺猬的优雅》中又穷又老没上过什么学的荷妮竟然坐拥书城,是无以伦比的精神贵族。因为这些人物与书本、语言,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没有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没有甘于孤独的执著坚韧,没有那一颗保持原初的赤子之心,他们便不能与书籍厮守过那么些平淡而又奇妙的日子,维系那样长久而又热烈的激情。我不觉得这样的逻辑过分虚幻脱离实际,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真实,是每一个人物隐藏在世俗身份背后的精神核心。

于是,书让人发现了爱,爱让人选择了书。这是多么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啊。

 6 ) 白天与黑夜不会互通有无

我们的诗人说,好的长篇小说,构建了一个世界,怎样的世界呢?人们愿意居住进去,可以诗意栖居。有玛格丽特的世界,无疑就是这样的世界。居住进去,想一想,玛格丽特正在晴美的阳光下读书,或者热尔曼正在温柔的臂弯里打磨手杖,也该感动了。这个九十五岁、与鸽子同名的存在,在呼啸的汽车上叫喊着你这是绑架时,欢乐而烂灿。往后的某一天,依然憨胖的热尔曼也许会给玛格丽特读到“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他又该闭上眼睛,想到,哦,我绑架你的那一天,正如小狐狸驯养小王子的那一天。我们的生命短暂而又期冀着浓烈,能被驯养的旅途,就是安稳了灵魂的旅途。让我们被驯养,被书驯养,被善良与温存驯养。

坚硬而又多日的无情,被拿到留赠字典的热尔曼轻松撞碎。向来偏爱留存了温情与人间值得的电影,那些号称为提出问题或引起公众关注,而一片绝望的影片,愤怒而难以自恃。我不觉得在今天的人世间,至少是中国,这样的影片能让人认识到问题,能让人变好。昨日看《少年的你》,即是此种感觉。我不知道这位导演对校园暴力有多少十分深入的了解,但我确信这种影片传达出来的黑暗远多于光明。一些细节无疑是好的,但整体的黑色氛围令人想去死。(如此说来,岂不是很“好”的电影?)就像北大女生自杀的事件一样,真的让很多人冷静起来了吗?除了泛滥的同情,可能给更多人提供了教材。《少年的你》不也是吗?那样的老师我想信有,那样的同学我也想信有,可我不相信那样的老师和同学会凑到一起。

当然,这些都产生于“想”,就无法排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可能是自已太不相信其他人,我们的大众大多数是好的。在这样的时间,这样自己和自己玩,觉得酷冷无情。病毒在大地肆掠,安然躲在一角,看电影,看书,有什么用呢?北野武说“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同一个民族的那么多人,被“关押”在不同的地方,冰冷而凄凉。谁也不确定明天还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儿子,女儿。这些人里头,有还在吃着奶的小婴儿,有也许刚刚谈了恋爱,有一个可爱的女朋友或男朋友的青年,有肚子里怀着小孩的母亲,也有辛辛苦苦才挣扎到晚年的老人。他们被隔离,恐慌而又无助。就是这样,却在网络里看见了不同版本的“正义”视频,用方言骂人用普通话说中国加油。“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如果这话今天说,不知道会被打死多少人。

祈求一切都被原谅,祈求我们,都相亲相爱。

 短评

在82分钟的电影里,还能把大段大段的时间让渡给书本,这就是法国人的奢侈。

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真美好啊,在那么零碎短暂的阅读午后延伸出的友情。法国人多可爱啊,突然想到大鼻子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塑造的角色永远那么乐观热爱生命

8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这个老太太的演员真的95岁了……

11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你甚至可以在电影中爱上阅读

13分钟前
  • 颜良
  • 力荐

结局的绑架太可爱。

18分钟前
  • 琦殿
  • 推荐

其实最伟大的是“茴香女士”!是他包容了日耳曼的“蠢”,是他爱上内心纯良柔软的他!

22分钟前
  • 中午吃什么
  • 力荐

“总有一天会在母亲的坟前像被一条抛弃的野狗般哀嚎” 这部分太戳泪点了。Gisèle Casadesus真是一个美丽温柔的老太太。

26分钟前
  • vivi
  • 力荐

看哭了…… 想读很多书,想治愈童年,想真挚地爱,想优雅地老去。

28分钟前
  • O
  • 力荐

非常好看,关于阅读关于文字也关于温情,清新美好。电影中仅有的三段音乐,一段是男主角母亲去世,证明了亲情;一段是男主的女友怀孕证明了爱情;一段就是最后男主和玛格丽特重聚,证明了人间温情。

33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这不是典型的爱情故事,但爱和温情都在那儿。她以花为名,一生都在文字中徜徉。形容词环绕于周,动词像野草一样疯长,有些令您不快,但她却温柔地植入了我这块硬邦邦的土地和我的心。”

38分钟前
  • jumbu
  • 力荐

她教会他阅读,他给了她一个家。有时候,这种柔情超越爱情而存在。

4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最不靠谱又最浪漫温情的典型法国片

46分钟前
  • 红烧肉日记
  • 力荐

你的三明治看上去总是很好吃。你想试试嘛?这一次我想尝尝

50分钟前
  • 梦幻彩云飘
  • 力荐

家庭教育很奇怪,此男没有成变态,还是个好大叔

54分钟前
  • xao
  • 力荐

她的名字是玛格丽特,意思是雏菊,父亲不识字,写错了,写了两个t,母亲决定不改了,他们都喜欢这个名字。她送了一本字典给他。他想查迷宫没找到,接着他查了玛格丽特、安妮特(他女友的名字)和日耳曼(他的名字),以及番茄。他种的番茄有好多种,牛排番茄、黑克里姆番茄、马尔芒德番茄、圣皮埃尔番茄、钟星番茄。字典上只有椭圆番茄。他还给公园里19只鸽子取了名字。玛格丽特给日耳曼读了加缪的《鼠疫》和罗曼•加里的《童年的许诺》。日耳曼给玛格丽特读了苏佩维埃尔(不知道是哪本)。日耳曼在文字里领悟了爱。关于爱的故事,并不只有爱情。

58分钟前
  • 闲WIND
  • 力荐

是书让人发现爱,是爱让人找到书。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和爱有关的故事,关于两颗孤独的心彼此倾听,相见恨晚。老龄文艺女青年总是特别有爱,或者像李沧东的【诗】里那样让人伤不起,或者像法国人这般可爱迷人。导演在家长里短中不经意间就放大了那种法国人特有的幽默和细腻情感,感情便氤氲开来,一切是那样美好温馨。★★★★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在文字中相愛

1小时前
  • Sunday
  • 力荐

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女性电影讲的是女性的童话,因为几本书改变了男人的生命,完成了救赎,所以重新有个家就是这份救赎的回馈。比较起《刺猬的优雅》里面的门房老太,我更喜欢玛格丽特,不抱怨不忿恨,平静接受一切变化,享受阅读和生命。我想像她那样精神丰满。就连法国农夫都说得出极富诗意的句子

1小时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阅读让世界柔软,生命变无知为智慧。最后的五分钟,决定看完不删了。

1小时前
  • Sarcophagu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