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徐欢,张越佳,汪哲,祝捷,王惠,訾瀚,冯雷,王冲霄,潘懿,寇慧文,叶君,丁曼文,孙戈霆,赵文忠,崔宇,汪隆,杨晨

 剧照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3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4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5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6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7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8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19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6 04:09

详细剧情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 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长篇影评

 1 ) 既然国宝要说话,那就听它好好说

个人整理的第一季及第二季 完整文案、图片和相关史记资料见: //www.douban.com/note/841574930

格式如下:

1 人头壶(西安半坡博物馆)

最初的凝望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

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在双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织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发生质的转换。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认识自身创作万物的非凡能力。

出生如光芒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地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

半坡文化遗址

注: 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 。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61年3月4日,半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各大文明的觉醒,大约都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这件仰韶文化陶壶,只不过是大地留下的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造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2 ) 国宝留言 持续更新

文案太赞,忍不住记录下来,那是心与历史的对话,那是文明与传承的写照。

第1集 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第2集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声音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第3集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

第4集 龙山蛋壳黑陶杯

0.2毫米的精致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第5集 红山玉龙:寻龙诀

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

第7集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第8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第9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第12集 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第13集 利簋:刻下商周的界碑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变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第14集 何尊:这里有中国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第15集 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第16集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也是人类。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第17集 在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第18集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第19集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端庄美哉,文采斐然的我的祖父,冲和谦让的心胸,淡泊宁静的神思,清纯智慧的德性。——这本青铜铸造的书以赞美之词开场。

第20集 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如此深沉的情感,如此抽象的思考,表现得质朴、狂野。

第21集 莲鹤方壶:莲花怒放,仙鹤欲飞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第22集 曾侯乙尊盘:复刻传奇 难以想象的是,那位制造尊盘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心境、怎样的意志,完成了一件如此复杂的作品。让两千年后的人们,瞻仰、赞叹。

第23集 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第24集 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错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身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

第25集 阳陵虎符: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

 3 ) 等一下,有点好笑

一集一件国宝,五分钟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 这是个正经的纪录片

蜜汁BGM+萌萌哒官方吐槽

等一下,有点好笑

文物不是冷冰冰的典藏品,它也有鲜活的生命。

穿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它以它原本的姿态,讲述她的所有经历和故事。

千年隔世,他们还是原来的模样,背负着沉甸甸的的历史向我们走来。

岁月流逝,物存人非,那些故事里的英雄早已随年岁远去,只有它们依然存在。

逗比的旁白君+经常绝伦的文案

不愧是你央视爸爸

我一个想写字的工科生,对优秀文案的向往是不能一言蔽之的。

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文案: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P1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

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P2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声音)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便成了器,完成涅槃。(P3 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

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利与等级是诉求。(P4 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

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

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中表达和传递。(P5红山玉龙:寻龙玦)

有人说,它和星相学相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相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P06玉版玉龟:玉中迷藏)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P07梁柱玉琮王:神之徽章)

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他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

上古神兽目光如炬,凝视它的眼睛,墓主的神思是否穿行到先祖的世界。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P0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P09殿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栖)

地为方,为阴,象征养育万物之母。

鼎所在之处,有了特别的动词,叫做鼎力。大地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分量。

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P10后母戊鼎:国之重器)

殷契是凤的后代,殷商是男人的天下。

这件玉凤线条流畅,风韵迷人,侧身回首,转顾生资。(P11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P12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其实,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P13利簋gui:刻下商周的界碑)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汇演才能看见它的心。

三千年过去,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早已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P14何尊:这里有中国)

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当时的人们认为,把一个世界穿戴在身上,有亿万年生命的玉与数十年生命的人,将彼此的生命互相给予。

玉成为西周在青铜之外,留给时光永恒的礼物。

以毫厘的薄片,象征巅峰;以静止不动比拟河流,流经了生死与朝代更迭。

这组碎片,来到我们眼前,已经行走了亿万年,而西周离我们不过三千年。从礼玉到佩玉,我们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P15玉组佩:把世界戴在身上)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P16 三星堆青铜人像 :人性的光辉)

历史 文明 想象 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连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P17三星堆青铜神树 :生命之树)

眼前晃过的这道耀眼的金芒,仿佛普照大地的神灵,一晃,离我们三千年前的太阳神鸟已经近在咫尺。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P18 太阳神鸟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但,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期盼。大克鼎铸成不久,周朝衰落,春秋争霸,乱世之下,“克”的子孙又能去哪里安身呢。(P19 大克鼎:一本打开的青铜之书)

(牛虎铜案)这是一个血腥的瞬间,一直猛虎,用力撕咬着母牛的尾部,虽然有一对可以刺穿老虎的巨大牛角,但母牛还是隐忍着,和老虎僵持,死亡显而易见。他要护住肚子下那头天真的小牛。(P20 古滇国贮贝器:走下神坛的牛虎)

仙鹤展翅,溅起的水波,惊动了莲花绽放的花瓣也惊动了千年时光的碧波。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

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一只小鸟,带来一片天空,将硕大壶体的重量感化为流动飞扬,与前朝肃穆庄严的青铜器区别开来,流露出驱陈纳新的气象。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中融合这也昭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P21莲鹤方壶:莲花怒放 仙鹤欲飞)

在尊盘上盘踞着上千只蜷曲的怪兽,蟠虺(hui),是蜷曲的小蛇,蟠螭,是没有双脚的龙。(P22曾侯已尊盘:复刻传奇)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它最适合一击刺杀。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能像到那样,挥砍自如,更不会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P23越王勾践剑:胜者为王)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cuo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生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P24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战国黑科技 )

虎符意味着军权,见符即见君。

后世随着勘验手段的发展,符节虽然渐渐成为历史的背影,却也并非踪迹全无。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符合”的校验逻辑已经根植于人类活动的角角落落,守护着现代社会的秩序。(P25虎符:执于掌心间的千军万马)

 4 ) 二十五个老宝贝!!!

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红山玉龙,凌家滩玉版玉龟,良渚玉琮王,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xiao,第一声)尊,利簋(gui,第三声),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像,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虎符。

千年前的工匠们都是历史银河里的明星,经由他们之手而后得以传承下来的皆是宝藏啊,美得让人窒息。

 5 ) 如果国宝会说话

1.人头壶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2.贾湖骨笛 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吸引猎物,慢慢的狩猎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乐器,再后来人们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乐音。 穿行在贾湖骨笛孔洞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心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3.陶鹰鼎 陶醉了六千年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他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变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 5.红山玉龙 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而他仍然保持在风中的姿态。古朴 稚拙 简约 厚重 7.良渚玉琮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8.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他们沉默无语,他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王朝的眼睛 依然看着星辰流转,人来人往 10.后母戊鼎 鼎所在之处,也有了特别的动词,叫做鼎立,大地也一定感受到了那不一样的分量。鼎也逐渐成为了象征国家地位与权利的传国重器,问鼎,鼎盛,一言九鼎等成为庄严 ,尊贵的指代。鼎中的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恢宏,与强大。 11.妇好玉凤 商王武丁王后,爱武妆也爱红妆的双面佳人, 堪称完美世界的典范 12.鸮尊 猫头鹰盛酒器 黑暗中看清真相,混乱中理清思维 13.利簋 武王伐纣时间 14.何尊 宅兹中国,(居住在天下中央)

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 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政治中心,地理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 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15.玉组佩 把世界戴在身上 你现在看到的我,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三千年。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21莲鹤方壶 他已经数千年不曾盛酒,但是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旷野,迷醉了此刻。 汉代以来,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漆器所取代。 22.曾侯乙尊盘 失蜡法 23.越王勾践剑 生命是一片战场,战士都渴望胜利,因为失败的代价,难以忍受 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因为他最适合一击刺杀,它不像长矛那样远离敌人,也不像刀那样挥砍自如,更不像棍棒那样殴打弱者,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箭,以小搏大,不欺老幼,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第二季

鹰顶金冠饰 正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在于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对峙与融合中,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之后,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力逐渐被唤醒,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春秋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飞扬的年代 ,几百年间,群雄并起 ,战乱频繁。而这之前的西周,却一直处于礼乐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壶身静默,却非无声。 4.人物御龙帛画 据说,些cuo是远古时代巫音的残存, 楚人认为人死后,魄往下沉,魂往上飘,因此把帛画藏在棺椁的夹层中,游魂识别墓主人形象,就会归来,完成升仙之旅 6. 跪射俑:帝国的镜像 地平面,是神秘的镜子。镜面上,是巍峨而沉默的陵墓;镜面下,帝国的时间仍在行走。1974年,大地之镜的尘埃被意外触动,深埋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赫然面世。秦军集结在京畿,面对东方。三座相邻的坑穴中,容纳着超过7000尊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陶俑,仿佛镜中折射的帝国。在地下的疆场,我们与史书描写的骁勇秦人面面相觑。 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东段的阵型前锋出土了160尊跪射俑。他们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置于腰间,眼睛注视正前方,面容铁一般冷静。身居射手队列的这位男子,属于大秦战士中爵位最低的一员,也是帝国万千勇儿的缩影。他的头,背挺直,两腿纵向交叉。从侧面看,左膝,右膝,右足三点之间构成稳固的三角。这种姿势重心稳,目标小,利于攻防,大概是当时射击训练的最高标准。靠近观察可以发现射手胸腹的甲片上片叠压下片,肩部和腰下则相反。铠甲的设计细节,贴合人体的曲线,满足了活动和攻击的需要。支撑全身的右脚鞋底翻起,脚尖和后跟针线更加密集,增强了鞋子的韧性。足弓处针线疏朗,便于屈伸。动作, 铠甲, 衣着,陶俑对于帝国战士的复刻,逼近真实。而五官,须发,掌纹等体貌的严谨处理,又赋予了他肌肤的温度。出土时,陶俑脸部和周身织物还留有色彩。面目如生,须发毕现,全无冥界的阴翳。虚拟的将士,不仅颜值尽显,而且暗藏热血。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镜像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 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 他们抵御住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 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9.里耶秦简 在正史之中 对秦朝行政制度还有社会生活的记载,不足千字,而里耶秦简用近二十万个字为我们描绘了将近三万七千多个从前,这如同复活了秦朝的一个细胞,进而复活了一个时代的生命气息。那时的小厉与平民仍存于尺牍,可以阅读可以理解可以想象,可以在尺牍之间看到那些被秦时明月照耀过的生命与时光。 10.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大地的经纬 ,纵横交叠 ,标识出山川和城市。坐标连接,足迹踏成道路,示意来处,遥指去向。来自东方和西方的风,在每一个路口相遇。 世界文明犹如缤纷多彩的丝线,广袤河山仿佛从未停止的织机,在东风与西风的吹拂下,编织至今,经与纬,线与路,古与今,在沙海古道上,我们看到了你,也遇见了自己 《史记·天宫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16.长信宫灯 1 看见这盏灯,仿佛能够看见被它照亮的时代 2 两千余年余年,他未曾挪动,却从西汉启程,带来遥远的一束光明,她为灯而生,两手持握灯盏向前投射光亮,身体是烟尘的容器,想象着她的温度,如同感知到久远的温暖,光阴长短如灯火明灭 3 控制光亮,这寻常的需求,被创造出超凡的精致,在灯盏明灭,烟雾婉转中,我们见证前人的心意与考量,时间似光,生命如烛长信宫灯带来灵动的光亮 21.错金铜博山炉 1 良工巧匠这种充满不确定的视觉处理留给了后世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变成他的留白。 2 烟云溢出孔隙,慢慢地博山炉被造了境,线条粗硬的动物,因烟云而跃然,金色的云纹,因烟云而延伸,炉中虽无仙人却显祥瑞,此时博山炉不再是香炉,而是视觉与气味共同塑造的,微缩的海上仙山 3在山水意象通过卷轴绘画,给人们带来想象之前,汉代的无名工匠们,已将山的神秘,借以3d气思维表达,他们通过一处柱青烟,连接两千年后的观者 4 时间精密的地计算着,生命起灭的轨迹,烟云计算着万物呈现的,声 色 形,计算着从这头到那头,一念的距离 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不同于汉代人纯粹直接的表达方式,深宫里的爱情誓言,被这带钩普通的外表完全隐藏,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 这伟大的盛世,同时包容过隐秘和张扬,或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未央”和“毋忘”的,是中华民族,对汉文明的情感延续/汉代人的吉祥语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共同的期盼,在现代生活中,仍然被沿用下来穿越千年还透着微光,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敢说 敢当,就当此生此世是梦一场,忠于内心,活得敞亮 与天毋极,与地相长,怡乐未央,长毋相忘

 6 ) 《国宝》一季解说词

一季解说词笔记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2537/ 二季解说词笔记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605284/

三季解说词笔记

//movie.douban.com/review/12672069/

=======

1.六千年过去了,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2.穿行在古笛孔洞之前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

3.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4.工艺的背后,件件都保函着信仰与尊崇。

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利与等级的诉求。

5.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

看的清澈与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

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

6.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

7.它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形。兽与人,究竟是不同的神,还是同一个神的不同面像。

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8.在烈火中范铸的贵金属,青铜,镶嵌本土崇尚的玉石,绿松石。金玉共振的局面,开启了东亚的青铜时代。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9.(文字高萌:)

裂纹,就是泄露的天机。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民族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间。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以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那捺,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10.殷商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不妨猜想,方鼎盛(cheng)谷物以祭地,圆鼎则盛 (cheng) 肉以祭天。

鼎所在之处,有了特别的名词,叫做鼎立。

鼎中的王者,后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

11.妇好的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景仰。

12.古希腊人崇拜猫头鹰,作为可以在,夜间捕猎的鸟儿,猫头鹰在黑暗中,看清真相,在混乱中理清思维,或许这就是猫头鹰,被赋予了智慧象征的原因。

猫头鹰,就是那个猫头鹰,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13.自此后的三千年,“礼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自誉的“礼乐之邦”,也由此而来。

对于一个并不从事学术研究的,普通人来说。欣喜的不仅是,了解到商周更迭的年份,更是拜千年不断的文字所赐,通过一件文物,三十几个字,居然能和,三多年前的祖先们交流。而簋(gui)的上半部分形状,被现代人用的碗沿袭下来,依然作为食器盛(cheng)放谷物,被我们捧在手掌,也捧在心上。

14.

宅兹中国

大意:居住在天下中央。

宅于成周

大意:居住在成周。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链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15.(文案最牛掰的一集:)

我和时光一起行走,穿着我的绳子已经腐朽,我的二百零四块碎片,被光线连接,二百零四个不同的象征,串接成闪光的句子,在身体上被佩戴成段落,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龙的鳞片,和大雁的羽毛,振翅在同样的天空,鱼的沧海和蚕的桑田,被同一根绳子,以一指相间,两条龙的缠绕,龙和凤的合体,龙的身体和人的头,人们把见到,和想象到的生命,浓缩成玉片,它们入海,通天,慢慢汇聚在同一个地方,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体上。

16.然而,在三星堆的祭祀坑中,始终没有发现,用于祭祀的人牲,更不见一件兵器,这些长相冰冷的,古蜀人,拥有着,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这也许,是他们强大的原因,或许,也是他们消亡的种子。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

17.这些,也许超越了,他们日常可见的形象,成为符号,成为,去过另一个维度,和时空的神秘力量。

历史,文明,想象,似乎都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这种链接方式,就如同树状结构,树立天地,生命之树,成为人类,一个古老的象征。

18.这些财富并非献给人,而是献给自然的。当人类逐渐远离了,神巫世界,再也无法破译,太阳神鸟金箔的,真正含义。

太阳神鸟,20克黄金里的宇宙,在这0.02厘米厚度,记录的宇宙时光里,我们,如一粒微尘般存在。

19.然而,它的价值,并非由于巨大的体量,或者古朴的造型,而是藏在内壁上,这些神秘的文字,它们,将引领我们阅读周朝。

大克鼎的内壁,铸有金文290个字,这些字迹,让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起来。

在铭文的最后,克再三祈愿,天子的美意,祖先的恩泽,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远享用。

20.死亡中,孕育着新生,生命是在不断地代谢,这是对生命的赞美,对繁衍的渴望,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如此深沉的情感,如此抽象的思考,表现的质朴,狂野。

21.它已经数千年,不曾盛(cheng)酒,但依然盛满,时光之酒的狂野,迷醉了此刻。

把青铜器打扮的恐怖吓人,以展示,所有者的威严和地位。

制造莲鹤方壶的工匠,将荷花盛开在青铜器上,凝重,得以盛开成一种轻盈。

新与旧,在一个壶体上融合,这也预示着,脱胎于,老成持重的西周,经历大变革的东周,正在开始一场盛放,它展翅欲飞,抬头仰望着,此后两千年,中国的天空。

22.(这集跪着看就对了,绝对买不起的周边系列:)

23.剑被誉为百刃之君,是誉因为他最适合,一击刺杀。

一名伟大的剑客,只有把剑深藏在怀中,隐忍等待,当足够靠近,敌人的瞬间,突然出击,刺出那,决定胜负的一剑,以小博大,不欺老幼,善于忍耐,这既是剑的品格,也是君子的信仰。

视剑为生命的君子,从不在弱者面前,耀武扬威,当利剑出鞘的一瞬,即使是万乘(sheng)之主,也会惊慌失措。

当他手握宝剑,登上诸侯会盟的王座,他知道,所有的忍耐,都是值得的,千军万马在高呼万岁,一生的死敌,已成为冢中枯骨,作为天下,最有权利的男人,他的佩剑,当然要足够炫酷,才能震慑住,蠢蠢欲动的诸侯们。

24.也许璺(玉改昔)(cuo)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墓。身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

25. (信陵君出场:)

虎符,意味着军权,见符即见君。

兵符即合,万马齐发。

虎符,成为扭转国家生死存亡的拐点。

大意是,兵甲之符,右符在君王手中,左符在驻扎地的将军手中。调动军队时,君王都会派人持右符去驻地,与将军手中的左符符合,将军才能出兵。

 短评

抄袭往往是这几年国综最大的诟病,从国家宝藏开始,央视爸爸分分钟教你如何做人,让人抄都抄不好,这才是中国该有的综艺!

6分钟前
  • 丿SinceJanuary
  • 力荐

六千年的时空流转,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9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刚在央九看完前五集,都是新石器时期的宝物,通俗易懂,喜欢博物馆的我看这个节目简直激动的哭粗来,点一万个赞。第一季25集,完全不够看,文案和旁白特别好,通俗易懂又诙谐幽默,把枯燥的文物都讲活了,看完后好想去每一个博物馆亲眼看看

14分钟前
  • 带刺的黑玫瑰99
  • 力荐

短小、精致、厚重,竟然这般温润。这文案写成了诗。9.5

1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先导片最逗逼,堪比抖音。正是内容里也是各种段子手,旁白解说的声音也是超正点,印象最深的那集猫头鹰鴞尊的解说更是让我爱上一个未曾谋面的声音😄以及最炫美瞳太阳神鸟金箔那一集,只能说wow的天,今人技术是牛逼了,可是想象力还是不及老祖宗

17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用亲切俏皮的风格去解读深沉厚重的国宝,在轻松中追逐历史的踪迹,感受时光的力量。从没想过一部关于国宝的纪录片会是这样的画风,而且5分钟一个故事的安排也让零碎时间有了寄托,期待下一季。

22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假如胖胖腿 萌萌哒的 陶鹰鼎会说话:老子超凶!

23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我认为这个比国家宝藏强太多。好在哪里,一个是它把中国历史文明的放在了一个全人类的角度去探讨,人类的惆怅人类最初的凝望与呼唤。我认为这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越是历史悠久到千年的文物就越是值得思考探索人类繁衍生存至今的奥秘,而不是一场爱国狂欢。文案,有深度不较劲不瞎几把吹。满分

25分钟前
  • amber
  • 力荐

短和接地气儿是最喜欢的亮点,非常适合碎片时间观看,文案和BGM卖萌,但煽情起来也不手软,科普做得生动好玩,而且很多时候都不再局限于民族和我国。尤其是镜头下那些精美小巧的国宝,对去博物馆隔着玻璃只能看个轮廓的爱好者来说是福利。

26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旧时堂前王谢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殷墟嵌绿松石兽骨纪录了王的一次狩猎。商王无事不占,无日不卜。龟甲的裂纹泄露了天机,不想如此天机几千年后却昭昭天下,这种王的日常,真基be好看,就爱看这种片子,仿佛乘上了时光机

30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力荐

比国家宝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34分钟前
  • 最上川
  • 力荐

《如果国宝会说话》,因为此片名而让 Panda 惦记已久,也因最近念起,索性在豆瓣标记看过的第11111个影视条目就决定是你了。—— 25集先后接连看毕,有一种跟随着纪录片穿越历史时空的奇妙观感。——「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我今天没给人打电话或发语音呀?他/她咋会收到我的留言?」

3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每集5分钟,有时觉得很急迫的就终止了,有时又觉得无用的废话很多。背景音乐有时很不对味。记得有一集里,听出了哈利.波特魔法师之类的音乐,实在不合适啊...3.5星,鼓励

37分钟前
  • bugz
  • 推荐

一百昏一百昏!!!!为我央妈疯狂打call!!!!!中国这么多国宝文物,拍他个千八百集的

40分钟前
  • Roseanne
  • 力荐

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节目,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沧海桑田,恰如你容颜。央视,多多做这样的节目吧!

41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力荐

文案逆天。国宝美哭。

45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文物,终于活起来了~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等待着倾听的故事

48分钟前
  • Aurora未央
  • 力荐

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龙山蛋壳黑陶杯、红山玉龙、凌家滩玉版玉龟、良渚玉琮王、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后母戊鼎、妇好玉凤、鸮尊、利簋、何尊、玉组佩、三星堆青铜人、三星堆青铜神树、太阳神鸟金箔、大克鼎、古滇国贮贝器、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越王勾践剑、错金银铜版兆域图、虎符。

53分钟前
  • Neroat
  • 力荐

又可爱又美丽,可爱体现在国宝们的形态,美丽体现在时间本身凝结成的壮秀以及解说文案的优美简洁又不失深度。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五分钟一集的形式短小精悍,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停留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各个器物里,这大概已经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完美文物纪录片了。

58分钟前
  • Alien
  • 力荐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1小时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