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的大和

战争片日本2005

主演:反町隆史,中村狮童,铃木京香,松山研一,长岛一茂,苍井优,余贵美子,池松壮亮,寺岛忍,白石加代子,奥田瑛二,渡哲也,仲代达矢,本田博太郎,井川比佐志,胜野洋

导演:佐藤纯弥

 剧照

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2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3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4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5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6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3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4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5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6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7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8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19男人们的大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31

详细剧情

  故事背景设定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被美海军大败;第一机动舰队4艘航母被击沉;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战死,太平洋上各岛屿的日军守备部队先后覆没,日海军处于严重不利的形势。  昭和19年(公元1944年)的春天,特别少年兵部队的神尾怀着对大和号的憧憬,登上了超弩级战列舰“大和”号的甲板,当时的大和号是日本国民和军人的希望与象征。神尾忍受了舰上严酷的训练,然后迎来了他的第一次实战——莱特湾大海战。  在这次海战中,联合舰队事实上已经土崩瓦解。当残酷的战局放在面前,大和号和它的船员们怀着守护国土的决心,起锚迎来它的最后一次悲壮决战。所有的人都很清楚:迎接他们的将是杀气腾腾的美军大批舰载机群.............

 长篇影评

 1 ) 大和号的沉没与大日本帝国的灭亡

与同时期的清国不同,日本主动学习西方文明,主动地参加帝国主义的竞争,赢得了与清国与俄国的两场大战,终于跻身于列强,避免了被分割欺凌的命运。然而,两场大战的胜利却逐渐将日本引上歧途,走上了扩张的不归路。胜利之后,日本逐渐开始以为自己是世界的霸主,能够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终于把日本这辆疯狂的战车驱动起来,日本陷入举国疯狂的状态,竟叫嚣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然而接下来的事实是中国把日本牢牢地拖在了腹地,国力根本吞不下中国,自己的石油与钢铁被美国切断,于是又像打了鸡血一般,不顾后果地向美国开战。自以为无所不能的日本人节节败退,终于为自己的骄狂付出代价。
《男人们的大和》讲述的正是这个帝国在自大与骄狂中灭亡的故事。电影的主人公们已经预料到日本必败的结局,深知这场战争持续下去只会让日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却仍然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因为只有自己的死才能换来日本的新生,才能让这个民族脱离癫狂的状态,早日成熟。大和号面对美军飞机密集的火力打击无还手之力,无奈沉没,大日本帝国也终于灭亡,而大和民族却走向新生。大和号的沉没终于让沉醉的日本国民醒来,这个曾经自大的民族终于重新认识自己的地位,自强不息,不断发展自己,建立起了强大的新日本。大和号的悲剧正是一个民族成熟的必经之痛,一个民族只有经过灾难,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真正走向成熟。

 2 ) 无法感动

    今天,我终于观看了已经被积毁销骨了的传说中的电影《男人们的大和》。为什么强调一下呢?因为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今天是日本投降六十一周年的日子。当然,“上帝的安排”这种说法对于我这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来说只是一种表述手法,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巧合。不过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看了一部十分应景的电影,自然要成就点儿什么,书是写不出来,写篇小文儿还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谈一下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想。首先这部电影看上去就好象一首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歌曲,它存在的形式远远超过它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应景之作,是为创作而创作的产物。就像为晚会创作的歌曲,是为了完成任务,艺术家们在从事一种被动的劳动,往往缺少了激情和灵感,作品就常常流于假大空的形式,终于成了主旋律。武侠小说里把内功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境界,区别在于是否打通了壬督二脉。我看艺术创作也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之别,艺术家有感而发主动创作的作品就属于先天作品,,而作为任务工作完成的应景的作品就属于后天的作品,前者也许因为创作者水平有限,作品并不成功,但是你却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努力;而后者也许因为操刀的是个高手而感觉作品不甘平庸,但是你却很难感受到作品里的精气神,美则美矣,却缺乏力量。这部《男人们的大和》就属于沦为后天的作品。

    谈完电影本身,我们再来谈谈这部电影的动机。战争电影的动机往往是反战,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但是我愚昧恕,我在电影中所看到的动机似乎并不是反战,或者说不仅仅是反战。电影中有明暗两个动机,明的动机就是在宣扬为国捐躯的武士道精神。当然这么讲有些笼统,结合电影详细的说一说。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一个士兵问长官武士道与士道有什么区别?长官回答说:“简单说,‘武士道’就是随时随刻赴死的决心。‘士道’就是始终不渝的按信念活下去。”影片的结尾,又对这句话作了强调:“感谢你们,又让我活了这么久。”这里传达一个观点,就是那些活下来的人之所以活着,是为了见证死去的人之所以死去,并把死者的意志传承下去。这里宣扬了为国捐躯的武士道精神,掩饰了这些人本不该死的现实,掩饰了这些人死不足惜的现实,掩饰了这些人咎由自取的现实。宣扬死的伟大,掩饰死的悲哀,这本身就是一种怯懦,就是一种悲哀。

    第二个动机掩藏在角落里,表露在不经意间,而这不经意确实刻意为之的。那就是电影中的女人。她们或失去亲人,或失去生命,这是在表达战争对日本带来的伤害,尤其是死在广岛。广岛,日本人挥之不去的梦魇,日本人乞求怜悯的稻草,这值得同情,却不能拿来标榜,你不能因此说出诸如:“他们只是想保卫自己的爱人、家人、朋友和祖国。”,“日本在战争中也死人了,为何中国老揪住日本不放?”这样的屁话。因为这是被别人正当防卫所留下的伤痕,宣扬它只能带着自我的反思和谴责,如果仅仅带着怜悯,那这怜悯,也让人感到愤怒。

    这部电影想要像《珍珠港》一样理直气壮的博取感动,但我无法感动,作为一个中国人,它的动机让我无法感动;作为一个影迷,它落入后天的创作也无法让我感动。能够让我感动的似乎只剩下音乐了,无论是久石让的配乐,还是结尾那首《close your eyes》真的很让人感动,好在音乐本身没有立场。结尾那首歌,就把它单纯的当作一首歌吧,好歹让我感动一把。

 3 ) 破灭与重生

带插图版:http://www.zhongzhijun.com/?p=316

看俞天任博客中连载的《浩瀚的大洋是赌场》最新的章节已经讲到了冲绳战役中的日军菊水作战,里面当然少不了大和号战列舰的情节,这促使我去看了《男人们的大和号》(YAMATO)。很多国人在网络及其他媒体上指责这是一部“片面理解牺牲”、美化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精神的电影。但我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不是一部宣扬军国主义的电影,恰恰相反,它是一部很不错的反战电影。另外, 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现代日本人的心,让观众们眼睛中满含泪水(这也是某些人认为该片是一部美化军国主义的电影的证据),还在于电影通过沉没的大和号,很好的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信仰破灭的时代的故事。
 
巨舰大炮主义时代的破灭
日本海军大和号战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祭品——传统的巨舰大炮主义海军时代结束的祭品。日本海军有一套理论,认为日本海军若想守住小笠原群岛防线,打败假想敌美国海军的进攻,其舰船总吨位不得低于美国海军的70%。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同时弥补对美国海军数量上的劣势,日本海军决定建造吨位巨大的战列舰,于是就有了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和号有着72800吨的满载排水量,这个吨位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巨舰,其庞大程度可以与美军现役的核动力航母相媲美。大和号装有3座三联装460毫米主炮,能够将1.5吨的炮弹发射到20海里之外。可以想像,即使是1.5吨的铁疙瘩从天而降砸下来的威力那也是巨大的。在大和号身上,日本海军寄托了巨舰大炮主义的巅峰梦想——一艘战列舰可以应对敌方一个舰队。而能够以大和民族的名称去命名一艘军舰,自然也是将其作为这个民族的理想和荣耀的象征。所以,大和号又不仅仅是一艘战舰。
大和号于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试航完毕,随即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1945年4月8日,作为日本海军仅余的一支舰队的旗舰被美国海军击沉,它的沉没也意味着太平洋战争海战部分实质性的结束。所以从时间上看,大和号经历了太平洋战争全过程,但它在整个战争期间却并未像日本海军所希望的那样取得什么值得后人追忆的“战绩”。中途岛之战它是联合舰队旗舰,但整个大战期间都在战场300海里之外观战;所罗门海战期间,大和号呆在军港里呆着无所事事,随后就兼职做运输船(绝世巨舰作运输船用!);莱特湾海战中大和号和姊妹舰武藏号带着一群战舰去找美国航母送死,结果武藏号被美国海军击沉;最后,在驶往冲绳岛途中,大和号终于被击沉。
是役,日本海军第二舰队损失战列舰大和,轻巡矢矧,驱逐舰朝霜,霞,矶风,浜风,仅大和号一舰上就有2229名士兵死亡(全舰共有2498名士兵);美国海军损失20架飞机,飞行员死亡14人。
 
大和号特攻冲绳岛附近的美军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旅。来下达作战命令的草鹿龙之介参谋长向指挥官伊藤整一转述了天皇质对海军军令部的质问:“海军没军舰了吗?”这句质问的潜台词是:“如果亡国了,海军所有的军舰都要随之沉没。”所以有了舰队指挥官伊藤整一的话,“因为大和号代表1亿国人,所以,他要做1亿人玉碎的先锋,我们只是替它选择了死的场所。”就这样,巨舰大炮主义巅峰时代的代表大和号走上了不归路。
回望近代世界海军发展史,各国海军中最不应该作为巨舰大炮主义时代结束标志的正是奉献了最后殉葬者大和号的日本海军。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刚刚诞生不久的日本海军和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舰队进行了一场大战。在此之前,北洋舰队的镇远号号称“远东第一坚舰”,此舰是当时是所有日本海军军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在战斗中,镇远舰一炮就把日本海军一艘主力战舰打得退出战斗。但这场战争的结局却是新生的日本海军打败了远东第一舰队,镇远舰也成了日本海军的战利品。究其原因,除了日军的运气之外,更在于日本海军技术、军事思想先进,也意味着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指挥能够克制巨舰大炮。
如果说甲午战争所昭示的意义还太抽象的话,那么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则应该足以让日本海军有所警醒了。日本海军没有依靠巨舰大炮,仅仅依靠航母搭载的舰载机,就在一场战斗中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而且打得就是那些巨舰大炮。这场一边倒的战斗充分的表明:庞大的战舰在飞机面前只能任其宰割——海战立体化的时代来临了。
用俞天任的话说,“用舰炮对轰是所有海军军人的理想”。但是,当航母出现后,这一传统的海军梦想就变得脆弱不堪甚至虚无缥缈了。经过珍珠港事件,美国海军醒了,或许他们在心底仍万般留恋传统的巨舰大炮主义,但他们却懂得积极适应现实,于是源源不断的制造航母,使得美国航母舰载机满太平洋飞。作为胜利一方的日本海军本应以宣告巨舰大炮主义时代终结者的角色被记入海军发展史,但可惜的是他们自己始终未能从胜利中发现对手失败的原因,而将之简单归结于日本军人精神的强大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正如影片开始神尾克己对母亲所说的,“美国是个个人主义国家,一盘散沙,很好打。”
在中途岛战役失败后,日本海军损失了一半的海军舰载机力量,更为惨痛的是那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的损耗。由于航空力量锐减,而美国海军却能源源不断的补充航母和舰载机,此消彼长,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也迅速逆转,航空力量薄弱的日本海军处处被动挨打,以至于到了战争末期只能让庞大的舰队在很少的航空兵的掩护下出去送死。到了大和号的最后死亡之旅时,日本已经没有航空兵为其护航了(后来争取到一些,指挥官伊藤整一的儿子就在大和号上空为老爹护航)。
大和号就这样驶向了它殉葬的墓地,以自己的沉没,宣告了巨舰大炮主义时代的破灭。
 
轻生重死时代的破灭
之所以说《男人们的大和号》是一部反战电影,乃是因为贯穿全片始终的一个主题——生。日本武士道精神迷恋死——“随时随刻赴死的决心”。在日本文化中,死可以消弭生前的一切罪恶与羞辱,令死者变得如樱花一样美。对死的迷恋,是深入日本人,特别是信奉武士道的日本军人的骨髓的信念,于是在战斗中动则”玉碎“。大日本帝国军队世界第一,战无不胜,如果不能取胜,就玉碎冲锋。死光之后,既可以消除无法取胜(或曰战败的耻辱),又可以展示日本军人世界第一勇士的精神,反正至少在精神上要比对手强。这或许是鲁迅先生所揭露的“精神胜利法”的日本版本。日俄战争之时,乃木典西指挥日军进攻旅顺俄军203地。就在这个土山包下,日军足足伤亡17000人,尸体累积了好几层,这其中就包括乃木同志的两个亲儿子。客观的说,乃木典西的指挥能力是很有问题的,面对远东第一堡垒,他从头至尾坚持使用“肉弹”战术,把一批又一批日军送进坟墓。但就是这样一位资质平平的将领,战后却被封为元帅,后又被日军尊为”军神“。他取得如此褒奖和地位,不在于其能力,而在于它不怕死的忠勇精神。
但在本片中,这种轻生重死的精神被无声地否定了。
最后一次出征前,大和号让船员回家与亲人相聚。每个人的告别都是依依不舍的生离死别。常田的妈妈给儿子做了最爱吃的糕点,告别后忍不住又追上已经说过”沙扬娜拉“的儿子,拥抱着他一遍一遍的说”你不能死“;内田守和心爱的艺妓相拥无言,迷离复杂的眼神充满了不舍和纠结,并约定在广岛守候相聚;妙子向即将离去的神尾哭诉自己的爱,央求他千万不能死;唐木的妻子抱着儿子赶往码头送别丈夫,而唐木听到妻子的呼喊后整个人突然从呆滞的状态醒来,瞬间变得异常激动,在小艇上一遍遍喊着妻儿的名字,手不停的挥呀挥,直至身影变得模糊不清。
 
导演花了这么多镜头描述亲情、爱情和美好的生活片段,的确有交待促使大和号上的男人们殊死战斗的客观原因之一——保护家人——的目的。但是,影片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此,而在于亲情、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本身。肯定了这些因素,也就肯定了生的价值和意义,并无声地批判了战争对美好生活的无情摧残。
甲板上,军官允许士兵们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与家人最后一次告别。话音一落,下面已经哭成一片。士兵们冲向船舷,遥望家乡,有的呼喊儿子,有的呼喊妻子,有的呼喊爸爸妈妈,有的呼喊外婆,满舰的生死别离的嚎啕与呜咽。船舱内,军官和士兵们因为此次“明知是死而赴死”是否有意义而发生了争执和斗殴。资格较老的军官们认为“,为了国家,为了天皇而死足矣”,“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个人的生命算不得什么”;而年轻的娃娃兵们则认为,“明知是死而去送死没有意义”,并且“这样救不了国家”。这些年轻人终于开始醒悟:为了死而死是没有意义的死,是不值得死的,是该摒弃的时候了。
 
森协为了防止士兵们在战舰沉没时向惯例一样殉舰,特意告诫他们:“万一,来了全体撤退的命令,战斗就结束了,那时候大家可以离舰。”当舰长命令离舰时,疯狂的神尾果然试图继续战斗,结果被森协和内田奋力拦住并扔了下去。内田还将山本五十六赠送给自己的短剑托付给神尾,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此剑,另一方面也是想以此维持他求生的意志。若是为了美化军国主义或者宣扬死的价值,此时的情节显然应该是大家如何如何不畏炮火和沉没的危险,坚持战斗,坦然玉碎等等。可这部片子没有这样,在阿西坚持不住沉入海水中时,神尾还在拼命的去拉他上来,而非送他一程。
之后,被救存活下来的神尾到好友阿西家向阿西的母亲报知爱惜的死讯。初时阿西的母亲狠狠的责骂神尾为何未陪同大和号死去而独存活——”怎么有脸一个人活着回来?“,这句质问使得神尾羞愧万分无地自容,跪下连连磕头谢罪。但后来阿西的母亲却阻止了他,并从传统的为国牺牲无尚光荣的”政治正确“束缚中解脱,回归为一位真正的母亲,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期望——你要好好活下来。此时她不仅仅是阿西的母亲,也是神尾的母亲,是所有大和号上的男人们的母亲,她道出了所有母亲最为真实的想法,一如常田的妈妈在送别常田时所哭求的:”你可不能死啊,不能死,不能。“
当然,对于一个伸手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浸淫的国家来说,要想迅速实现由重死到重生,由为国到为个人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这需要一个长远且痛苦的过程。常田在告诉妈妈哥哥的死讯时,他妈妈开始时强忍着悲痛——儿子是为国家而死,应感到荣耀才是。直到后来再也忍不住,汹涌的感情才喷薄而出无法抑制。阿西的母亲在见到报告儿子死讯的神尾时也是在直接骂他无耻。指挥官伊藤整一中将的老婆在送别丈夫时直接就告诫说,“如果打不赢,就不要回这个家了”(影片中没有涉及)。不久,这位政治正确的中将夫人在短时间内接连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年轻的儿子。而作为本片回忆着的神尾克己,则更是花费了60年才实现彻底的转变。
 
神尾是一个十分矛盾的角色。一方面他渴望和战友们一同战死,一方面他又渴望生存下来(我认为后者的比重要占得高些)。这种尖锐对立的矛盾的交织冲撞使得最后幸存的神尾一直不知为何而生,然后虽生犹死般地度过了60年,这也是他在大和号沉没后的六十年中一直都无法面对大和号和死去的战友的原因。六十年后,内田守的养女告诉神尾其实内田当时也生存了下来,并且一直默默忍受着别人的误解和指责而抚养十一名战争孤儿。内田之所以能忍受着偷生怕死的指责活下去,并非是为了什么政治正确的“崇高”的理由,而是个体的理由——“我要是死了,森协、唐木、神尾,还有西哲他们纯真的模样,就会跟着消失。”这句话让迷茫了六十年的神尾彻底醒悟,明白了自己生存下来的意义。也正是在那一刻,他才“真正告别了昭和时代”。
六十年前,在大和号驶向坟墓的途中,神尾曾向一个军官请教”武士道“和”士道“的区别。军官答道:”武士道就是随时随刻赴死的决心,士道就是始终不渝按信念活下去。”在大和号上,神尾实践了武士道。六十年后,故地重游,战友遗言惊醒梦中人,在大和号的坟墓上,神尾终于领悟了哪位军官所说的“士道”。
为新生而求一死
既然影片否定了死,但为何又有森协庄八这样的主角在最后关头放弃救援,独自游向深海自杀寻死呢?而且他还说过,“死这东西,谁都会。现在,我们需要生存下来的人,如果没有人活下来,我们就不能死。”
在最后一次出征前,森协与大和号上的士兵们一起赌博。应森协的要求,赌场在打烊后又为这些赴死的人开了最后一局。正当所有人兴致勃勃地准备下注时,森协却突然来了一句:”一点定输赢,这一局赌我们能否回日本。“刹那间,空气似乎凝固了,所有人都一脸凄然。其他人都押了能够回来,只有森协一人赌死。
 
这是一场关乎命运的赌局,但参与赌局的人都无比弱小,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听天由命而已,因为他们自己都已知道是在朝着坟墓前进。其实不单单是这些士兵在赌,整个日本自甲午战争以降都在赌。士兵们赌自己的生命,而日本则赌的是所谓“国本”,这是一个赌性十足的国家。赌徒往往是少有理性的,他们更多的依赖运气。日本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很不幸,日本的运气已经用尽了,此次无运气可用了。但一旦运气用尽,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却还在要求自己的舰队去做玉碎先锋,还号召一亿国民集体玉碎。于日本而言,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一个自我灭亡的时代,一个该革旧鼎新浴火重生的时代。但日本陷得太深,没有强大的刺激,不经过涅槃,无以警醒。所以,森协认为应该有人同大和号一同死去,像大和号的沉没警醒了沉浸在巨舰大炮主义中梦想中无法自拔的日本海军一般,他们的死,或许能够使得日本警醒,在战火中实现涅槃,焕发新生。
前面说过的军官和士兵因为大和号明知是死而赴死的做法产生争斗。后来,一个军官近来制止了那场争斗,听取了双方的观点后,他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都是要死的人了还打什么,日本太轻视进步了,太轻进步重精神了,可是没有进步就没有胜利,历史已经证明了,幕府末年,在萨英战争吃亏的萨摩,在马关战争中失败的长州,之后放弃攘夷锁国的政策,从欧洲引进新式武器,最后打倒了幕府。战败才能觉醒,日本无其他出路,现在觉悟,早晚就会得救,为了日本重新获得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这难道不是你们的宿愿吗?!”
这个军官后来被炮弹击中,在奄奄一息时饮刀自杀。
这是在“宣扬牺牲”,“曲解了牺牲的真正含义”吗?显然不是。这位军官,以及森协,并非是为了死而死,而是因求生而死。他们求的不是自己的生,而是国家民族的生;他们并非是求国家在传统的道路上延续,而是要以一种涣然一新的面貌重生。他们要日本明白,“为了死而死不能拯救日本”——只有有人活下来,死才有意义。如果转换成孟子的话,那就是“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这个角度看,大和号必须沉没。至于森协他们是否必须以死来警醒国家重生,我持保留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森协已明白其中道理,他是为了“进步”和“生”而死,而非为了“效忠”和“死”而死。
所谓“军国主义电影”
由于大和号的象征意义,该片因而也成为了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国内媒体在影片还没上映时就开始批判这部电影,周边国家如韩国也是如此。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此种担忧可以理解,但在担忧之余,不能失去理性,而已一副有色眼镜来看待一部电影作品。
影片通过大和号上男人的故事人们展示了传统轻生重死价值观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但并未直接用对白或空洞的政治口号去批判这些忽视个体价值和生命价值的“传统”,而是通过对其反面的歌颂和追求来否定它。但是,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法却又引来日本邻国众多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一句反思战争起源、否定战争意义的话,因此是在美化军国主义精神和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这种论证逻辑是否成立先不说,我想这些人或许根本就没有亲自看过电影,或者是看了也没明白。如果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能够使得观众沉浸于对生的热爱和留恋,那就已经达到了最好的反思战争和追求和平的效果。那些絮絮叨叨的从各个方面来议论一场战争的起因和责任的口号,往往可以喊得很响很响,政治上也很正确,但却往往并不能达到反战的效果。辨析人类的生与死,才是从最根本上否定了造成血腥杀戮,破坏亲情爱情和友情,留下无数精神创伤的战争。
 
在影片结束部分,内田养女在撒完父亲的骨灰后,又行了个军礼并说了一句“内田二等兵曹,现在归队”,同时小男孩也扎上白带,默默接过小船的轮舵开始航行。在部分人看来,这些情节都被赋予了“为军国主义招魂”,“军国主义后继有人”等深刻象征意义。
我认为,上述批评是很不客观的,或许批评者根本就没看懂影片的故事。内田孤身一人,嘱咐女儿将其骨灰撒入大海,不过是想和“真正的兄弟”们死后相聚罢了。而掌舵的小男孩更是重生后的日本的象征。同样是15岁的他,不必再像六十年前十几岁的神尾、西哲们那样在战场上厮杀,为了生命而提心吊胆,而可以打工挣钱买摩托玩。当神尾在60年后终于告别了自己的昭和时代时,他恰好看到了他,以及内田、森协等人所渴盼的新生的日本——一个为自由幸福而生的日本。
 
PS:久石让为此片的所配的交响乐以及片尾长渕刚的CLOSE YOUR EYES都十分好。

 4 ) 战争还没说清楚呢,怎么就忆苦思甜了

请原谅,本影评是伪影评,只是为了给那些看了个电影就为战争贩子洗地的无知少年,普及本片背景知识的。
二战后,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中国、美国,都对日本帝国海军比较宽容,进而认为日本发动战争完全是日本帝国陆军的过错,日军在二战中进行的屠杀平民、无差别轰炸等都是陆军的问题。海军成了日本二战中的反战力量,海军都是迫于无奈而进行的作战。
因为这种为日本海军开脱的思潮,战后日本一系列的反应二战的电影,都是讲海军的。也难怪,陆军那些勾当实在太脏,实在是洗不干净了么。而海军似乎只是作为职业军人而去作战,只是守了做军人的本分而已。像《啊,海军》《山本五十六》,还有这个电影,另外还有更近的《永远的0》。
海军真的那么清白啊?不是那么回事吧。首先日本自明治以来海军就跟陆军争宠,日俄战争时打旅顺,海军建议陆军攻取203高地,只需要在203高地上架炮轰港口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就能达到战役目的了,但是陆军倔啊,填了上几万条人命,最后才被迫听了海军的建议。二战前海军为了维持他们在日本政局中的地位,不断的要求造军舰扩充海军,而且为了找扩军理由吹了大牛,说是只要开战,海军就能维护日本的海上交通,正因为日本海军点了头,日本才敢于对华全面开战。
我们国家的人,真是宅心仁厚,对于日本自己的那些宣传,都当成了真理,竟然有很多人为日本帝国海军做辩护,不惜对反对者骂脏话。很多人认为中华民国那个海军跟没有差不多的,怎么配做日本联合舰队的敌人呢?既然中国那时候没什么像样的海军,自然也就跟日本的海军没什么交集了。
事实上,日本海军在跟国军作战中交手不可谓不多,而且在历次交手中,中国军人的各项素质都不算差的太离谱。淞沪会战之初,就是源于国军欲全歼在上海驻扎的3000海军陆战队,并封锁在中国长江内的日本舰艇。当时中国的中央海军就是在淞沪会战中全军覆没的。而中国空军与日军的较量中,造成了日军20架左右飞机的损失,日本出云号航母受到重创,迫使日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空军出战日8月14日成为国军的空军节。也是在这次战争中,当时的日本海相米内光政拍板建议攻取南京,日本海军将与陆军协同作战。
日军对中国内地的空袭,基本都是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的杰作。因为当时的陆军航空兵只能用地面坐标导航进行轰炸,而海军航空兵由于在海上作战的需要,可以不凭借地面坐标进行轰炸。而林徽因的弟弟,就是跟这样的日本飞机作战式被击落身亡的。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的是针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这虽然不是日本首创的战法,但也是彻头彻尾的战争犯罪。
轰炸重庆的战机中,就有著名的0式战机。0式战机是在中国战场上,靠炸中国人积累了经验后,才去炸的美国。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你们就觉得跟中国没关系吗?日本海军当时为了不依靠陆军控制下的满洲等地提供的铁矿,占领了海南岛作为铁矿石来源,大和号上就有从中国抢来的铁矿石炼的铁。
说这么多大家肯定又要骂我了:看电影就看电影,干嘛说政治?干嘛说政治?一个战争片拍的就是战争,主题思想就是非常与政治相关的,怎么可能不谈政治?政治是什么?不是几个当官的在电视上斗嘴,政治跟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联,政治也决定了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豆瓣上继续装有文化懂艺术的小青年,更决定了未来我们会不会也与这个电影里的人一样家破人亡。
另外看电影连与该电影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都不关心的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受过教育?更牛逼的是,这么一部电影,有些人看了竟然歌颂起愚忠的所谓武士精神了,你咋不去唱《君之代》啊。
还有,日本近来几部拍二战的片子,都是以现代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回忆视角拍的,最后都要给死去的炮灰们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前辈。而且最后还搬出来了“没有侵略军就没有没有新日本”的奇怪观点。正是那些军人把日本国家差点鼓捣没了,怎么这些动不动就押上全国人性命赌国运的战争贩子们还成英雄了呢?
战争中的人当然可怜,被时代夹裹着的命运当然值得慨叹,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这种以刻画人性为主旨的手法显得格外的浅薄。至于电影末尾小船上敬军礼什么的这种段落,让人十分费解,感到荒谬。
——————————

 5 ) 军 国 主义

 我很纳闷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统统发出严厉的指责,仿佛有人对着他的 鸡 巴 狠狠的踢了一脚。
  
  很多人非要给这部片子按上“政治”的大头衔,这就很让我费解了,你看一电影管什么政治啊叔叔,那你是不是看《大话西游》都要很生气,的因为导演丑化我中华民族的优秀名著,而且还对剧情改了又改呢,看完《大话西游》你是不是都要着急的蹦到天上指着香港大骂资本主义腐败堕落对我古文化一点都不珍惜了?

         这部电影里没有了熟悉的国产抗战片的不怕死的英雄,没有“全民皆兵”的军民之情,没有壮烈的牺牲场景,没有“与舰共存亡”的壮举。这里只有无意义的一个个死难者,只有一个个不知道什么是死的新兵。神尾见到西哲母亲的时候还硬撑着说“他是光荣的”,但是最后他还是跪倒在西哲母亲的面前哭泣。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家定义的军国主义片,只是看到这里时,真的感动了。
  
  一个战争的战胜国,总喜欢拍着热血的片子。他们的战争里的牺牲总是高尚的,英雄的战死总是值得的,他们的电视剧里,连个小孩儿都喜欢上阵打仗。他们喜欢把战时的军歌翻来覆去哼唱,他们的电视剧里,军人总是英勇无畏,他们总是要复仇,他们总是说,为国尽忠。这和66年前的日本何其相似。
  
  另一个罪恶的战争发起国,也是战败国,他们也拍这场战争的影片。他们不喜欢谈起他们战争中犯的罪,但他们却也在渲染战争中他们的人民所受的苦。
  
  我不知道什么是军国主义。
  
     网上总有些人说,要是跟XXX开战,我捐一条命。也有人说,赶快武力收复XXX吧,又有人说,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这些人果真不知道战争是多么惨烈的一件事么?噢,电视剧电影里,战争从来都是光荣的。
  
  我真不知道什么是军 国主义了。
  
      肯定有人要跳出来说你应该看看咱们的经典也有血性的,那些老经典多好啊,不看经典好多年。电影就是电影,非要给政治服务。政治就是大爷,电影就是一婊 子。许多人是坐稳了婊 子的一代!

 6 ) 反思

2005年,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拍摄了这样一部史诗巨片。暂时撇开仇日情绪来冷静看待这部影片,在被恢弘的气势、气魄的场面深深震撼的同时,我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上佳之作,我被感动了。
感动的不是电影里面的煽情画面,而是导演、演员们创作该片时想传达的主题——士兵们在明知大势已去、战败在即的情况下仍然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不是为了白白送死,而是“为了让日本清醒”,如果没有大和号的沉没,日本将会永远沉浸在“永不落”的幻想中!因此,他们怀念那些在二战中献出生命的战士,怀念那些给安逸中的日本一个沉重打击的先驱者,认为他们值得后人来尊敬!
据了解,该片在日本上映期间,受到了年青一代的热烈追捧,他们认为“现今社会的繁荣有赖二战中的日军”,并觉得自己“对他们有所亏欠”。

亏欠,这个词,我们有吗?对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我们的英雄,我们可曾感到亏欠?
“大和”的主要演员反町隆史在接受采访时说,“希望用爱与死的主题,表现日本人独有的自尊和精神”。60年后的今天,连小日本都在弘扬“日本人独有的自尊和精神”,都能为他们所谓的“英烈”树立丰碑时,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民族精神在哪儿?他们的死是为了“唤醒日本”,我们的抗日英雄又是为了什么?我们想过吗?

看完这部片子后,在我脑海中缠绕不休的是林徽因为在她弟弟阵亡三年祭时作的那首诗《哭三弟恒》——

……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最后一句话,字字锥心。我只想说,遗忘英雄,遗忘历史,那么,曾经让我们跌倒的那道坎,还会让我们再次跌倒!

 短评

算是对武士道的思考吧。文化不同,价值不同,玉碎并非是唯一的美。

6分钟前
  • zhizhi
  • 推荐

和式集结号。

10分钟前
  • enkysteady
  • 推荐

一个时代的破灭

11分钟前
  • 南区熊猫
  • 力荐

“如果是为了爱,就不应该打仗!如何能不打仗而过和平的生活,这才是我想说的。”很遗憾,制作者这种主观意图中善良的一面在现实面前显得虚弱无力....

13分钟前
  • 丰饶之海
  • 还行

抛开军国主义,很男人的电影,推荐!

15分钟前
  • 南一刀
  • 推荐

决绝的面对死亡,充满蛊惑的魅力。典型的日本式只看态度不分是非。

20分钟前
  • Rui
  • 推荐

花朵在绽放的时刻,应当有凋零的决心

24分钟前
  • skarter007
  • 力荐

这也许是一部能让人暂时放下仇恨的电影.作为敌人,在这一刻也值得我们敬佩.如果说,有朝你我甚至这个国家和民族走入了绝境,我们是否还有机会去选择慷慨壮烈的死!又或者我们是否还有勇气以慷慨之心奔向那必死的征程.

28分钟前
  • 自由青蛙
  • 推荐

消灭菊水特攻编队的整个战斗中,美军飞机战损就10架,10架里直接被大和打掉的不知道几架,但电影画面里漫天飞机那是前赴后继壮烈无比,看着好像许多飞机都被击落了……美日的实际战损比吓死人……怎么说呢,战争不是玩游戏,虽然很苦逼,但是做得起就要受得起。

33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仅就影片讲还不错,插秧那段挺感人的。题外话有人批所谓愤青说日军也是爹妈生的之类,这跟日本反战影片的基调类似,就是日本也是战争受害者,下场也很惨。可日本是侵略者,自己造就自己的痛苦,又能怪谁;而日影几乎不提侵略受害者,只说日本下场多惨,所谓反战电影被看成招魂电影不足为怪,受批正常。

38分钟前
  • 西南城角
  • 还行

6/10。战争片是一种提振民族精神的工业产品,在此语境下大和号只带单程燃料的送死行为被视为精神上的美德,看看全民动员的自豪感,看看失去制空权的战舰官兵顿时血肉横飞,复员兵为比自己出色歼敌的牺牲者而惭愧,叙事能量上升至英雄史诗的打鸡血程度,结尾字幕后的樱花空镜头成功洗白了战争的正义性。

4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悲壮吗?悲壮。又怎样呢?活该。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出来混迟早得还的。虽然这部电影中没有明确表达出其政治倾向,更确切的说,是回避了这方面的问题。老实说,这片子挺不错的。但是基于一种“无”的立场,回避这些问题,仅仅是追忆而没有反思,那片子的最终所表达的核心依旧是大片的空白。

45分钟前
  • 河狼
  • 很差

被一部军国主义电影感动了……汗……

48分钟前
  • 容鹰
  • 力荐

怎么整得跟日本是被侵略的一样?!

50分钟前
  • 宋先生BJ
  • 还行

热血,感动,你们再怎么骂日本人,也拍不出来这么棒的战争片!

5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看这部电影时抛开民族的仇恨吧,单纯的把它当电影来看还是比较精彩的

56分钟前
  • 罗素家的叔本华
  • 推荐

大和,永远的零,军国主义吗?本人却看到了对战争的反思

59分钟前
  • goott
  • 力荐

有久石讓配樂的電影最好

60分钟前
  • vincentkit
  • 力荐

NND,小日本美化战争,这是不行的。愿世界远离战争。。。

1小时前
  • 思鄉の風
  • 还行

很好的影片,看得出日本人心态的微妙矛盾,有深刻的意义

1小时前
  • 亢龙无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